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李达康演员(让角色成为角色是他的信念也是方向)
那是2020年,10月初的横店,秋老虎还未褪去,空气中都是湿热的味道。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拍摄现场,吴刚马上要拍一场深冬的戏。但此时,他正对着剧组提前置办的西装“发愁”。
这套西装,是照着陈独秀存世的照片准备,看上去中规中矩。
但就是这样一套合适的衣服,却让吴刚泛起嘀咕。
平时,吴刚喜欢读历史,他觉得“陈独秀”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日常生活里还是穿长袍大褂居多,不比照相时穿得西装革履。
思前想后,吴刚还是和选择和剧组商量。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剧组最终决定更换服装。
“民国那种长大褂,有没有?还有围巾,20年代那种毛毡帽……有的话,都拿来,我试试。”
经过近4个小时的悉心打造,吴刚变成了他心目中的“陈独秀”。
他站在摄像机前,四周是场记和摄像叮铃哐当搬动器材的声音,有些嘈杂。
他只是站着未动,却已开始琢磨“陈独秀”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
横店的秋风温婉内敛,拂在吴刚脸上,从未有过的平静。
吴刚知道,自己选对了。
无名氏
入行30余年,吴刚一直是演艺圈的“小透明”,戏红人不红。
直到,吴刚遇上《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一角。
开始,导演李路找到吴刚,请他出山扮演霸道刚正的“李达康”。吴刚一听,却不敢接招。
吴刚自知,自己一介布衣,“李达康”是市委书记,两人之间,差了十万八千里。
尤其,他只从电视上看过市委书记的新闻报道,大部分时间都在开会。那么,除了开会——
剩下的时间,“李达康”都做什么呢?怎么发挥?有什么表演空间?
李路不听,一直劝。
吴刚耳根子软,这人一劝,他就应了。
接了之后,吴刚开始做功课。他在网上搜集各级领导的视频,研究他们的举手投足,表情神态,然后记下来,跟他心中的“李达康”结合起来。
开拍前,吴刚专门理了寸头。
“达康书记,和别的市委书记不一样,无论性格还是发型。这个寸头代表了达康书记干练铁腕,清正廉洁,以及一言不合就炸毛。”
拍戏之前,吴刚设计好了“李达康”的各种微表情。不管是带着防备的嘴角下弯,还是眼角上扬的讨好之姿,《人民的名义》爆火之后,“李达康”满满是戏的小表情、小动作实力圈粉,成为行走的表情包。
这时,眼尖的网友才发现:剧中有血有肉的“李达康”,格外眼熟。
原来,他就是《梅兰芳》里的“费二爷”、《潜伏》里的“路桥山”,是30年前央视元旦晚会小品节目《换大米》的演员。
人们记住了吴刚饰演的小角色,却独独遗忘了这个藏在角色背后的男人。
其实,早在2009年,吴刚就凭借《铁人》中“王进喜”一角,获得过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
那天,吴刚上台领奖,发表谢辞,很多人才勉强把眼前斯文白净的男人和电影中黑瘦粗糙的“王进喜”重叠在一起。
面对自己的“无名”,吴刚却十分满意: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演员追求的目标,让观众记住角色,忘却演员。”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吴刚对演员的信仰,赤诚纯粹,一如他在北京人艺坚守的初心:
演员,是靠作品与这个世界对话。
慢先生
1962年,吴刚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小学二年级,他被选入学校的银河少年演出队。也是在这时,小吴刚萌生出长大后当演员的想法。
1985年,吴刚考入北京人艺表演班。
那时候,人艺每个月只给23元的补贴,要买书、吃饭,吴刚的日子过得很拮据。他没事就泡在里面看书,琢磨表演技巧。
平日里,班主任林连昆老师强迫他们体验生活,不限时间,不限地点——
条件是第二天早晨要交两个小品。
有一次,正值北京的暑天,吴刚不想出去体验,第二天就瞎编。
结果,一表演就露馅了。
老师一番话他记到现在:
创作之路怎么走?你可以不完成作业,也可以瞎编,你能对付现在,但对付不了将来……
