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曾翻拍《小妇人》 时代背景和主题做了许多改编

娱乐新闻 2023-12-12161网络

格蕾塔·葛韦格(Greta Gerwig)的导演新作《小妇人》是2019年的话题作之一。影片本该蹭着奥斯卡的热点在情人节档期上映,可惜遇上肺炎疫情遗憾撤档。影片在奥斯卡上收获一个最佳服装设计。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名著《小妇人》(Little Women)。在好莱坞历史上这已是第七次重拍。在众多版本当中,以1933年的《小妇人》最出名。这部雷电华公司的大制作由乔治·库克(George Cukor)执导,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琼·贝内特(Joan Bennett)主演。

影片当年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剧本,凯瑟琳·赫本在威尼斯影展上获最佳演员。库克的这个版本后来在1949年被翻拍成同名的彩色电影。


1933年版《小妇人》

粤语片外国文学改编潮

奥尔柯特这本最著名和最成功的小说不仅在美国本土被改编翻拍多次,在大洋的另一边,在50年代的香港也曾2次改编搬上大银幕。分别是1956年,莫康时执导,林翠、丁莹等主演的《馥兰姐姐》,1957年,吴回执导,程刚编剧,夏萍、张瑛、黄曼梨主演的《小妇人》。后者无疑是最为知名的一部。

香港电影曾经非常流行把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电影,以扩充电影的类型多样化。尤其在50年代的粤语片,通过这些文学改编电影,一方面借机会向本地普罗大众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另一方面通过改编,融入当时华人社会的价值观和适合本土文化身份的元素,把原著演绎成自己的故事。

《小妇人》当年上映海报宣传

这些改编文学名著范围非常广,既有欧美的文学作品,也有苏俄的小说和戏剧。英美文学改编的代表除了《小妇人》,还有1955年珠玑导演的《孤星血泪》改编自狄更斯的名著《远大前程》,1955年李铁导演的《天长地久》改编美国作家德莱赛的小说《嘉丽妹妹》。

苏俄小说改编的代表就有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被改编成1955年陈文导演的《复活》,还有《安娜卡列尼娜》被改编成《春残梦断》,这是1955年李晨风导演的名作。可见就1955年一年就有多达4部外国文学改编粤语片。

这里只是讲粤语片的改编,还没算国语片。比如《小妇人》在1957年拍成粤语片,同年还有陶秦导演的《四千金》是国语片改编。可以说,那个年代的文艺片,除了取材社会现实,文学改编是很重要的题材来源。

这批电影中,此前我也只是看过一部《天长地久》,红线女和吴楚帆主演。有些电影已找不到影像资料,比如莫康时改编《小妇人》的《馥兰姐姐》就是其中一部,吴回版的《小妇人》倒是可以找到资源观看。

从爱情片到家庭伦理片

粤语片的《小妇人》在开头就名正言顺地打出“世界名著改编”。从场景和整体故事结构看,电影版本则可以看出是以1933年经典版的《小妇人》做蓝本。粤语片《小妇人》在整体结构和主要角色都忠实原著小说的设定,但时代背景和主题就做了许多改编。

原著小说的背景是美国的南北战争,来到粤语片故事的背景大致设在20世纪的40-50年代,但背景并不是战争,反而更像是战后,在中国南方一个乡镇或者半城半乡的地方。小说中的四姐妹Meg,Jo,Beth,Amy,在电影变成沈梦莲、沈梦湘、沈梦影、沈梦琴。夏萍饰演梦湘就是原著中Jo,即作者本人的化身。


《小妇人》四姐妹沈梦莲、沈梦湘、沈梦影、沈梦琴

把西方的文学作品改编当然不只是简单地把人物换成中国人,还有对白更不是搬字过纸。程刚和吴回对《小妇人》在场景和情节做了不少改编,尤其是许多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让观众看起来十分亲切。

