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电影里的演员 陈强都是这样不见到陈佩斯就不肯睡觉
演员陈强和他的儿子陈佩斯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陈佩斯不仅和陈强长得像,在艺术上也和父亲一脉相承,风格相近,不过陈佩斯在表演上更加自如,身上的喜剧细胞更加活跃,连鼻子尖上都是戏,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很少有人知道,陈强一开始其实并不想让陈佩斯学表演。
1918年,陈强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他在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八路军,因为颇有表演天赋,他被安排到抗日救亡戏剧团,在剧团的培养下,陈强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陈强
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出了歌剧《白毛女》,因为陈强生得一副鹰钩鼻,部队首长便决定让他出演剧里的头号反面人物“黄世仁”。陈强尽管心里不乐意,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自己从小看到的农村各种坏蛋结合起来,入木三分地演活了这个令人切齿的恶霸地主形象。
正因为陈强把黄世仁演得太好,他曾险些丢了性命。1951年,陈强在张家口为部队演出《白毛女》时,战士们看了他的表演后,都恨得咬牙切齿,一个战士举起枪就对舞台上的陈强扣了扳机,幸亏班长眼疾手快,把枪口朝天一抬,陈强才侥幸躲过子弹。据说从那以后,部队在看《白毛女》时,一律不准带武器,以免发生意外。
1954年,陈佩斯出生了,因在他家里排行老二,乳名就叫“二子”。至于为什么取“佩斯”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年陈强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时,在北京的妻子给他生了个儿子,即陈佩斯的哥哥,陈强便给儿子取名为“布达”。两年以后,老二出生了,于是他便叫“佩斯”了。
小时候的陈佩斯和父亲长得非常像,经常有人逗他:“过来,小黄世仁,吃糖果。”陈佩斯总会生气地说:“不吃,我不是小黄世仁,我是小黄继光!”
不过被别人逗的次数多了以后,陈佩斯也会回家向父亲发脾气:“都是你害的,那么多好人不演,偏要演大坏蛋!你就是咱家的阶级敌人!”陈强耐心地把儿子哄上半天,才让他慢慢消气。
尽管对父亲不满,但陈佩斯从小就继承了陈强的表演天赋,他经常学着父亲在电影中的表演动作,幻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电影演员。陈强也曾这么评价过儿子:“二子从小哭有哭相,笑有笑相,将来是个好苗子。”
但在60年代末,陈强因为曾出演过黄世仁、南霸天等反面人物而被“打倒”了。1969年,15岁的陈佩斯也不得不去内蒙的军垦农场接受再教育,陈强觉得是自己连累了儿子,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不能让儿子再去学表演了。
1973年初,八一电影制片厂招收演员,18岁的陈佩斯专门从内蒙赶回北京报了名。尽管陈强再三阻止,但在儿子的坚持下,他也只好叹了口气,让儿子去了。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陈佩斯认认真真地准备了几个自己拿手的小节目。考试的主考官是出演过“白毛女”的表演艺术家田华,田华让陈佩斯朗诵两首诗、表演一个即兴小品,陈佩斯完成得非常好,田华和另外几位考官经过交流后,一致表示他考试通过了。
陈佩斯却仍不满足,他举手大喊道:“田华阿姨,我还有节目呢!”
田华笑着问:“你有什么?”
陈佩斯胸有成竹地回答:“要什么,有什么!”
“好吧,你再表演一个吧!”
于是陈佩斯又表演了几个节目,彻底征服了在场的考官。
但几天以后,陈佩斯却接到了“重新考试”的通知,原来有人认为田华和陈强是老战友,正因为这一层关系,她才“开后门”将陈佩斯招了进来,田华听后气愤不已,当即批驳了这些人的谬论,但为了证明陈佩斯确实有才,她只好再组织一次表演考试。
考试开始后,一位考官对陈佩斯说:“你不是在内蒙草原劳动过吗?你就做‘翻地劳动’看看。”
陈佩斯在内蒙劳动期间,确实曾风里来雨里去,锹不离手,所以他的表演更加惟妙惟肖,几个持反对意见的人看了也佩服不已,最后他总算无可争议地被录取了。
1977年,陈佩斯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影角色——在电影《万水千山》里扮演一个抢包袱的匪兵,这虽然是个跑龙套的角色,但陈佩斯发挥了自己全部的创作才能,把这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在前期排练时,陈佩斯还精心设计了3个细节:
第一个是在打仗时,陈佩斯背后响了一枪,他把脑袋一甩,帽子掉了,然后回头大骂另一个匪兵:“瞎了眼了,你他妈的往哪打?”
