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张闽去哪了 不一定就要一生都作为演员活下去
提到八十年代的当红女星张闽,就不得不说1982年上映的影视作品《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中剧中的那位“疯女人”让观众留下了不少印象,那就是张闽所饰演的被男人抛弃、孩子也不见了的“疯女人”秀珍。
张闽在这部作品中把秀珍这样一位孤苦、可怜、受人排挤的疯女人形象展现的活灵活现。
并且不仅仅是《城南旧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张闽还出演了很多作品,每一部的演技也都可圈可点。
不过张敏却选择在事业巅峰期留美读书,如今也是嫁给了一个外国人,家庭幸福美满。
一、
1956年的张闽出生在中国上海,
出生于演艺世家的她,父亲史原是建国前到九十年代著名的演员、艺术家,
母亲罗静怡之前也是著名演员,婚后为照顾孩子才将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担任上海电影译制厂任图书管理员。
遗传了父母亲的颜值,张闽从小便可见是个美人坯子,柳叶细眉、无辜大眼,谁见了都要夸赞一番,
在父母的影响下,张闽从小就对演艺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见爸爸妈妈在台上演话剧或者荧幕前播放电影,她都幻想着自己未来能够和爸爸妈妈一样,能够登台演出。
因为爸爸在电影译制厂上班,小时候,张闽也经常被爸爸带到电影场玩儿。
长相十分漂亮可爱,再加上她古灵精怪的性格,电影厂的工作人员都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女孩。
在她父亲工作的地方,经常有演员或者导演过来教张闽演戏,一开始是闹着玩儿,逗逗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而时间一长,张闽不仅对演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演技上有所提升,
可以这么说,张闽的演技启蒙就是在父亲的剧场,而她的启蒙老师正是爸爸的同事们。
二、
后来,张闽就一路追随着自己的演艺梦想,不过,刚毕业的张闽并没有走上演艺的道路。
1973年中学毕业的张闽没有如愿以偿进入电影译制厂工作,而是被分配到了某百货公司做柜台。
张闽感到很郁闷,从小她就希望自己能跟爸爸一样,站在舞台上表演,吸引台下观众的目光,不过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小的时候没人带的张闽经常被父母带到工作的地方——剧场,
因此张闽也认识了演员邱岳峰,而邱岳峰也非常喜欢这个充满灵气的小姑娘,经常教她配音和广播朗诵,这也为后来张闽出演话剧和影视作品优秀的台词功底打下了基础。
因为邱岳峰时常教张闽学习配音,于是时间一长,张闽对剧本里人物情绪的把控有了一定自己的见解。
日子一长,都说顺能生巧,张闽的悟性也很高,就通过每天学习朗诵,她逐渐从中摸索到了演戏的精髓,并且从中产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方法。
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朗诵,张闽对剧本中人物的情绪乃至性格都有了一定的领悟性,也许正是这种“台词训练”,激发了她的演绎天赋,丰厚的台词功底再加上灵动的眼神,
这让张闽在演艺的道路上很快就风生水起。
三、
在父母的介绍下,她也终于有机会出演了一部话剧《屋外有热流》,这也是张闽第一次接触演艺圈,
虽然当时的张闽演技还十分青涩,但是难掩她眼底的灵动和做演员的天赋,于是凭借着这一部话剧,张闽成功地获得了很多影视制作人的关注。
而真正让张闽的名声打出去的是后来的电影《巴山夜雨》,张闽饰演的农村姑娘杏花命途多舛,性格懦弱胆怯,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形象被张闽展现的淋漓尽致,仿佛她自己就是那个叫杏花的姑娘。
当时拍摄《巴山夜雨》的时候,拍摄条件比不上现在,剧组拍摄的胶卷都有限,所以为了能够顺利拍摄完电影,所有的演员们必须争取一次就过,没有多少演戏经历的张闽也不例外,
为了配合工作人员,不拖全剧组的进度,张闽不得不熟记台词,在拍摄时每一个表情、动作都要拿捏到位,
虽然是一位新晋演员,但是张闽也并不含糊,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一次就过。
虽然不是作为主演,但是张闽依旧用最好的状态演好“杏花”这个角色,也可谓是敬职敬业,认真负责了。
四、
凭借着之前在《巴山夜雨》里的出色表现,张闽也赢得了圈内人的 一致好评,
终于在1982年,她得以进入电影译制厂担任演员,而进入了电影译制厂剧本自然也就源源不断地涌了过来,
当年的《子夜》《笔中情》《城南旧事》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非常经典的作品,尤其是翻拍茅盾的小说《子夜》的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著作。
可以说整个八十年代,都是张闽大放光彩的时代,
她火了整整十年,她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那清纯无辜的大眼睛,张闽用着自己精湛的演技和超高的颜值征服了世人。
在《子夜》的拍摄中,因为《子夜》的创作背景是在上号和军阀内战时期,为了能够更加贴近原著人物性格特征,整个剧组的人都挑灯夜战,花了几乎四个月的时间疯狂补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期有关上海军阀混战的历史,并且每一个角色都是导演精挑细选,
比如饰演正义抗战朱桂英的的张闽,
因为张闽的长相就属于那种清纯、正派的面向,并且她的眼神坚定,整个人的气质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感,
