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扮演唐僧母亲的演员(高价演出专机接送整部剧中出场3分钟)
由杨洁导演的《西游记》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众多版本的影视剧中最经典的。为了拍摄这部《西游记》,杨洁导演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
拍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趣事。杨洁导演为了能够拍摄好这部影视剧,在拍摄过程中,她甚至租了一辆直升机来到拍摄现场。
杨洁为什么要租直升机呢?她是为谁而租直升机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最经典《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它讲述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一起前往西天取经,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必然逃不了被翻拍成影视剧的命运。
我国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被翻拍成了电视剧,例如莫言的《红高粱》、与《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等等。
1986年版的《西游记》,被称为是经典中的经典。
而杨洁,作为本部电视剧的导演,86版的《西游记》被称为经典,其功不可没。
在开拍之前,杨洁作为导演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挑选合适的演员。而杨洁之所以租来了直升机,也是为了请到最合适的演员。
在挑选演员时,杨洁只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只挑合适的,无论价钱。
为了让王伯昭出演“小龙马”这一角色,杨洁给王伯昭开出了1500元的“天价”片酬。
要知道“小白龙”在整部剧中的戏份只有几集,但却已经拿到了1500元的片酬。而主演六小龄童拍摄了五年的时间,也只拿到了两千多块钱。说王伯昭是杨洁用天价片酬请来的,一点也不为过。
但王伯昭还不是《西游记》剧组中片酬最贵的演员,整部《西游记》中最贵的演员应该就是马兰。杨洁租来一架直升机,也是为了马兰。
马兰,在剧中饰演的角色为唐僧的母亲。这个角色在整部剧中出场只有3分钟,且没有一句台词。
马兰是谁?杨洁又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租直升机请她来演戏呢?
接下来,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兰究竟是何方神圣,她的身上有着怎样的魔力,能够让杨洁为她租来一辆直升机?
02 马兰拍摄《西游记》
提起马兰,可能很多人对她并不了解。
在网上搜索“马兰”两字时,会跳出各种各样的网页,马兰所获得的名誉、所出演的作品,那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马兰,1962年出生于安徽省。13岁时,马兰进入艺术学院学习黄梅戏。
这是她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没有这个节点,就没有被称为是“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的马兰。
在安徽艺术学院进行了五年的学习后,马兰成功出师,并以优异的表现被选拔进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在黄梅戏剧院中,马兰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便将最完美的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时,马兰在全国各地都是一名十分有知名度的黄梅戏演员。
1985年,在全国人民参与投票的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马兰以遥遥领先的票数拿到了第一名。
这足以说明,在那个信息传播并不那么便捷的时代,马兰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华。为了欢迎英国女王的到来,我国特地举行了国宴,而马兰作为演员的代表也出席了本次的宴会。国宴,那可是无数人想去一睹真容的宴会,也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宴会。
