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兰女演员(她不但可以守着老宅还有事情可做)

娱乐新闻 2024-01-07172网络

1925年6月初,正在韶山老家和大哥毛泽东一起发动农民运动的毛泽民,接到组织上的命令,让他迅速前往长沙。

这次前往长沙,主要任务就是领导“五卅”惨案湖南“后援会”的工作,任务艰巨甚至有流血牺牲的可能。

接到任务的毛泽民,抓紧时间处理好了韶山的善后工作,妻子王淑兰帮着打理一切,此时她还不知道,丈夫已经做好了跟她离婚的准备。

毛泽民看着忙碌中的妻子心里很难过,但是他要离婚也是迫不得已,当时大革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阶段,毛泽民明白自己所面临的危险,而妻子留在老家也不安全,敌人的魔爪随时都会伸向这里。

思前想后,毛泽民决定和王淑兰脱离夫妻关系,用这样的方式保护她和女儿的人身安全。

当毛泽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王淑兰时,王淑兰只觉脑袋“轰”的一声。在那个年代,离婚对于农村妇女而言是十分残酷的,她们会沦为族人的笑柄,有时候一纸休书足可以毁掉一个女人的一生。

王淑兰虽然没有文化,但她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短暂的难过之后,她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对丈夫说:

“我这辈子都是毛家的人,你放心去干革命吧,我会把女儿照顾好”。

就这样,为了革命毛泽民和王淑兰结束了十二年的婚姻关系,而这次一别,他们再也没有见面。

离婚那年王淑兰29岁,从此后她再也没有嫁人,她说自己“生是毛家的人,死是毛家的鬼”。

丈夫走后她也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中,虽然是裹着小脚的女子,但她却是忠贞的革命战士,她一生也是波澜壮阔,充满传奇的。

1896年,王淑兰出生于湘乡金石乡安乐村刘家湾的一个贫苦家庭。当时穷人家的女儿,她们没有机会读书,她们的命运从出生那刻起就被定格了,学习女红,接受传统思想教育,将来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媳妇。

但王淑兰的命运后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嫁给了毛泽民。

当时大哥毛泽东还没有结婚,但因母亲文七妹身体不好,家里需要一个贤惠的儿媳妇帮忙操持家务,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毛泽民身上。

1913年,按照封建包办婚姻的习俗,17岁的王淑兰和同龄的毛泽民结为了夫妻。

王淑兰出身于农民之家,又是典型的湘妹子,她性格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很快就适应了婆家的生活。

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但王淑兰和毛泽民的夫妻关系非常和谐,小两口恩爱有加,日子过得美满而幸福。

王淑兰是典型的传统女子,孝顺、贤惠,勤快,自从嫁入毛家后,她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房前屋后的忙活,先是做早饭,然后再去打扫庭院,喂家禽等等。

婆婆文七妹身体不好,她尽心尽力地侍奉着,端茶倒水、换洗衣服,除此外她对丈夫的照顾也是事无巨细。

这样的王淑兰很快就赢得了公婆和家人的喜欢,也得到了毛家一家人的尊重。

不过遗憾的是王淑兰和毛泽民养育儿女并不顺利,他们先后有了三男二女,但五个孩子有四个都夭折了,最后只有女儿毛远志长大成人。

结婚前几年,王淑兰和无数农家妇女一样,心里想的就是如何照顾好家里家外,甚至都没有想过要走出这个小村庄。

如果不是大哥毛泽东,或许她也和当地的农村妇女一样,默默无闻地走完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旅途。

1921年,毛泽东从长沙回到了老家,这次回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带着弟弟和弟媳妇们一起走出韶山。

那天晚上,一家人正围在一起聊天,毛泽东对弟弟毛泽民说:“你这么年轻,不要在家里种田了,跟我去长沙,一边读书,一边干活,将来做一个对人民和国家有用的人吧!”

大哥的话让毛泽民有些心动,当时但凡有些志向的年轻人,都想通过革命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

但是毛泽民也有自己的顾虑,如果他也走了,那家里的地谁来种呢?房子谁来住呢?

毛泽东听后,坚定地说道:“田和房子就分给那些穷人”。

当时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房屋也是家里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如果都送人那一家人就是背井离乡了,这样重大的决定可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毛泽东又转头问王淑兰:“四嫂(家里人对她的称呼),你同意不?”

文七妹去世后,王淑兰是毛家唯一的女主人,她的意见至关重要。虽然王淑兰没有读过书,但在此之前,她经常听大哥讲革命、讲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虽然她觉得那个“共产”社会很遥远,但她一向尊重大哥,当即点头表示听从大哥的安排。

就这样在大哥毛泽东的带领下,曾经裹着小脚的王淑兰跟着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韶山,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到了长沙以后,毛泽民开始读书接受新思想教育,王淑兰为了让丈夫安心干革命,包揽了所有家务,抚养女儿等等,虽然很累但是她毫无怨言。

这时期家里经常来一些革命同志,他们往往从白天讨论到晚上,王淑兰一边端茶倒水照顾同志们,一边旁听他们讨论的内容,耳濡目染之下她对也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

1925年,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了韶山,毛泽民和王淑兰一家也跟着回来了,他们跟着大哥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

