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辞世 张茜患癌症邓小平称会把女儿当自己女儿一般
1972年,陈毅元帅辞世,他的妻子张茜心都碎了,在料理好他的后事后,张茜鼓励女儿珊珊出国留学。
带着母亲的期许,22岁的珊珊踏上了西去求学之路。
珊珊这段求学经历和父亲极像,1919年,18岁的陈毅勇敢地走出大山,前往法国勤工俭学,53年后,女儿同样外出深造。
在陈珊珊刻苦学习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母亲张茜患上了癌症,情况很糟糕。
1974年,珊珊回到国内看望母亲,母亲被病痛折磨的瘦骨嶙峋,病号服穿在身上显得格外宽大。
小平同志和卓琳听说张茜的病情后,也赶到医院探望她。
对于自己的病情,张茜自己心里有数,她拉着女儿的手,殷切地望着小平同志说:“以后就拜托你照顾珊珊了。”
小平同志重重点头,还做出了承诺:“珊珊以后我来管,我会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一般。”
张茜为什么要把女儿托付给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和陈家有什么交情?珊珊最终是否在邓家生活?
小平同志
女演员与司令员军中相遇,萌生好感
年轻时的张茜长的漂亮动人,能歌善舞,是话剧队和歌咏队的组员,经常上台表演,很多战士们为此对她着迷,大家接二连三地向她告白。
此时的张茜加入部队不久,想要有所贡献,于是对外表示:三年之内不谈恋爱。
可她和陈毅的缘分挡都挡不住,三年不谈恋爱的保证最终也作废。
有次,陈毅站在台下观看话剧,恰巧张茜担任主角,她的眉眼之间满是人物的悲欢离合,台下的观众掌声不断。
因为这场话剧,陈毅开始关注张茜,他向身边的好友打听有关女孩的消息,好友告诉他,张茜上过学,在春天的时候参加了新四军。
好友看出陈毅对张茜有意思,想要撮合两个人,询问了陈毅的意向:“你需要我帮忙介绍吗?”
陈毅觉得感情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只是笑着答道:“我希望在自然的交往中产生感情,不过还是需要你帮我提供一些机会。”
之后,陈毅只要有时间,就会在台下观看张茜的演出。
慢慢地,张茜注意到了他,不过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于是询问了身边的同志,同志告诉她:“你说的就是能文能武的陈司令员,他足智多谋,有很多传奇故事。”
张茜对陈毅早有耳闻,知道他是军中的能人,并且写得一手好诗,她曾经读过陈毅的诗,因此对陈毅产生了崇拜之情。
一来二去,加上战友从中搭线,两人从陌生人变成了熟人,偶尔会坐在一起聊天。
酷爱读书的陈毅博古通今,谈话的时候总能够引经据典,身上流露着雅士的风范,这一点深深吸引着张茜。
然而,此时的张茜对陈毅更多的是敬佩之情,没有产生男女之间的感情,陈毅虽然心中着急,也没有急迫地想要推动感情进程。
一段时间后,他写了一封情书,让好友帮忙送到张茜手中,因为之前立下了不谈恋爱的誓言,所以张茜在不知道情书是谁写的情况下就拒绝了。
好友急得脱口而出:“张茜同志,你不想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这句话勾起了姑娘的好奇心,张茜回道:“那你告诉我是谁写的吧。”
好友将信直接递给了张茜,并告知她是陈司令所写。
拿到情书的张茜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她没想到陈司令居然对自己产生了喜爱之情。
张茜本人喜欢阅读诗集,对诗歌也有所研究,当她读完陈毅所写的情书后,一边感叹着陈司令员文笔极好,一边为如何回应陈毅的感情苦恼。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她把情书烧掉了,原来张茜觉得自己读的书没有陈毅读的多,认为自己配不上他。
除此之外,两人的年龄差距太大,陈毅还有过婚史,所以张茜决定快刀斩乱麻,不再与陈毅联系。
陈毅并不知晓张茜的真实想法,还以为姑娘工作太忙,因此没有时间找他聊天。
直到有一天,张茜的舞台剧需要一套司令服,而当年物资匮乏,演员们需要什么衣服就直接在部队里借用。
张茜所在的部队只有陈毅有一套司令员的服装,但她觉得再见陈毅有点尴尬,希望陈毅的好朋友能够帮助她。
好友觉得两人有戏,就故意对张茜说:“我有点事情要办,你直接找陈司令借用服装吧。”
张茜本以为陈毅的好友已经把她的真实想法告知了陈毅,于是在借完服装之后,直接告诉陈毅:“我们还是如同普通战友相处吧。”
陈毅听得一头雾水,张茜找他的时候,他还相当高兴,以为女孩是来回应他的告白,结果张茜只是向他借衣服,还说出了让他觉得难受的话。
两人的感情还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吗?