此外,马兰还在人民大会堂主演黄梅戏《无事生非》,向英国友人展示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987年,马兰获得了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这个奖项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马兰能够获得这个奖项,离不开马兰自身的努力与付出。
马兰在戏曲上获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马兰也拍摄了影视剧,虽然数量极少,只有《严凤英》《西厢记》《西游记》三部作品。
不过,马兰在影视剧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仅有的三部影视作品中,她凭借“严凤英”这一角色斩获了“最佳女主角”的奖项。
拍摄《西游记》时,马兰不过20岁。但当时年仅20岁的马兰早已名声大噪,是黄梅戏戏剧院里的台柱子。
马兰在《西游记》中饰演的角色是唐僧的母亲,殷温娇。她是丞相殷开山之女,小名叫“满堂娇”。
对于殷温娇的外貌,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说她生得“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总之,有着倾国倾城之貌。
在清代版本的《西游记》当中,殷温娇的故事较为坎坷。
殷温娇已到了嫁娶年纪,为了选择合适的夫婿,选择了抛绣球招亲。正当殷温娇要抛绣球时,正巧新科的状元陈光蕊从楼下经过。
一见到陈光蕊,殷温娇便认出了其是人中龙凤,内心雀跃不已。于是将绣球往陈光蕊的位置抛去。两人的婚事,也因此定下了。
后来,陈光蕊被任命为江州知府,作为陈光蕊的妻子殷温娇跟陈光蕊乘船前往江州。
但没曾想到,刘洪看着两人穿金戴银,起了谋害之心。
他将陈光蕊推到河中,并冒称自己是陈光蕊,顶替了陈光蕊的身份到江州上任。除此之外,他还想要强占殷温娇。
殷温娇本想誓死捍卫自己的贞洁,但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再加上大仇未报,只得忍辱负重。
殷温娇生下了一名男婴,这名男婴便是唐僧。刘洪对这孩子起了杀心,殷温娇不得不将孩子放在江中的木板上,希望有人能够收养他。
十多年后,殷温娇与自己的孩子再次重逢,并且刘洪这个恶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本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殷温娇却要自缢。
殷温娇曾多次想要寻死,都没有成功。但殷温娇最后,还是自尽身亡了。
《西游记》第九回中,对殷温娇做了着重的描写。但在影视剧当中,86版《西游记》做了大幅度的删改。
86版《西游记》中与殷温娇有关的片段,只有“绣球招亲”“赴任逢灾”“江中弃儿”“母子重逢”这四个内容。
并且,在剧中的殷温娇没有一句台词,演员要仅仅通过神态、微表情就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是非常具有技巧的事情,尽管是有多年表演经验的演员也不容易做到。
而且,饰演“殷温娇”的女演员还必须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想要找到条件合适的女演员并不容易。
当时,杨洁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友,马兰。
马兰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并且长得十分漂亮,这个角色非她莫属。
杨洁邀请马兰来饰演《西游记》中“殷温娇”一角时,马兰立马就答应了,时刻准备前往《西游记》的剧组去拍戏。杨洁满心欢喜,觉得这个角色终于定下来了。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戏剧院这边不肯放人。
1982年,马兰已经在黄梅戏剧院里工作了,她是戏剧院里的台柱子。再加上,当时会唱黄梅戏的人不多,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好苗子,戏剧院哪里肯放人。
他们担心一放马兰出去拍戏,马兰就不回来了,他们就要损失一个人才了。于是,戏剧院以会耽误戏曲排练为由阻止马兰前去拍戏。
好不容易定下来的演员,可能就要跑了。
杨洁怎么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她心里始终认为,马兰就是饰演“殷温娇”的最佳人选,坚持不肯换人。
身为导演助理的王小颖,为了解决这件事情,那可是奔波了很长时间。
为了让马兰顺利进剧组拍戏,王小颖想了很多的办法,她先是前往合肥,去向领导借人。但前来接待王小颖的工作人员耳朵都听得起茧子了,硬是没有一点要松口的迹象,坚决不放人。
最后,还是王小颖想出了下下策。
为了不耽误马兰的戏曲排练,王小颖向戏剧院保证马兰只会拍摄一天的时间,并且拍摄完了就马上回来。这下子,戏剧院总算同意了。
可当时《西游记》的拍摄地点远在云南昆明,马兰可是在安徽合肥。这么远的距离,怎么能够一天的时间内往返呢?
