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攀认为严重缺乏精品 是目前相声行业最大的问题

娱乐新闻 2023-12-18175网络

“我是小红,我是小兰,我是小青,额是王刚”

“王刚留下,其他的人全部出去”。

这个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爆火的片段来自于2017年上映的电影《兄弟,别闹》,导演和男一号都是高晓攀。

也是在那一年,高晓攀和尤宪超在央视春晚表演了一个满是奇思妙想的相声《姥说》,成为近些年央视春晚相声里不多见的优秀作品。

也是那一年,高晓攀在喜剧综艺《笑声传奇》中表演的《小先生》甚至火出了圈,直接火到了日本和美国。

还是在那一年,嘻哈包袱铺完成A 轮融资,估值过亿。

五年之后,高晓攀和嘻哈包袱铺怎么样了?

2022年初高晓攀再次登上央视春晚,却只露了0.8秒的脸,之后的半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只在做一件事:说相声。

有高晓攀的粉丝统计,只算2022年上半年,高晓攀在嘻哈包袱铺位于沈阳和北京的几个小剧场里一共说了上百段相声,几乎成了常驻演员,比起其他知名相声团体的班主来,高晓攀出现在小剧场的频率那是相当高。

“我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是相声给的,如果没有相声,我就一无所有”高晓攀如是说。

在嘻哈包袱铺成立十四周年的“怀旧专场”开始前,高晓攀讲了很多。

关于相声行业

从2006年开始,整个相声行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德云社、 嘻哈包袱铺、青曲社和相声新势力等团体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和参与者,这里面有领头羊的作用,更有时代的推动。

相声行业发展过快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很多“非相声”的东西或者被行业淘汰的东西在一些特定时期有些泛滥,行业的野蛮生长带来了很多混乱现象,这也是事实,不能回避。

随着相声市场虚火慢慢消退,现在整个行业也逐渐回归健康成长的轨道,像嘻哈包袱铺相声学堂这样的青少年曲艺培训在各地都出现了不少,曲艺本科也进了大学统招,整个相声行业的前景肯定是非常看好的。

关于行业“不团结”

对于外界喜欢热炒的相声界各种矛盾话题,高晓攀认为很没必要这么炒,其实大多数时候相声行业还是很正常的,毕竟“同行是冤家”这句话几乎适用所有行业,没听说哪个行业的同行是相亲相爱的,学校门口卖包子的、卖馄饨的、卖油条的有时候还打架呢。

外界对相声同行之间的关系也没必要整天炒个不停,不要因为谁说了一句什么话就觉得谁和谁成仇敌了,其实根本不是那样。

嘻哈包袱铺“怀旧专场”把曾经离开的一些老演员如贾旭明、陈印泉、王惟、连旭等人请回来,也是给外界看一下,大家私下都好着呢,哪有什么众叛亲离。

高晓攀特别反感的是有些人不尊重相声行业前辈,这些人里有个别同行也有一些自媒体和网友。

相声行业特别重视“尊师重道”这四个字,先不说前辈们的授业之恩,相声行业发展到今天也都是前辈们打下来的江山,现在的相声演员其实都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对前辈们不尊重就是对相声这个行业不尊重。

关于小剧场

高晓攀写了一篇论文,其中谈到了以相声小剧场为代表的新文艺群体的问题。

相声行业有些特殊的地方是天然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一个是体制内相声团体,另一个是民营相声小剧场。

体制内相声团体虽然人数较少,但他们拥有的资源相对比较多也比较集中,生存压力很小。相声小剧场人数虽多但演出资源较少,生存压力较大,抗风险能力也差。

而在相声作品上,体制内相声作品普遍稳重有余灵活不足,相声小剧场则相反。

如果将体制内相声团体和相声小剧场结合起来,打通人员上、作品上、演出资源上的合作关系,相信一定会产生非常有利于相声行业发展的化学反应。

注:高晓攀曾在中国广播艺术团工作过几年,他不仅熟悉相声小剧场也熟悉体制内相声团体,尤宪超也是如此。

嘻哈包袱铺走出的贾旭明、陈印泉侯振鹏、汉洪臻、郭威、王惟连旭等人也都在体制内团体工作,嘻哈包袱铺可能是目前相声界体制内和小剧场结合最好的团体。

关于嘻哈包袱铺

高晓攀坦承,受大环境影响,嘻哈包袱铺的经营也承受了很大压力,动不动停演成为常态,但剧场日常支出和员工工资以及五险一金都不能停,在形势最严峻的几个月里,高晓攀甚至得从银行贷款用来发放员工工资和缴纳五险一金。