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共同进步
在陈毅发愣的时候,张茜已经拿着衣服走出了房间。
过了一会儿,陈毅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口袋里还有一封刚写好、没有送出去的情书。
他自拍脑门,懊恼自己是一个糊涂蛋,立马追出门,想要把情书拿回来,因为他害怕张茜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如果无意间把情书掏了出来,很可能会将整场戏演砸。
等到他跑到门口的时候,才发现心爱之人的影子早已消失不见。
果不其然,姑娘在上台表演的时候确实摸到了口袋里装有东西,但张茜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镇定自若地将戏演了下去。
两人就这样结为了夫妻,手不释卷的陈毅在婚后依然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即使部队夜里行军,稍作休息的时候,他也会拿起书本读得津津有味。
他经常把“行军要轻装,啥都能丢,书不能丢”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因为这句话,张茜才明白丈夫知识渊博,思想进步的真正原因,因为陈毅永远像年轻人一样好学,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下去。
受到张毅的影响,张茜也利用一切时间提高自身,她除了阅读大量古典名著,还自学了外语。
两人的感情极好,张茜生下了三儿一女。
陈毅在给几个孩子取名字时,基本上都是按出生地而来。
大儿子在江苏出生,名叫陈吴苏,二儿子在安徽出生,名叫陈丹,三儿子在山东出生,名叫陈小鲁,只有最小的女儿姗姗来迟,所以陈毅给她取名为陈珊珊。
小时候,珊珊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中,长大后进入到军队,成为一名士兵,陈毅就给她改名为陈丛军,不过平日里还是习惯喊女儿珊珊。
陈毅夫妇和两个儿子
陈毅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出差,当年他在上海工作,与妻子分隔两地,照顾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张茜身上。
张茜不仅把儿女们教育得很好,还在孩子们都睡着的时候,挑灯苦读,夫妻两人就这样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越来越优秀。
陈毅是一位豪爽真诚的男人,热情好客,总是邀请好友到家中聚餐,导致家中的花销很大。
月末算账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花了很多钱,每次都会向妻子做出承诺:“我一定少请客,少欠钱,多写稿赚钱。”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忘记了自己说的话,依然把客人请到家中吃饭。
而张茜在生活上不像陈毅那么大大咧咧,她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孩子们觉得父母刚好实现了互补,是最合适的一对。
陈毅的性格注定了会有很多好朋友,而他的至交正是小平同志。
陈毅和小平同志之间发生过哪些故事?