在长沙生活四年的王淑兰思想已经非常成熟了,她积极参加当地的雪耻会和农民协会,以觉悟高、大胆而著称,并成为韶山妇女联合会的负责人。

和丈夫离婚后,王淑兰对革命没有丝毫的懈怠,并在1926年成功加入共产党。此后她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党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革命同志去了井冈山,毛泽民则在上海组织地下工作,留在家乡的王淑兰也在积极开展革命运动。

同年“马日事变”后,敌人果然来到了韶山,他们抄家、挖祖坟、祖宅也被没收,无法安身的王淑兰不得不离开韶山,转入地下活动。

地下活动时刻都面临着危险,但王淑兰认定了这条路,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她也要和同志们一起往前冲,这也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精神。

革命队伍中有无数忠诚的革命战士,也有一些丧尽天良的叛徒。1929年,王淑兰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牢房内没有窗户,阴暗潮湿,臭气熏天,甚至连躺着的地方都没有,敌人只在地上铺一些发着臭气的稻草,完全就是人间地狱。

但王淑兰和其他革命同志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们通过暗号团结起来,在监狱里成立临时的党支部,王淑兰被选为领导人。

他们用绝食抗议等方式和敌人展开斗争,经过半个多月的拉锯战,敌人怕引发大的动乱,答应了他们提出的改善环境、延长放风时间的要求。

1930年,彭德怀率领红军攻占长沙,王淑兰和难友们被解救出狱,当年的狱友、革命同志罗醒出狱后不幸牺牲,王淑兰就将她的孩子收为养子,改名为毛华初。

因王淑兰是一双小脚,无法跟着革命队伍继续前进,她只能带着女儿和养子隐姓埋名,躲避敌人的迫害和抓捕,后又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为了活下去,王淑兰带着两个孩子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他们沿街乞讨,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尝尽了人间的种种辛酸。

一直到1937年,王淑兰才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她委托同志将女儿和养子送到延安,她则留在湖南继续从事地下工作,担任秘密交通员。

当时为了传递重要的文件和情报,王淑兰冒着被逮捕的风险,穿梭在军警、特务遍布的地区,为了掩人耳目,她穿着破烂衣服,又因为是小脚,像极了被遗弃的封建女人,敌人从未对她有过丝毫的怀疑。

别看王淑兰没有文化,但是她头脑灵活,面对突发状况她反应及时,多次化险为夷,从未暴露过,为党组织提供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情报。

当时,王淑兰的处境并不好,很多时候她都是一边讨饭,一边开展地下工作,远在延安的女儿知道母亲的境况后非常难过,为了帮助母亲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她向伯父毛泽东提出了资助的建议。

但毛泽东很有原则,因为王淑兰是自己的亲属,他不能单独答应这件事,就向组织反映了王淑兰的真实情况。

于是,对接的同志问毛远志:“需要多少钱?”

毛远志说:“20元就够了。”

同志说:“20元不算多,”随即批准了她的请求。

这件事也体现了毛家的家风,虽然他们是在为革命做事,但也坚决不开特例。

1949年,经过八年抗张,四年内战,新中国终于成立了,此时王淑兰参加革命也已经28年。

这28年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安稳的生活,曾被捕入狱,也曾当过乞讨者,过着颠沛流离,艰难困苦的生活。

唯一欣慰的是,无论斗争多么激烈,环境多么恶劣,她的革命决心都没有动摇过。闯过了种种关卡,亲眼见证了革命的胜利。

建国后,王淑兰被邀请来到了北京,但她看到大哥毛主席,看到偌大的北京城后,心里无比激动。

按理说这样一位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女战士,应该能担当重任,为新中国继续奋斗,但因为王淑兰没有文化,而且年纪也大了,无法任职新的岗位。

原本组织上提议让她去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去休养,但王淑兰果断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安排,她的理由是,自己干了一辈子革命,虽然现在国家胜利了,但自己还是一个革命者,必须要继续工作,让她花组织的钱去养老,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王淑兰甚至说:“哪怕干不了大事,当个看大门的也可以。”

面对王淑兰的要求组织上有些为难,总不能真的让这样一位女战士去看大门吧,最后还是毛主席出面解决的问题。

原来自从建国后,毛主席远在韶山的祖宅每天都有人从全国各地来参观,目的就是为了看看主席曾经生活的地方。

于是,主席想到了一个法子,让王淑兰回到韶山老家,帮忙接待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主席说:“如果觉得累,可以雇佣几个人,帮你一起。”

王淑兰听后,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她不但可以守着老宅,还有事情可做,虽然岗位很平凡,但只要不吃闲饭她都愿意。

王淑兰回到了韶山,开始做接待工作,虽然干了28年革命,但是她没有军衔。对于这些王淑兰并不在乎,只要能为人民做点事她就满足了。

每天王淑兰都激情满满,向来往的游客讲解革命故事,她讲解的时候从来不用演讲稿,因为那些都是她自己和千万名革命战士走过的路。

看着这位革命女战士, 一股敬意在游客心中油然而生,他们无法想象,拥有一双小脚的王淑兰,是如何走过一个又一个黑暗日子的,那种信仰的力量真的是太伟大了。

1964年6月,操劳一生的王淑兰因病去世,终年68岁。她安息在毛主席故居对面青松环抱、绿树掩映的山坡上,长眠在那片生养她的土地上。

王淑兰虽然是“老革命”但是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着一个劳动者的本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战争年代越来越遥远,但如王淑兰一样的革命战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哪怕有些是无名英雄,但他们的精神也会永垂不朽!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