沪剧名旦汪秀英 无论男女老少她都能刻画得惟妙惟肖的

娱乐新闻 2023-12-0862网络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沪剧舞台上明星荟萃,流光溢彩,

涌现了一批大家、名角。

今日闵行推出“沪剧人生”,

为你讲述沪剧发展中那些人、那些事。

今天介绍的是

“千面怪才”——汪秀英

音频后附《陆雅臣卖娘子》求岳母唱段 演唱:汪秀英

汪秀英老师被称为沪剧一“怪”,因为她善于塑造各类舞台人物,无论男女老少,她都能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是沪剧界少有的一“怪”。在沪剧界的同辈人中,汪秀英可算是“大阿姐”。她从艺早、成名早、艺术超群,使人刮目相看。

汪秀英是她的艺名,她本名叫张秀英,浙江慈溪人,1922年农历年末出生在上海老城厢。由于和申曲艺人汪彩荪同住一条弄堂,十岁的张秀英经邻居介绍,就拜汪彩荪为师,学唱申曲,先生为他取了个艺名叫汪秀英。

由于是老师的第一个学生,汪彩荪老师对她特别认真,敲板、开篇,还传授了不少小戏。不过老师家的家务,她也要承包不少。老师跟别的班子演出,汪秀英就跟在旁边看,或帮忙敲板。南市的许多茶楼都曾经留下她学艺的印记。

汪秀英很聪明,曾得到当年许多前辈的夸奖。“中山社”的班主陈鹤轩看中了这个小姑娘,由于班子里缺少童子生,和汪彩荪一商量,就把汪秀英带到了“中山社”。他们虽然不在市区演出,但是在码头上,“中山社”也算是一个大剧团,在杭嘉湖很有影响力。与市区剧团相比,“中山社”可大不相同,舞台上演出的都是机关布景、武打动作的连台本戏,热闹非凡,使汪秀英耳目一新。

在这一阶段,影响汪秀英最深的要算“中山社”的头牌花旦杨美梅了,在和她的同台合作中,汪秀英学到了很多东西。连台本戏往往出现人手不够的时候,一个演员经常要换几个角色。杨美梅经常是从小姐随从、女侠唱到过路人,一个人饰三四个角色,稍微改个装就是另一个人物了。汪秀英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杨美梅对她说,做个好演员,戏路要宽,随便什么角色都要演。不久汪秀英也跳出了自己的戏路子,各类角色争着演,久而久之也能演主要角色了。有一次,杨美梅有事回上海不能演出,居然叫汪秀英代替演出,并把自己私人的服装道具(银质的酒壶、酒杯)拿出来给她用,剧场门口的水牌上也写上了汪秀英的名字。《火烧红莲寺》中,汪秀英成功饰演了小侠程继志一角,很有表演天赋,文武双全,从此被观众认可,成了“中山社”的主要一员。这件事使她终身难忘。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中山社”被迫解散。

经过码头的滚打,“汪秀英”三个字已经在申曲界内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汪彩荪有个好学生。就在这时,丁婉娥的“婉社儿童申曲”(小囡班)已在大世界演得热热闹闹。为了加强阵容,丁婉娥又把汪秀英、小鹤轩、许龙龙等请来客串,因为他们已经能演主角了,所以他们属于“客师”享有优先待遇。

“满堂红”,就是一个犯错全体惩罚的体罚,他们都不列其中。汪秀英所演的《杀子报》深深吸引了当时在大世界四楼文明戏班子的一位小艺徒,不久她也投入师门,参加“小囡班”,这就是杨飞飞。

小囡班解散后,汪秀英曾一度参加“文月社”。筱月珍的唱腔让她入迷,此后她开始模仿“刚腔”,为她日后唱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可是,“文月社”名演员多,论资排辈,感觉总无出头之日,考虑再三,她决定主动退出。1939年,汪秀英遇到了合作伙伴顾今才。他们一起组建“华光申曲”剧团,并在长乐剧场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合作演出。在此期间,她结识了一位小生演员朱彬声,两人同台演出,珠联壁合,非常默契,并迎来了他们的第一段婚姻。

