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在大红之后, 感到迷茫给邓公写了一封信, 邓公如何鼓励他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3年,百忙之中的邓小平回复了一封20岁青年的来信。究竟是什么样特殊的青年,能够让邓小平抽出时间,亲自给这名青年回复一封来信?
原来,这名给邓小平写信的20岁青年,名叫李连杰。
1982年,李连杰参与拍摄的《少林寺》火爆全国,这让李连杰一时间成为了全国瞩目的明星,甚至被称之为“李小龙第二”,不少香港电影公司和好莱坞甚至给李连杰抛出了橄榄枝。
然而,在人生事业即将迎来巅峰之际,李连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面对着人世间巨大的世俗功利诱惑,自己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在巨大迷茫的促使下,李连杰壮起胆子,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恳请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能够为自己指点迷津。令李连杰感到诧异的是,邓小平竟然回复了自己的回信,并且送给了他三句话。李连杰事后回忆称,邓小平送给他的这三句话,让他获益终身。
那么,李连杰给邓小平写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邓小平又是如何勉励李连杰的?接受邓小平勉励的李连杰,走向了怎样的人生?
陷入迷茫的李连杰
1982年,由张鑫炎执导的《少林寺》火爆全国,甚至世界都掀起了一波“少林武术热”。与少林热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少林寺》这部电影中的主角:李连杰。
在李连杰大火之后,不少香港电影公司,甚至好莱坞向李连杰抛出橄榄枝,恳请李连杰与自己签约。倘若李连杰能够顺利签约,那么他将成为当时年入百万的电影新星。
然而,面对着巨大的世俗功利诱惑,李连杰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纵观李连杰的发家成名史,人们会惊讶地发现:李连杰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一炮而红,是因为赶上了历史机遇的风口浪尖。
1971年,美国主动向中国抛出橄榄枝,表示希望美国的乒乓球运动员能够来到中国,与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获得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美国的这次主动示好,被视作中美两国在冷战年代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开端。这种以民间体育交流为先导,促使两国之间破冰的外交策略,被后世称之为“乒乓外交”。
毛主席、周恩来对“乒乓外交”期间的几场乒乓球比赛格外重视,两人亲自观看中美两国运动员的乒乓球比赛,并且对本国运动员的表现十分满意。在比赛结束之后,毛主席、周恩来决定安排一场武术表演,让远道而来的美国游客可以一睹中国功夫文化的风采。
在这场中国传统功夫的表演中,李连杰赫然在列。李连杰在许多外国友人的面前,当众表演了好几个空翻,引起了现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表演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激动地和参加演出的每一位演员握手,鼓励他们继续好好练武,未来把中国的传统功夫带出国门,发扬光大。
周恩来总理的这一席话,激励了当时参加演出的李连杰。习武报国的思想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颗种子,让他在10年之后成长为了一代电影巨星。
1978年,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共和国正式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外交坚冰的打破和国门的开启,让中国的功夫文化从此真正走向世界,全球掀起的一阵“中国功夫热”为李连杰的全球爆红创造了绝佳的历史机遇。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功夫电影是李小龙的时代,那么20世纪80年代就是李连杰的时代。1982年,《少林寺》荣获了近1.6亿的票房,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发展历史的初期。
在那个工资几十块钱一个月的年代,李连杰创造的票房奇迹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一时间,人们甚至将李连杰称作“李小龙第二”,把他看作未来发扬中国功夫电影的希望。
在《少林寺》带来的巨大反响之下,香港的电影公司、好莱坞纷纷踏破了李连杰的家门。但是,李连杰却并没有立即同意这些电影公司签约的请求。
李连杰没有第一时间签约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李连杰当时还隶属于中国大陆表演团体制内的一名员工,究竟能否签约,参加海外的演出,并不是李连杰一个人能够说了算的,除非他自己主动离开当时的体制。
李连杰没有在第一时间签约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李连杰虽然在20岁时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是由日积月累的功夫训练换来的。在严酷的功夫训练过程中,身为一线演员的李连杰受伤在所难免。
在《少林寺》上线之际,李连杰已经因为训练患上了严重的伤病,就连医生也不建议李连杰短时间立即走上电影拍摄一线,参加演出。
在名利、国家和个人之间的选择中,李连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20岁的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思前想后,李连杰决定给一个人写一封信,希望他能够来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这个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关心青年的邓小平
或许有很多人对李连杰当时的选择感到不解:李连杰可以倾诉的人有很多很多,为什么李连杰偏偏要选择给当年的邓小平写信呢?