好在,嘻哈包袱铺目前的发展状况还是非常良好的。

人员,相声演员人数比较充足,北京和沈阳两地的小剧场运转都能得到保障。

作品,嘻哈包袱铺支持和激励旗下演员推陈出新,不断创作新作品。

风格,严守艺术底线,不能胡说乱说,更不能出现三俗内容。

渠道,嘻哈包袱铺积极拓展网络视频平台,尝试收费直播以及直播带货等新业务,同时和某大型视频平台策划的团综也在筹备中,团综的重心当然是相声。

观众,对于近些年被屡屡诟病的相声饭圈文化,高晓攀认为不能将其一棒子打死,毕竟死忠铁粉是相声小剧场的重要收入来源,他们先是观众,然后才是饭圈,相声小剧场需要做的是积极引导饭圈良性发展,摒弃那些不利于行业和艺术发展的东西。

关于相声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晓攀认为,严重缺乏精品相声,是目前相声行业最大的问题。

嘻哈包袱铺小剧场每年都能诞生大量新作品,这些新相声也能够让小剧场的观众感到非常满意,但这些作品里找不到几段能够称之为精品的相声,更没有能像《虎口遐想》、《小偷公司》、《武松打虎》、《五官争功》和《明春曲》这样可以流芳百世的时代经典。

这种精品相声,不光嘻哈包袱铺没有,其他知名相声团体也没有,包括体制内相声团体里也是这样。

没有精品,就意味着相声界只是热闹,没有给行业也没有给时代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以后的相声史上,这一段看似热闹的时期在作品上却是一片空白。

到底是哪儿出现问题了?高晓攀认为是现在整个行业在相声创作上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在三点:

1、过于重视表演而忽视创作

相声行业有一种习惯思维,如果一个演员精心准备的包袱没响,他首先想到的是表演出现了问题,会去修正表演来达到更好的喜剧效果,很少去考虑相声的创作问题。

有些相声演员则干脆通过“耍贱卖萌”这样肤浅的表演达到演出效果,那就更不用提那些浅薄的伦理哏和没有底线的三俗段子了。

这种太注重表演而忽视创作的习惯,让很多相声演员渐渐忘记了如何创作,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相声格调和水准越来越低下越来越肤浅。

2、太依赖网络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还原生活。但是,很多相声演员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于网络,扒网络段子,扒搞笑视频,杂七杂八混在一起最后拼接成一段相声。

相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样,形成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喜剧效果,光靠扒网络段子容易缺乏艺术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观众听完一乐根本记不住,更无法产生共鸣,这种创作习惯能出现经典就怪了。

如果相声演员只能将网络段子复制到相声舞台上,那观众为什么要花钱买票听相声呢?就算你通过各种手段把自己打造成明星,让观众花钱来看明星怎么演网络段子,可那些观众最后听的也不是相声,而是看明星来了。

3、脱离生活

老一辈相声演员们创作时都讲究“走下去”,到生活中采风,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比方说常宝霆王佩元先生的《挖宝》就是在肉联厂长期体验生活后创作出来的。

现在很多相声演员在创作相声时经常陷入闭门造车的情况,不愿意深入生活挖掘生活,习惯于守着电脑码字,刷着手机找素材,这种“二次创作”和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创作出来的东西很难有说服力。

马季先生曾告诫他的弟子们:如果你实在很忙下不去,哪怕你搬个马扎坐在路口,看路上的人骑什么车穿什么衣服聊什么,那也是生活,你不能老蹲在屋里搞创作。

就是因为严重缺乏创作精品相声的能力和决心,很多相声演员就在表演上另辟蹊径,甚至在炒作自己上下功夫,希望能利用相声这个跳板让自己变成明星,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相声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打造精品应该是全行业的共识,嘻哈包袱铺在努力,也希望全体同行一起努力。

关于未来

从相声行业诞生起,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我们从要饭的、卖嘴的、逗乐的变成说相声的,解放后更是逐渐变成了文艺战线轻骑兵,相声也成为脍炙人口的语言艺术。

我不想从我们这代开始,相声又变回到逗乐的、卖嘴的甚至要饭的,相声给了我们吃的穿的用的,我们得为相声负责,为下一代相声人负责。

关于高晓攀

相声艺人、明星、演员、导演、董事长这些身份里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

说相声的。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