顾今才便装照

长乐剧场演出时期,汪秀英演出的《吕布与貂蝉》等古装戏成了观众热门的话题,演出吸引人,观众上座率高。更让汪秀英一鸣惊人的剧目是《纺棉花》。《纺棉花》是京剧传统戏,故事梗概为:银匠张三离家经商,留妻王氏在家抚幼子兼纺纱度日。一天,王氏边纺棉花边唱曲自娱,张三归,听歌声顿时起疑,心生一计,在墙外以暖昧言语戏谑之并掷银一锭,王氏开门引入,见为己夫,大惭。当时,京剧名旦童芷苓所演出的《纺棉花》很有名,连演连满,轰动整个上海滩。汪秀英为人四海、洒脱,但白相心思重。为了剧团演出卖坐,也是给她压力,顾今才等先贴预告,再排剧目。等汪秀英得知要排《纺棉花》,预告早已发布,无法收回。无奈她只得硬着头皮和张利音(滑稽演员)一起排戏。对汪秀英来说《纺棉花》中“王氏”所要唱的九腔十八调,根本没有问题,凭着自己人头熟,请来其它剧种的姐妹一指点,倒也并不费力。短短十多天,京、越、甬,评剧、大鼓、评弹,汪秀英唱来有腔有调,《纺棉花》一炮走红,成了她日后的看家戏。


汪秀英、朱斌声、童掌生《吕布与貂禅》剧照

接着又演出了《大劈棺》等热门戏。“华光”一度歇业,1943年元旦,由汪秀英、杨美梅、顾今才三人共同领导,重起炉灶。施家剧团老板施春轩欣赏汪秀英的才艺,特地聘请她加入,更为她和丁是娥、顾月珍三人,排演了《三朵花》。此后汪秀英与丁是娥、顾月珍、小筱月珍并称为沪剧“四小名旦”。此后,她还和赵春芳搭档演出了《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双泪落君前》、《血溅大礼堂》。1947年后,汪秀英先后组建了“英华”、“英施”、“沪声”、“长江”等沪剧团。


汪秀英《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剧照

在汪秀英艺术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人在背后默默策划,掌握全局。第一个是汪秀英的母亲,从汪秀英学艺起步到解放前夕的十几年里,汪秀英生活起居、演出应酬都由她母亲安排、处理,包括剧团用人等事务,剧团上下都尊称她“阿姆”(宁波话母亲)。她虽然是个没有文化的小脚妇女,可是她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同寻常的。汪秀英与朱斌声离异后,忙于演出、社交,一直没有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解放后,在母亲的牵线下,她与刚走上社会不久的戏曲导演司徒阳走到了一起,成了艺术伉俪。司徒阳成了继汪母后的第二位对汪秀英有影响的人物,为汪秀英的艺术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汪秀英母亲与六个干儿子

反串是汪秀英的一大特色,汪秀英最早反串是演唱《陆雅臣》“叹五更”,运用了五种男声流派,展示了她相当模仿能力。解放后,她推出新戏《花弄影》,在《花弄影》一剧中,她所扮演的方嘉年,是一个生理上女性而行动和外形都是风度翩翩小生的双重身份的角色,她的表演分寸得当,激情洋溢,深切动人,演得相当成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时期,她的艺术魅力达到顶峰,剧场门口一票难求。

蔡志芳 汪秀英《花弄影》剧照

汪秀英唱腔爽朗流畅,清晰明快,尤以演唱[赋子板]著称,紧凑稳妥,具有独特色彩和较强的表现力。赋子板是沪剧的基本唱腔,许多前辈、名家都经常会在戏的高潮处安排一段赋子板。可是汪秀英唱来更具感染力,每一句的字头、字腹、字尾,她都安排妥帖,起伏跌荡,运用“滚板”、“吸板”吸引观众。她能在速度不减的情况下,清理喉咙。更使人震惊、佩服的是,当时《史红梅》一剧正在热演,日夜两场没有休息。其中“谈判”一场就有一段赋子板,几百句唱词,汪秀英早已滚瓜烂熟。一次,《史红梅》日场演出刚结束,文化局临时来了通知,说晚上有领导来观摩。观摩就观摩,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通知又补充一句说,要改动赋子板中的两句唱词。大家一听都楞住了,感觉难度太大。晚上演出开始,大家都在一旁为汪秀英担心。谁知汪秀英唱来一气呵成,现改现唱,没有一点含糊。剧团上下从心底里彻底佩服。

步入老年后,汪秀英积极培养年轻演员,自己退出舞台。可是观众还是想念她、热爱她。1987年,沪剧名家大会串《陆雅臣卖娘子》,特邀她饰演丈母娘一角,并演唱“刚腔”经典名段“茶叶赋”。刮拉松脆的唱腔,与自然真切的表演,充分表现了岳母对女婿既恨又爱的心情。一曲唱罢,现场观众掌声雷动。

汪秀英喜欢艺术、热爱沪剧。1997年一天下午,汪秀英在杨飞飞家聊着童年往事时,在美好的意境中平静地步入天国。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