导演杨洁直接租来了直升机,飞到合肥去接马兰。等到马兰拍摄完所有的镜头后,直升机又马上将马兰送回合肥去。
20世纪80年代,航空交通还没有现在方便。为了请来这辆直升机,剧组花了两万多块钱,这两万多块钱还没包含马兰出演的片酬。
因此,说马兰是《西游记》剧组中最贵的女演员一点都不过分。
但马兰的表演的确将“殷温娇”这一高贵典雅、温婉大方的美人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在短短的三分钟里,镜头中的马兰确有倾国倾城之貌。
在“绣球抛亲”这一片段中,马兰不靠一句台词,便将少女羞涩、矜持的情感通过细微的表情、肢体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西游记》中的“殷温娇”最终是悲剧结局,但现实生活中“殷温娇”的扮演者,马兰,她的婚姻却是幸福的。
03 其丈夫家喻户晓
马兰的丈夫名叫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作家。
余秋雨,1946年出生于浙江省。1963年,余秋雨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学的是戏剧文学。五年后,余秋雨顺利毕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1983年,余秋雨写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理论史稿》的出版,奠定了余秋雨先生在戏曲界的地位,也让他成为了国内知名的学者。
除此之外,余秋雨还出版了《戏剧审美心理》《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著作。这些学术著作在国内外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余秋雨逐渐成为了国际上知名的学者。
1991年,余秋雨辞去了一切职务,从西北高原开始,追寻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探寻中国文化的源头。
以往的经历,加上时间的沉淀,让余秋雨写出了《文化苦旅》这本著作。
余秋雨先生用《文化苦旅》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本书在我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文化一直都是文化人的苦旅。
余秋雨40岁那年,认识了马兰。
但马兰却在很早之前就认识了余秋雨。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马兰就在全国大红大紫了。但出了名后的马兰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相反她感到十分迷茫,无论是对自己的生活,还是自己在艺术上的成就。
正当马兰陷入迷茫的时候,一位老师借给了她一本书。这本书正是余秋雨写的《艺术创造工程》。
马兰的老师在这本书上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马兰不禁感到疑惑,这是谁的书,竟会让自己的老师看得如此认真?
马兰一页一页耐心地看下去,看完这本书后马兰深受启发。而这本书的作者“余秋雨”这三个字也深深地印在了马兰的心里。
从那之后,马兰就成为了余秋雨的忠实读者。
余秋雨40岁那年,《遥指杏花村》即将在上海演出,而马兰是其中的主演。演出前她向余秋雨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来看自己的表演。
而余秋雨也允诺了,一定会到现场来看她的演出。
余秋雨一眼就认出了舞台上那个闪闪发光的女子便是给自己写信的马兰,而马兰却因从未见过余秋雨而未能认出他。
最终还是在演出谢幕后,余秋雨大喊一声“马兰,我是余秋雨!”两人才相见了。
后来,她经常给余秋雨写信,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关于戏曲的问题。长久的相处,让两人产生了爱情的火花,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992年,余秋雨与马兰结为夫妻。两人的婚后的相处模式十分有趣。
婚后的马兰仍旧忙于自己的演出。有一次演出完回来,已经是半夜一点了。两人出家门去吃一碗面,那家店叫“马兰拉面”。
马兰十分疲倦,便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此时余秋雨点了两碗面。
当老板将面端过来的时候,看到了睡着的马兰,说“你长得有点像马兰呀,这碗面便宜点给你吧。”
余秋雨打趣道:“可不是嘛,就是因为长得像,她还曾给马兰写信,可人家压根不理她。”
老板说话时,马兰就已经醒了。听到余秋雨的话后,马兰哈哈大笑了起来。
马兰出演的戏剧大多都是由余秋雨亲自改编的。这夫妻俩一个负责写剧本,一个负责演剧本,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余秋雨每写完一篇文章,第一位读者必定是他的妻子,马兰。而这时,马兰会用她那并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将这篇文章完整地读出来,余秋雨就坐在椅子上听着。
每次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余秋雨总会说“停停停”,然后拿起桌上的笔在纸上修修改改,改完后继续把纸递给马兰,示意她继续读下去。
而每当余秋雨发现马兰有读的不流畅、卡顿的地方,也会拿笔记下来。等到马兰读完这篇文章后,再进书房里面去修改。有时这一修改,就是一个下午。
谈起自己与余秋雨的这段婚姻,马兰表示能够嫁给余秋雨是自己的幸运。
在与余秋雨的婚姻生活中,马兰明白了沟通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两人结婚多年,也会偶尔发生争吵。
但每一次的争吵,都会戛然而止。因为余秋雨总是会在矛盾爆发得最激烈的时候,挂断马兰的电话。又或是直接对马兰说,自己不想听这件事情,让她冷静一下,两人再进行沟通。
因此,结婚多年两人从未说过伤害彼此的话,相敬如宾地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时间。
在各自的领域上,两人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但每当余秋雨被问到,他们夫妻二人谁更出名的时候,余秋雨总是微微一笑说道,“自然是马兰更有名了”。
尽管两人知名度极高,但回归到两人的小家庭中,他们也不过是一对过着平凡日子的小夫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