在原著四姐妹过圣诞的场景在电影中改成过新年,女孩子们吃圣诞大餐变成吃过年煎堆,还有她们在厨房帮三婆(李月清)搓面粉炸油角,这些无一不是当时广东人熟悉亲切的过年传统风俗。

不过粤语片《小妇人》拍出与原著和好莱坞经典电影的不同,是在于它通过角色塑造的差异、人物背景关系表现出与原著不一样的主题。

单从电影的类型定位就最容易区分出东西方改编的基本差异。好莱坞的《小妇人》定位是爱情片,无论哪个年代的版本,包括最新格蕾塔·葛韦格的版本,爱情是电影主打的类型。而粤语片版当年宣传主打的是“妇女必看”,“伦理家庭教育巨制”。这很符合当年粤语片的主打女性市场和粤语片讲求对基层观众有教育意义。

原著小说通过描绘普通家庭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从而表现了人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团结友善,好莱坞电影改编后主打爱情通过Jo和Laurie的关系表达出有关追求幸福主题,这个主题在某些方面也是与原著小说里的女性意识吻合的。

粤语片改编后,虽然也讲女性自强自立,也讲追求幸福,但这个幸福在粤语片中涉及的内容更大,它扩展到家庭和别人的幸福,并且肯定一种自我的牺牲而使他人得到幸福的价值观。这首先体现在沈家的一家之主,沈父他的职业是一名医生。原著里,四姐妹的父亲是前线战场的随军牧师,长期在前线极少回家,只是偶尔写信。到了粤语片中,沈父是在外四处帮助穷人看病的医生,他学医就是为了救济世上穷人。沈父这种帮助他人的价值观一直影响着这个家庭,比如沈母在片中一直帮助街坊冯大婶,四姐妹把早餐留给冯大婶一家。

改编体现粤语片重视家庭传统

至于电影的感情主线就更加体现这种个人的牺牲而成全他人和家庭幸福的主题,也体现粤语片重视家庭的传统。

影片中四姐妹参加富家公子尚官武的误会,本以为是要描写官武追求梦湘,结果这场舞会错置成姐姐梦莲与官武跳舞,让梦莲以为官武追求自己,而她也渐渐爱上官武。

影片结尾,梦湘决定拒绝官武的求婚,成全姐姐的幸福。戏的安排有点不足和突然的,年轻的夏萍也难以处理好这种突然决定的改变。但接下来她与母亲深夜对话却是全片最动人的一场戏。两人诉说两代女性不同的难处,母亲为女儿的放弃难过,但女儿反过来安慰母亲不要伤心。这些戏都印证《小妇人》更像一部家庭伦理片而非爱情片。

《小妇人》最触动的一场戏

片中的官武在原著对应的是Laurie,但是官武不同于Laurie,Laurie英俊亲切,多病却活泼热情,有音乐才华。官武由张瑛主演,英俊毋庸置疑,但他的背景就做了不少改编。他刚从国外回来,爷爷是资本家,开工厂的,他回来是要帮爷爷打理生意,所以官武在戏里典型的二世祖。

官武这个身份让他无法理解梦湘这些平凡女孩的兴趣和追求,比如他就无法理解梦湘凭写稿获得的几毛钱稿费的喜悦。编剧对官武的人设也暗地里注定好文艺的梦湘不可能和官武一起。

最终梦湘还是和青梅竹马的志强在一起,这是电影改编的新角色,志强身上是那种左翼进步青年的形象,他最终和文艺女青年一起也合情合理,只是当中过程铺垫实在太过欠缺和不足,也是显得十分突兀。

从对《小妇人》的改编可以看到粤语片传统特色不论是本地题材还是改编西方文学都得以十分统一地体现,通过改编本地化的过程,糅合中国家庭的传统价值和道德,社会的伦理人情,肯定和颂扬一些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从而实践中国文艺作品中“文以载道”的传统。

粤语片《小妇人》后来在1977年又被TVB改编成25集同名电视剧,由王天林编导。黄曼梨有继续参演,主演的阵容还包括李司棋、王爱明、黄杏秀等。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