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君秋杨淑蕊到美国教京剧(他发现京剧是许多海外游子精神寄托)

娱乐新闻 2024-01-11162网络

张派几位比较有名望的传人弟子,各有优缺点:

老戏迷评价,薛亚萍技巧运用得好,气息高明,但音色对比强烈,有时候音色粗重,张萍音粗而厚,音不靓丽,王蓉蓉,嗓音音色高亮,唱腔技巧差韵味差,张学敏嗓子音色接近张先生,唱的也好,身上僵板,脸上表情木讷。

而杨淑蕊呢,生得富态,适合学梅派,在校期间就向贾世珍老师、雪艳琴老师学了《宇宙锋》《生死恨》《抗金兵》《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梅派戏。20世纪80年代恢复传统戏,杨淑蕊又向贾世珍老师学了《捧印》、向杜近芳老师学了《断桥》。1981年拜张君秋先生为师,开始主攻张派。《望江亭》《诗文会》《春秋配》《玉堂春》《状元媒》……尤其是《诗文会》,该剧本是张先生的后期代表作,在收了杨淑蕊为徒之后就不再演了,张君秋先生把它让给徒弟了。

更为幸运的是,为杨淑蕊“挎刀”的乃是先生的原班人马。一个好汉三个帮,帮她的岂止三个好汉?张派琴师何顺信以及谭元寿、马长礼、周和桐等京剧名家全梁上坝。打铁还须自身硬,杨淑蕊自己也争气,敢于挑梁担纲,年纪轻轻地就成为北京京剧院的几大头牌之一。

后来,杨淑蕊受美国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聘请,任副院长,在美国教授传播京剧艺术,现在国内已经看不到她的身影。

据杨淑蕊回忆,初到美国时,有位老华侨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年,那位老华侨刚来美国不久,去看望朋友,不料中途迷路了。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正在焦虑的时候,突然,在金发碧眼的人群中,在洋楼洋车的世界里,传来京胡的琴声,这声音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亲切,使他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他发现京剧是许多海外游子的精神寄托,是家乡的乡音。

当时正在美国的张君秋老师把杨淑蕊介绍给正在苦心筹办“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的华侨赵培忠与徐文缃夫妇。这对老夫妇是有名的戏迷,他们所以要筹办这个学院,就是为使在美国的华人及其后代不忘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学校有成人班,也有少年班,不少6岁到9岁的美国孩子和华侨的后代来这里学习京剧艺术。家长们说,他们让孩子来学习京剧,就是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中国文化,让孩子懂得中国艺术的深厚基础。

杨淑蕊边教学边演出,除演出她拿手的张派《望江亭》、《玉堂春》等戏外,还演出了《霸王别姬》、《凤还巢》等梅派戏。杨淑蕊说,她要在美国为京剧闯天下,一方面她分期分批地请北京京剧院的同行来美国上课;一方面她深入到各个大学传播京剧艺术,她还曾亲自带学生到北京演出观摩。她说她的工作很有意义,不过她早晚要回到北京来,因为她属于北京,属于京剧。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