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演员(这个戏很多关于爱情但肯定不完全是爱情它很丰富)
孟京辉导演的年度大戏《红与黑》在经过了乌镇戏剧节开幕演出和几个城市的巡演之后,本周末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三场,三场演出一票难求,也激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和反响。12月11日下午,孟京辉与主演梅婷、张弌铖一起出现在观众见面会,并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吕效平两位特邀嘉宾一起,对法国作家司汤达这部百年名著,以及作品展开了对谈和讨论。
《红与黑》东艺观众见面会现场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自1830年出版以来,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法国作家司汤达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而作品中男主人公于连的形象,以及他和德·瑞纳夫人、玛蒂尔德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至今仍引发无数的唏嘘和探讨。
孟京辉坦言自己对《红与黑》这部作品的情感,他也说到,“太早做这个作品觉得自己的理解还不够深,但如果再晚点做,可能很多能量和欲望就会消失。现在做,也许刚刚好。”
创作中,孟京辉尝试过按照司汤达的剧作逻辑排练,红的一幕、黑的一幕,然后红和黑战斗混杂。“但是我觉得那样浅,红和黑不是那么简单。”于是,孟京辉选择从更加宏观、普世,也更加基本的角度来再次解读这部经典。
“当然忠实原著不是忠实于它的剧情,而是要忠于它最重要的能量、价值、精神状态,要找到让现代人也感兴趣的部分。”孟京辉说。“今天的年轻人没时间读书,我就替他们读,然后在舞台上展示出来告诉大家有多美。”
舞台上,一切都依然很“孟氏美学”。视觉艺术家张武用百根巨型钢铁支架搭建出三层欲望楼阁。视觉艺术家王琦的灯光不断变化:清冷纯粹的洁白,浓烈如燃烧欲望的红色,致命的蓝带着忧郁……在整个舞台的超现实空间里,光影变幻,配合多媒体,历史和当下相连,人物的情感在这个多重情绪的空间辗转博弈。
“不安于现实的细节,孟京辉一定要找到强烈的外在的表现主义形式。” 在吕效平看来,剧中于连和德·瑞纳夫人告别一场,他们之前的爱情片段的快速闪回,以及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台词,用在《红与黑》里,“严丝合缝,很精彩”。
演员们的表演也都带着深刻的“孟氏戏剧”风格。大而化之,戏谑、游戏。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空花组”的演员在命运的舞台上切换着不同身份:他们是探索前路的人民,是觥筹交错的显贵,是故事中的时代众生相。但梅婷扮演的德·瑞纳夫人却在这热烈的人间游戏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她用自己细腻入微但又充满力量的表演,展现了人物多重复杂的情绪。
吕效平评价说,“孟京辉的所有的表演都是狂躁不安的,但这个戏,或许是因为梅婷,变得有些安静。她静静的在那里,一种安静的表演和狂躁不安的表演互相对视,造成一种很大的张力。一滴油在一桶水里演出,通常情况破坏演出的,但是就是《红与黑》这个戏,德瑞纳夫人就是整个法国社会一桶水里的这一滴油,她在修道院里出来完全不懂世事。”
扮演于连的张弌铖中戏毕业后和孟京辉合作多年,主演过很多部孟京辉导演的作品,在他看来,“《红与黑》是孟导给予观众最大的善意,他对观众很友好,他把他所有的柔情和他所有内心的那些柔软都揉在这个戏里头。”
《红与黑》剧照
在剧中,他扮演的于连有大段内心独白、大量动作调度,展现一个在自尊与自卑,野心与诱惑,攀升与坠落间挣扎的灵魂。而张弌铖理解,这部剧的于连,并不是非要带着书中的记忆来看。“不要去尝试着理解我们到底在说什么,感受就好。”
梅婷从1999年就开始和孟京辉有过合作,对他的导演的美学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孟京辉导演的舞台需要你收住再释放,需要你有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一定要有这个劲儿。” “饰演德·瑞纳夫人,就要接受她爱的激情、欲火的燃烧、得不到的失落、深深的妒忌”。
再一次回到这个舞台,梅婷表示自己对戏剧始终有着一种敬畏和向往。她对这个角色的准确把握,也赢得了很多叫好。剧组的大部分演员都是能唱会跳的“空花组”成员,她们为这部剧注入了充沛的能量,而梅婷表示自己在这个剧组里得到了每个演员“温暖的拥抱”。而她也和孟京辉约定,未来会继续合作一个更长版本的《红与黑》。
孟京辉说,“这个戏很多关于爱情,但肯定不完全是爱情。它很丰富。‘红’与‘黑’各自代表什么,你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一旦要有了一个标准答案,你的思想就停滞了。所以我愿意让这个东西作为一个开放的窗口一直存在,3个小时远远不够,我们未来会做一个11小时的《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