深厚的革命友谊,长久的真挚友情
小平同志和陈毅一样,在法国留过学,两人参加革命的时候,都听说过对方的大名,但因为工作原因,几乎没有见过面。
1929年,他们刚好同时在上海工作,见到彼此的时候,紧紧握住了双手,深厚的革命友谊从此刻开始建立,随着时间越长,感情愈发牢固。
1948年,陈毅担任上海市长,小平同志是华东局第一书记,两人刚好住在一个大院里。
吃饭的时候,两家人经常拼桌坐在一起,好不热闹。
当上海市出现问题时,两人会坐在一起共同商议对策,为老百姓解决难题,偶尔他们也会有争执,但大多时候都心平气和。
附近的老百姓还以为两家人是一家人,因为他们总是为对方考虑。
小平同志知道陈毅爱吃榴莲,每当外国友人送来榴莲时,他都会送一些榴莲到陈毅家中,家中腌好泡菜和豆瓣酱后,小平同志也会给陈毅送去。
陈毅和小平同志
陈家做的罐罐鸡和罐罐牛肉香气四溢,每次菜做好之后,陈毅都会邀请小平同志到家中吃饭。
他们之间的情谊特别深厚,除了互相欣赏对方,还时刻关注对方的口味和爱好。
而陈毅本人不仅爱吃会吃,还热衷于研究美食,他做出来的菜甚至要比饭店好吃。
有次,周总理到他家做客,吃到了很不错的美食,便想要知道厨师是谁,只见陈毅指了指自己,周总理大笑道:“陈老总的厨艺果然非同一般。”
在组织的安排下,小平同志和陈毅都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两家这一次也是住在一个大院。
然而,在陈毅晚年的时候,因为工作调动,和小平同志被分往了不同地区,遥远的距离,不便的交通,导致两人相见的次数很少。
1971年,陈毅被确诊患上肠癌时,小平同志听到消息后,根本不敢相信,他脑海中的陈老总一直健健康康,总是会爽朗大笑,绝对能够长命百岁,可命运总是那么无常。
小平同志多次给陈毅打电话,叮嘱他一定要保重好身体,但陈毅的病情不容乐观。
为了照顾陈毅,张茜守在病床前寸步不离,此时的她身体也出现了大问题,经常咳血,但她害怕丈夫担心,没有声张。
而张茜的身体之所以出现不适,与她从1955年开始,在外交事业上呕心沥血的10年经历有关。
她接待了数不清的外国人士来华访问团,也随领导人出国访问二十余次,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不高,想要顺利处理一场外交事务,所耗费的心神太多了。
1972年,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毛主席忍着身体的不适,前去参加了悼念会,对着陈毅同志的遗体鞠了三躬。
毛主席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
张茜因为过度伤心,咳血更加严重,叶剑英知道此事后,马上让张茜住进了301医院。
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张茜也患上了癌症,自从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后,张茜一直强打着精神整理丈夫的诗稿。
此前,陈毅多次在她面前提起,想要把多年来所写的诗全部整理出来,两人商议按照年月编纂成集。
张茜每天会工作多几个小时,她的手边放了大量的古代史籍,就是为了弄清楚丈夫诗词中的引用以及典故。
医生看着她如此劳累,劝她多休息一会,但她告诉医生:“我觉得自己能够坚持,不用太过担心我。”
拼命工作的张茜,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选出了100首诗祠,编成了“陈毅诗词选集”,还在书后面附了两首诗,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弥留之际,张茜将几个孩子叫到病床前,特意叮嘱了三兄弟,一定要等小女儿成家之后才可以分家。
因为女儿的年龄最小,所以张茜最不放心珊珊,才把孩子托付给小平同志照顾,而她也相信小平同志会将女儿视如己出。
在张茜去世之后,卓琳拉着珊珊说道:“以后跟我们一起住吧。”
珊珊并没有在邓家住下,她害怕自己会麻烦小平同志和卓琳,并且她当时快结婚了,马上会组建家庭。
珊珊的对象是同在英国留学的王光亚,两人知根知底,又都从事外交工作,有着共同话题。
婚后,他们生了一个儿子,提起儿子的时候,珊珊总是满脸幸福。
在家中,珊珊总会讲述有关父亲,母亲的故事,她觉得父母是她最大的财富,也是她的全部家产。
过年过节的时候,珊珊会带着全家人看望邓爸爸、邓妈妈,而小平同志和妻子也很欢迎她的到来,珊珊和小平同志就像父女一般。
深厚的友情不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还会在变迁中愈发坚定。
陈毅和小平同志自从结下革命友谊后,一直在互相帮助,他们之间的情感不会因为变动就烟消云散,只会维持的更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