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作家岳南:用文学的方式把山东文化推介出去
记者 孙远明
12月18日,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主办的“正能量 看山东”2023年度正能量评选暨2024春分计划、清泉计划发布仪式在济南举行,作家岳南获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正能量传播大使”证书。活动结束后,岳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采访中,他聊文学、聊考古,嬉笑怒骂、不藏不掖,尽显文人的“快意”姿态。
“本想简单写写挣个‘喝酒钱’”
在返回住处的酒店长廊上,岳南突然驻足望向窗外,和记者谈论起周边的地标建筑,他指着远处说:“我在济南生活了8年,对,从1985年到1993年。”岳南的语气里充满回忆。时间仿佛一闪而过,当年的小伙儿如今已经头生华发,但一颗热爱文学的心仍旧滚烫。
岳南出生于1962年,是山东诸城人,虽然长居在外,但至今仍操着一口浓厚的乡音。1981年,高中毕业后的他报名参军,顺利成为边防武警。三年后,他进入军校学习,后因经常写作,作为人才被调到了山东武警总队宣传处,成为一名报道员。1985年,《人民武警报》发表了他的散文《我与祖国》。这也是他的处女作。从通讯报道,到散文诗歌,岳南一直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1989年,岳南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1994年,岳南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就读期间,创作出他的第一部作品《风雪定陵》。
“《风雪定陵》是我发挥最淋漓尽致的一部作品。”岳南回忆,“那时候,我和女同学去十三陵,参观了定陵之后,深受震撼。当时就决定写一写定陵是怎么发掘的,为什么要开掘它?”岳南笑言,当时本想简单写写挣个“喝酒钱”,有稿费就能请女同学吃饭了,但调查后却发现考古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从《风雪定陵》开始,岳南的写作走向了历史和考古方向。
2011年,岳南的力作《南渡北归》三部曲问世,反响热烈,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许多人便是从这本书开始认识他。这套书中,岳南最满意《陈寅恪与傅斯年》,“相对其他,这部分写得比较扎实,更加文化一点。”而傅斯年就是山东聊城人。或许同为山东老乡,岳南最喜欢他身上山东人的血性,有大学问、大智慧,敢爱收恨,爱憎分明。用他的话说就是,“傅斯年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很称我意。”
“写作不能胡来”
岳南说,他“迷恋”文学,喜欢写作。2022年,岳南推出新书《岳南大中华史》,作品将惊心动魄的考古现场呈现于读者,用12场考古大发现带读者见证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紧接着,他又推出《考古中国》丛书,用文字再现了三星堆等考古项目的发起、发掘和研究过程……
“精神是自由的,文学是严谨的。”采访中,岳南从北京猿人讲到三星堆,从兵马俑讲到清东陵,思接千载、纵横万里,讲到定陵发掘失败时痛心疾首;讲到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华夏文明延续至今时,又自豪地竖起大拇指……他收放自如、直言不讳,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他还认为,文化自信就需要从历史中去寻找,历史需要考古学的证实,当考古学证实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强盛之后,反过来又催生了今天人们对民族文化复兴的信心。
聊到文学和考古时,岳南能量爆棚,不知疲倦,总是能将专业知识通俗、幽默地解释给他人。同时,他又是“严谨”的,坚持写作要严肃、务实。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之。“写作不能胡来。要是胡来,一是没有人看,二是会受到狂风暴雨般讽刺批评。那这个书就连垃圾都不如了,那你还搞什么东西?我在这方面还是要继续下功夫的。”
岳南性格豪爽、直率,在外讲座时,许多读者会亲切地称他为“典型的山东汉子”。岳南欣然接纳,“山东人就是好,严肃严谨、忠厚忠诚、真诚直爽。”在岳南看来,山东不止人好,而且文化灿烂,底蕴深厚。
今年9月,岳南携作品《岳南大中华史》第三次走进东方甄选直播间,和俞敏洪、董宇辉进行文化对谈。不但10分钟清空了近3000册书,还收获了一波读者。直播,让岳南充分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平台的力量。接下来,岳南计划再开几场直播和读者见面会,“我写了许多的山东文化以及古迹,用文学的方式把山东文化推介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