那时人艺还有个自发的传统,前辈去外地演戏,年轻演员会自行商量派出一位跟着前往,专门负责前辈的后勤生活。
那时,吴刚连续几年给老艺术家夏淳拎了好几年箱子。
后来,夏淳带了吴刚三个戏,《雷雨》《日出》《北京人》。
有次排一小段戏,吴刚走了二十多遍都过不了,夏淳也只是不紧不慢地说,“重来”,“再来”,“再来一遍”……
吴刚后来才明白,夏淳是在磨他的性子。
在北京人艺打杂的日子,吴刚养成了“凡事必慢”的习惯。
后来,吴刚在拍摄《夺冠》时,把“慢”发挥到极致。
按照吴刚理想的节奏,要诠释好“袁伟民”,最好能准备半年以上。
但开机在即,他只能在有限时间内飞去女排训练基地,看训练,听战术。期间,他还专门找到前中国女排队长,听她讲述初代女排姑娘排千险、克万难的昨日往事。
彼时剧组己开机小一段时间,可吴刚还没进组。
陈可辛等不了,专门打电话给他:
“我给你这么长时间行了吗?你一定得来了,不然咱没得拍了。”
吴刚厚着脸皮:
“您再给我三天,我再看看剧本。”“最后一天留给我跟编剧再整个对一下剧本。”……
陈可辛无奈,却只有顺着。
最终,《夺冠》大火,票房口碑双丰收。
而吴刚,又如从前一样,大隐隐于世,重新回归新的角色。
网上看过一句话:
慢慢来,不着急,生活给你出了难题,可也会有一天,给出完美答案。
吴刚的慢,不是怠慢,不是懒散,而是他觉得——
慢工出细活。
对演技精雕细琢,角色才有血有肉;对演员常怀敬畏之心,作品才足够撼动灵魂。
这是他,作为演员的初心。
“低能儿”
舞台上风光无限的吴刚,生活里却是个十足的“低能儿”。
平时换个灯泡、拧个螺丝非常费劲儿,不是弄丢零件就是修坏东西。除此之外,还是个十足的路痴,出门永远依靠导航。
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妻子岳秀清。
吴刚说:“我最大的幸运是我的爱人对我的无限支持,她是我最大的骄傲。”
吴刚和岳秀清是同班同学,舞台上木讷的吴刚,遇到岳秀清之后却十分“机灵”。
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吴刚和岳秀清经常搭伙排练节目。
有次吴刚和岳秀清搭档出去体验生活,路过一家冰淇淋店,岳秀清远远看了一眼。
这一眼,吴刚记在了心里。
之后,吴刚找了个借口,专门回去买了冰淇淋送给岳秀清。
吴刚的暖心,让岳秀清颇为感动,两人的关系也顺理成章向前迈了一步。
结婚后,生活“不能自理”的吴刚,事事都要麻烦岳秀清。
不善言辞,遇到采访一定带上岳秀清;商业合作,每次都是岳秀清跑前跑后。
因为同是演技派,不少剧组都邀请吴刚夫妇一起拍戏。细心如岳秀清,总会把锅碗瓢盆和电磁炉一起搬到剧组。
拍戏的间隙里,岳秀清会操起锅铲做点好吃的,吴刚一下工就能喝上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再配上一盘葱爆羊肉。
2012年,两人一起拍摄《全家福》,岳秀清一面拍戏一面倒腾美食,用简单的厨具烹饪出了不少花样,惹得演员们纷纷放弃了剧组的盒饭跑来蹭饭。
别看吴刚大大咧咧,骨子里也是个浪漫的男人,喜欢制造惊喜,以弥补自己对妻子的“亏欠”。
两人在不同剧组拍戏,吴刚总爱找个空当买好机票,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空降”到岳秀清所在的剧组,只为让岳秀清惊喜。
有次,吴刚到法国拍戏。逛街时,他在一家店里看到一个钱包,想着岳秀清一定会喜欢,便专门打电话问妻子的想法。
结果,电话费比钱包都贵。
而在两个人都不拍戏的日子里,吴刚最喜欢带着太太到处旅行,品尝各地的美食,观察各处的风土人情。他们享受着这些过程,这些经历又滋养着他们,融进一部又一部作品当中。
夫妻之间朴素的日常,成为彼此人生缺一不可的存在。
有人说:“互相迁就才最长远,双向奔赴才有意义。我心疼你的不容易,你宠着我的小情绪。”
吴刚和岳秀清,彼此珍视,相互包容,各自成全。
在奔赴星辰大海的路上,一路引吭高歌,一路春暖花开。
有记者问吴刚:“为什么选择当演员?”
吴刚一脸云淡风轻:
“好玩。当演员可以活好多个人生,售货员、警察……当角色留在大家心里,最后丰富的是自己的人生。”
青松寒部落,碧海阔逾澄。
让角色成为“角色”,是他的信念,也是方向。
一路走来,吴刚不问前程,但行好事,让每一个被诠释过的角色立体饱满,活灵活现。
而回过头来,每一个被善待的角色,也都在成就吴刚璀
璨的荣耀,绘就最灿烂的星河。
致敬追光的人,你们终会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