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好莱坞明星(高晓松的发言总带着一股教化的味道)

娱乐新闻 2024-01-10133网络

从“公知代表”到“人人喊打”,高晓松的前、后半生可谓颠覆,

从前的高晓松是文艺青年代表,广受青年人追捧,

现在高晓松却成了“过街老鼠”般的存在,

官媒点名痛批,直播被网友骂到下播,

跟高晓松有关的东西都被“下架”,走到今天这地步他究竟做了什么?

高晓松的一生可谓高开低走,他生在知识分子家庭,

爷爷是清华前校长,外公是深圳大学创办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外婆是航空科学家,跟钱学森是青梅竹马,

父母都毕业于清华,舅舅是清华教授。

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高晓松从小就读着全国最好的学校,

考清华北大对他来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考那年,高晓松以超6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

进入大学的高晓松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完成学业,

他走了一条跟父辈们截然不同的路。

当年清华校园里,宋柯率先玩起了音乐,在清华校园里成了名人,

宋柯激起了高晓松内心对音乐的热爱,他也玩起了音乐,

跟其他几位同学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大学生摇滚乐队,

他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歌唱青春的绚烂与浪漫。

玩音乐的高晓松完全无心学习,他经常翘课逃学,

大三那年学校让他留级,年少轻狂的高晓松索性退学。

好好的清华不读辍学,高晓松此举是疯狂又大逆不道,

一气之下,高晓松被赶出家门,同时还被切断了一切经济支持。

原想让高晓松知难而退重返校园,谁想高晓松拉着老狼一起卖唱去了,

两人到歌厅卖唱,在舞台上怒吼青春,唱着应景的《一无所有》,

年少义气的两人成功被老板赶出门外。

在外流浪了一段时间后,老狼决定回北京读书,

高晓松仗义的把钱都给了他,自己留了一张车票,坐上了去厦门的车。

这段外出流浪的经历给高晓松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

他创作出了《同桌的你》、《麦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

这些歌曲将少年的各种情感细腻表达出来,

一经发行就红遍大江南北,高晓松开了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高晓松混得风生水起,盗版碟也遍地开花,

高晓松负责创作,老狼负责演唱,制作的赚的没有唱的多,

盗版碟的畅销让高晓松的利益再度被压缩。

眼看卖唱片不赚钱,他去好莱坞逛了一圈,

从音乐转战到了电影,拍的还是那些大学生的青春故事。

《那时花开》捧红了周迅、朴树、夏雨,

《我心飞翔》获得了法国里昂电影节最高奖和美国雪城电影节评委会奖,

票房不高,但也算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高晓松在音乐和电影上的一番作为让他被冠上了“才子”的名号。

文化人高晓松又干脆搞了个节目《晓说》,

美其名曰:“你没空读闲书,我来替大家读书。”

古今中外,高晓松都能侃侃而谈,语言也颇为有趣,

大家没想到,高晓松胡子拉碴大腹便便的,竟如此学识渊博,

他谈到的东西大都是普通人不常接触的,加上高晓松本人口才了得,

一时之间节目爆火,高晓松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名气。

当时的人们不知,高晓松那些看似渊博的学识,

其实不过是因为比别人多看多经历一些,

家境优渥的他能够到各地多见识市面,跟更多人交流,

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公知”们比普通老百姓更早地获取了信息,

包括高晓松在内的很多“公知”,都利用“信息差”成为了名人。

我国高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普及,

经济腾飞的情况下,大家都有能力去增加自己的阅历与学识,

回过头再看高晓松,人们发现他的言论看似专业实则漏洞百出,

打着博古通今的旗号,实际却是“历史制造机”。

他称明朝是一个“三无”朝代,没有名臣、名将也没有功绩,

说郑成功是大倭寇,还称“郑成功不是倭寇就没人是倭寇”,

对民族英雄评头论足,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抢回了侵占38之久的台湾,

而他却在关注郑成功是不是个“倭寇”。

他越说越多,大家已经分不清,他是故意吸博人眼球,还是真的不知情?

他看似准确的发言里,总会夹杂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这些言论可大可小,但一件一件加在一起,更像是别有深意。

譬如他说我国的传统音乐:“没乐器又没有好的音乐传统。”

还说:“汉人乐器都来自友邦。”

自作聪明的怀疑造字,他说“矮”和“射”弄反了,

他觉得:“寸身为矮,委矢为射。”

质疑本没有错,但质疑的同时还应该去求证,

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我们使用的是简化的汉字,

以“射”为例,最开始便是由“弓和手”组成,代表射箭。

汉字的演化都有其缘由及道理,但他不经求证就直接判定:

“我们这个民族已经到了,这么明显的错误,大家也没人去校正。”

他的危险发言还不止于此,他还鼓吹“国外的月亮圆”,

他曾说:“对中国最好的就是美国,不知道为什么网上的愤青天天骂美国,美国可没抢过中国一寸土地,美国可没到中国土地上屠杀过中国人民。”

翻开历史的书卷,八国联军侵华美国就在其中,

抗美援朝战争仍历历在目,难道没有在中国土地上屠杀就不算屠杀了?

谈及日本高晓松也是赞不绝口,他以自身为例,

说自己参加日本一个音乐节,节目结束后大家都把垃圾带走了。

除了鼓吹日本的卫生外,他对靖国神社还有不一般的评价,

他称自己参拜过靖国神社:

“这些人可不是右翼,也不是军国主义分子,这些人是亲人,我爷爷,我爸爸,我亲眼看见过,去祭奠他爷爷他爸爸,当然是可以纪念的。”

他这些话是站在日本的角度思考的,但在中国人看来,

靖国神社完全就不应该存在,它的存在是对被残害同胞的另一种伤害。

对于印度高晓松也直呼“喜欢”,他喜欢印度社会的平和,

在他看来,印度贫民窟那么多,但犯罪率却很低,几乎看不到小偷。

都是贫民窟了,还有什么可以偷的,当然没有小偷了,

而印度真的像他想象的那般平和吗?