第二个是陈佩斯在扶另一个匪兵逃跑时,这个匪兵烟瘾发作,拿出白面儿就吸了起来,陈佩斯在旁边“馋涎欲滴”,也忍不住用手撩着烟吸了起来。
第三个是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匪军军官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抢了陈佩斯的帽子戴上,把自己的军官帽硬塞给他。陈佩斯拿着军官帽,戴也不是,扔也不是,最后灵机一动,解开衣服,藏在了里面。
导演见陈佩斯确实有两下子,于是“提升”他演匪兵班长,陈佩斯的戏多了,有了更多发挥的机会,便演得更好了,导演又“提升”他演匪排长,等到电影正式开拍时,陈佩斯已经“官升三级”,出演匪连长了。
电影拍完后,陈佩斯回家向父亲报喜:“爸,我又升官了!”
陈强问:“升什么官了?”
“当连长了!”
“什么连长?”
“匪连长!”
陈强忍不住笑骂:“你小子就不能演点好人?天天演这种角色,能有什么出息?”
陈佩斯也笑着反驳:“这都怪您不好,你和妈妈要是当初赐给我一副杨子荣的尊容,我怎么能去演反角?”
陈强哈哈大笑:“你这个混小子,还满有理呢!”
1979年,陈强和陈佩斯合作拍了喜剧片《瞧这一家子》。陈强在拍戏时手把手地教陈佩斯演戏,每场戏他自己先演一遍,再让陈佩斯模仿一遍,在父亲的指点下,陈佩斯的演技进步非常快。后来爷俩还在银幕上进行了多次合作。
在1984年的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主演了小品《吃面条》,正式开辟了自己独特的喜剧之路,尽管他出演的大多是丑角,但他却毫不介意,对于喜剧的理解,他曾说了这么一段经典的话:
这不是拿一个自然人、拿自己出丑寻开心,是角色在出丑、露怯,喜剧是让角色发生了困难、进入了窘境以及无法解脱等等,来让观众产生优越感。当你抖了一个包袱,观众笑了。你满足了。这事太享受,太享受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够比得上演喜剧带给演员的快乐。
对于儿子的成长,陈强也非常欣慰,他曾风趣地说:“从前人家一介绍,都指着佩斯说:‘这是陈强的儿子。’现在人家一介绍,都指着我说:‘这是陈佩斯的爸爸。’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2000年12月,陈强突发脑中风,虽然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落下了记忆消失的后遗症。那段日子里,陈佩斯经常一个人在医院里守护父亲,为了让父亲恢复记忆,他常说一些父子俩以前在一起拍电影的趣事,但陈强却不为所动,好像没有听到儿子的声音一样。
在医生的建议下,陈佩斯又找了一个山清水秀的乡下地方,把父亲接过去疗养,每天晚上他都坚持给父亲泡脚、按摩,刺激他的穴位,为其活动关节,学着医生给父亲做康复治疗,直到晚上11点左右才可以休息。
在陈佩斯的精心照顾下,陈强的记忆竟然渐渐恢复了,双脚也能慢慢地站地了,最后甚至能行走了。医生们无不感慨说:“是佩斯用孝心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啊!”
2001年,陈佩斯在排练舞台喜剧《托儿》时,一天深夜,母亲突然给他打来电话:“二子,你回来一趟吧,你爸找你!”
陈强连忙往家里赶,等他到家已是凌晨,只见陈强坐在客厅,毫无倦意,母亲却已经困得不行了,她对陈佩斯说:“二子,你可回来了,你爸不见到你,不肯睡觉啊!”
陈佩斯便问父亲有什么事,谁知陈强却打起了哈欠:“我要睡觉了!”
陈佩斯哭笑不得:“您这不是折腾您儿子嘛!”
此后的几天里,陈强都是这样,不见到陈佩斯就不肯睡觉。陈佩斯感到很难过,他觉得父亲现在年纪大了,越来越离不开自己了,于是他便又和父母住在了一起,还把自己的卧室安排在父亲的卧室旁边,夜里一有动静,就赶紧爬起来查看。
在陈佩斯的精心照顾下,陈强一直活到了94岁,在2012年因病去世。
尽管陈强老人已经不在了,但他留下的一部部经典影片,还有和儿子陈佩斯留下的动人故事,将永远温暖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