李连杰之所以选择给邓小平写信,不仅是因为这位身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老人有着过人的智慧,更是因为邓小平是当时共和国内对青年一代表现出前所未有关心的一代国家领导人。
1974年,是邓小平在历史上第二次复出的时期。这一年,邓小平接待了来自东德的外交代表团,在与东德外交代表团进行谈话时,邓小平格外强调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问题,邓小平说道:“青年人是我们下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格外关注青年一代人的精神思想,把他们引导在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这一点十分重要。”
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了邓小平思想的前瞻性和正确性,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接一个倒下。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年的东欧国家普遍没有重视青年人的思想信仰教育,给予了西方和平演变可乘之机。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全新历史时期后,邓小平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教育重视程度更是有增无减。
1978年,邓小平出席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第二代党领导集体的核心之际,他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走上历史舞台中央的邓小平不禁感慨万千,虽然自己可以凭借着多年来弄潮于历史的经验和智慧,为共和国的这艘巨轮指出一条发展的明路。
但是,自己并不会永远陪伴着共和国,国家的命运和未来,终究还是交到一代青年人的手里。
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废除了国家的干部终身责任制,并且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国家体制改革,提拔了新一批新锐的年轻干部,走向国家工作的一线。也正是因为这批青年的加入,为共和国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是共和国改革开放日后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是,国家的现代化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邓小平意识到:无论是科技、教育还是法制、体育,中国有太长的路要走。
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经常提出的口号就是“什么什么,要从娃娃抓起”,不仅科技要从娃娃抓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就连遵纪守法和足球运动,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邓小平所言:不要小瞧这些娃娃,这些娃娃的身上正肩负着共和国的未来。
与此同时,邓小平建议报纸、电视等媒体对当时的优秀青年进行典型报道,树立青年楷模。后来走上学生课本的张海迪,就是在1980年一炮而红。在1980年的六一儿童节上,邓小平亲自为张海迪写下批语,号召全国的所有青年以张海迪为榜样,向张海迪学习。
正是因为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表现出对中国青年一代无微不至的关怀,李连杰在壮着胆子,主动给邓小平写一封信,希望这位拥有过人智慧的世纪老人,能够回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让李连杰获益终身的三句话
虽然李连杰在1983年壮着胆子,给邓小平写下了一封信,但是李连杰也没有对自己收到回信抱有多大的期待。因为他深知邓小平日理万机,把国家事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身为大忙人的他,能够有时间看一眼自己的信,哪怕不回复,李连杰都感到荣幸之至了。
但令李连杰感到诧异的是,邓小平不仅收看了他的信,而且还主动给他回复了一封信对他表示鼓励。
在收到了邓小平的回信之后,李连杰的干劲更加十足,先后参与拍摄的《黄飞鸿》、《英雄》等电影,在中国的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有人询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连杰干劲十足,一直冲在电影工作的最前线时,李连杰总会提起邓小平。
那么,邓小平给李连杰的回信中究竟写了什么?直到2004年,李连杰参加了《鲁豫有约》的专访后,他才向观众们公布了答案。
据李连杰回忆称,邓小平给他的回信很长,但是其中有三句话对他帮助最大,让他时至今日都记忆犹新:
第一句话就是邓小平肯定了李连杰想要多拍电影的想法,但告诉他眼下的时机(20世纪80年代)还不成熟;其二,邓小平鼓励李连杰在走上电影舞台中央的同时,也要好好学习,练好自己的内功。其三,邓小平建议李连杰心系国家和人民,将来努力做祖国的栋梁之材。
对于邓小平的鼓励和肯定,李连杰从始至终都铭记于心,在电影事业大获成功的同时,李连杰对国家的公益事业予以了格外的关注。2007年,李连杰成立了“壹基金”,这个基金会帮助了许多贫困家庭的成员,并且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为地震灾区的灾民捐款了近2400万元。
时至今日,李连杰已经成长为了受人钦佩的电影巨星,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名电影巨星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共和国政治舵手和智慧老人的努力,两人之间命运的交织,成就了共和国的一代电影历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