印度的“种姓制度”荼毒人民已久,女性就像货物一样没有地位,

看似平和犯罪率低的的印度,其实连只科莫多巨蜥都不放过。

诸如此类的言论数不胜数,他还公然“污蔑”人民解放军,

称“听党指挥的军队叫党卫军”,什么叫做“党卫军”?

党卫军指的的纳粹党为希特勒设立的个人随护团,

他说人民子弟军是党卫军,难道共产党是纳粹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说:“最受人民尊重的就是美国。”

高晓松的迷惑发言让无数人觉得他是美国派来得“奸细”,

吃着中国粮为美国说话,高晓松的国籍也一直扑朔迷离。

在晓说》谈及奥巴马作为少数民族当选总统时,

高晓松说:“我也是少数民族,我是华裔。”

高晓松竟然是美国人?一边用着美国人的身份,一边在国内捞金?

在某档节目里,高晓松义愤填膺道:“不怕穷其实,没钱也没有任何问题,战争都不怕,怕的是没有一个人说真话。没有一个人说真话的时代就是最腌臜的时代,是最不要脸的时代,这简直是要命。”

慷慨激昂,仿佛他就是那个唯一参透世间真理的人。

紧接着主持人就发出了直击灵魂的一问:“其实你很不喜欢这样的时代,其实你是美国人吧,你拿着美国的驾照,你有美国绿卡,甚至是美国公民吧?”

高晓松无法回答,他只说:“不解释。”

不解释是什么意思呢?是还是不是?

主持人又说:“你完全可以不生活在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个时代,你活得比我们都好,你可以回美国去。”

他赞美美国的民主制度,夸赞美国经济的繁荣,

被问道国籍时,他却两眼闪烁,目光遮掩。

先是在节目上称自己是华裔,为奥巴马投过票,

之后又澄清自己是中国籍,没有申请过美国护照,

没多久又承认只是拿了绿卡,但他表示:“我们这些拿了美国护照的人不是汉奸,我们都深深爱着中国。

一边希望继续在国内捞金,一边又放不下美国的各种诱惑,

高晓松的双标行为让网友反感,在利益面前反复横跳,

说的和做的是两方面的事情,只要你上网查询,

你就会发现,高晓松国籍一栏赫然写着美国。

高晓松曾自嘲:“我已经长得丑了,如果命再不好一点,老天也太不公平了。”

在创办节目《晓说》之前,高晓松犯过的最大过错就是酒驾入狱,

监狱里鱼龙混杂,高晓松在这里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有黑道大哥,有不识字的文盲,还有偷窃入狱的贼。

凭着一张巧嘴,高晓松跟里面的人相处甚欢,

他教大家识字念英文,还自制了时钟计时。

在监狱里,他认识了一个年纪尚小身陷迷途的孩子,

他答应给孩子找份工作,

出狱后,高晓松为他了学校学技能,并缴清了学费。

他是大家眼中的才子,文艺男神,

还是大众眼里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进了无数打工人的心中,

打工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为的不就是追求内心说期望的一方天地。

高晓松靠着《晓说》大火,他能够侃侃而谈得益于从小培养的读书习惯,

读书就像吃饭一样重要,借着节目《晓说》的热度,

他创办了公益图书馆“晓书馆”,为的就是让大家在阅读的同时去感受诗与远方。

鲁迅先生曾说过:“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名人被崇奉所诱惑,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就悖论起来。”

这恰恰说的就是高晓松,高晓松那一代的“公知”,成长于祖国发展的年代,

发展中的中国的确有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地方,

这些公知得益于家中优渥的条件,可以先一步走到国外去见识这个世界,

可见过繁华世界的他们却被迷住了眼,“崇洋”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悄悄种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进步,

而那些公知的认识却停留在当年,又或许是他们是在自欺欺人,

在他们刻板的印象里,国外的月亮确实是比国内的更圆。

高晓松就是这群公知中的代表,他在节目上高谈阔论,

什么都谈,但什么都不是很了解,想当然的输出观点,一点也不加以求证。

高晓松为什么翻车呢?作为公众人物,他的节目有很多人观看,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些知识熟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他说的话进行真假分辨。

如果只是个脱口秀,以娱乐为目的倒也算了,

可他讲的不仅是不容歪曲的事实,还是关乎民族大义的东西。

往小了说是在误导观众读者,往大了说是在夹带私货,

其背后的用意令人细思极恐。

高晓松受人民日报邀请参加直播,结果被网友怒轰下播,

有人为高晓松“洗白”,觉得高晓松被封杀是时代的悲哀,

直呼文人学者没有了言论自由,其实这不过是在混淆视听。

高晓松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并不是每期都说不好,

往往是几期正常的节目里夹带了那么一点“私货”,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捉摸不定,

他有无数次的机会摆脱现状,可他依旧沉浸在他的地摊文学里。

高晓松本人并没有受什么影响,他依旧过得风生水起,

下架的是高晓松的作品,是那些误导人的地摊文学。

倘若真是没了言论自由,在高晓松第一次危险发言是他就没有了再次发言的机会,

哪里还会有那么多期的节目,又怎么会有“洗白文”出现的余地。

高晓松的发言总带着一股教化的味道,有那么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大家接触世界的广度,独属于他的“信息差”没了,

人们的观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更新迭代,他却还在固步自封,

甚至还常常犯着严重且低级的历史错误,

他脱离了人民,也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