所以更能表现出角色朱桂英的宁死不屈的高亢精神。
五、
原本从1980年张闽进入演艺圈起,她就一直发展得一帆风顺,
十年间源源不断地作品向她涌来,因为她精湛的演戏和过人的悟性,张闽一度成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国民女神之一。
又有作品,又有颜值,十年的积累在演艺圈也有了很大一批的人脉积累,可就在张闽风头正盛的时候,她却抛下了在国内所有的名声,只身去了美国。
于是这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当红女星就抛下了一切身价,赴美留学
也正是在1990年,张闽正式淡出了演艺圈,选择了息影。
而当时的中国正好赶上了出国潮,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国民,都愿意选择去国外看一看。
但是随着教育的推进,人们眼界的开阔,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走出中国看一看。
然而正好赶上了“出国潮”的张闽也是这样想的,她宁愿放弃在国内打拼了十年的成就也要去国外读书,而这一去就是三十多年。
六、
而在国外的这一段时间,张闽也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奥地利籍记者路卡斯。
因为在美国读书,认识的中国人也不多,张闽每天只是自己独自上学,独自下课,几乎没有什么人可以交流。
后来在一次机缘巧合中,美国旧金山当地的一家电视台去采访张闽就读的那所学校,而张闽就这样意外地认识了电视台的记者路卡斯。
二人仿佛是一见如故,虽然是不同国家的人,但是两个人却有很多的共同话题,比如各种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等,
路卡斯得知张闽曾经在中国国内是一名女演员时也表示很惊讶,也很奇怪为什么在国内那么火还要跑到美国来。
而张闽给路卡斯的回答也是让他深深地迷上了这位大方端庄的东方女子。
张闽说,自己之所以选择来到美国,继续深造,而放弃国内的事业,其实是想要追寻自己的梦想。
因为从小她就只是待在上海,虽然每天都会拍戏,有时候会跟着剧组全国各地跑,但是跑来跑去终归还是在国内,她更想去国外看一看,并不是说国外一定就比中国好,而是自己想看一看生活在不同的土地上的人们都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就像演员演戏一样,每一场戏都会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她之所以选择出国,也就是想要体验不同的人生。
七、
路卡斯也深深被张闽的豁达、知性所吸引,面对一见钟情的对象,
张闽与路卡斯也是于1991年领证结婚,张闽与路卡斯一结婚,就被她的前夫华镭告上了法庭。
华镭指控张闽犯了重婚罪,这才让众人知道,
原来张闽在国内的时候就与原同济大学的建筑系老师华镭还有过一段婚姻,
张闽与华镭在1983年就结了婚,也就是说,但是张闽刚出道三年,就与华镭秘密地有了一段婚姻关系。
而华镭之所以会告张闽重婚罪,也是因为张闽后来选择出国留学之后,并没有与华镭解除婚姻关系,直至后来她遇见了自己心爱的路卡斯,才想到自己与在国内的丈夫还没有离婚,
于是在她与路卡斯准备在一起的前一个月,张闽就在于华镭办理离婚手续,只是当时离婚判决书并没有下,所以1991年四月份的时候,张闽和华镭在法律上还是夫妻,所以张闽如果再选择与路卡斯结婚,就可以判是重婚罪。不
最终张闽还是和华镭成功办理完了离婚手续,开开心心地投入了路卡斯的怀抱。
八、
与路卡斯结婚之后,张闽也就跟随丈夫,改国籍为奥地利国籍,
与丈夫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而因为张闽在国外,国内对她的报道少之又少,所以自然也就有不少流言蜚语传出,其中最离谱的就是张闽在国外被丈夫杀害,国内的媒体一度造谣说张闽已经去世。
不过张闽确实在国内一直都没有出现过,她一直都在国外与丈夫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当时的她听到了这样离谱的传闻,想必也会哭笑不得吧。
2019年,张闽现身了《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导演的纪念会上。
吴贻弓导演可以说是张闽的伯乐,当初张闽能够进入上海电影译制厂出演那么多的影视作品,也多亏有了他的提拔。
三十六年之后,诸位《城南旧事》的演员再聚首,却早已是物是人非,每个人的脸上,早已增添了岁月的痕迹,而导演吴贻弓也不幸离世,面对自己人生中的贵人就这样离开了自己,
张闽特意从国外飞回来,在现场的她也是十分的难过。
九、
如今的张闽也是早已减去了之前的长发,短发倒是更显她的干练。
虽然脸上明显多了不少皱纹,但是“岁月从不败美人”,美人的年华虽然已经老去,但是美人的风韵却永远长存。
年轻时候的张闽充满的是灵气,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仿佛看一眼就会沦陷进去。
而现在,在经历了那么多人生的坎坷与曲折,她的眼睛更加充满了故事感,与之前少女的清澈的眼神不同,如今的张闽更多了一份淡然与悠然,不过不变的还是东方女性传统的优雅与端庄。
虽然她不再出现在演艺圈里,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
虽然曾经作为演员,但是张闽也不一定就要一生都作为演员活下去,
正如她所说,人生是百味的,就像演员演戏一样,她喜欢演戏就是因为喜欢通过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的生活、感受与思想,
她之所以放弃做演员也是因为剧本再怎么说都是虚假的,没有什么影视作品是真实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而张闽想体会的,恰恰是那原汁原味纯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