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演员王苏娅简历(如今应该有很多朋友都不再记得陶鹏这个名字了吧)
1981年,由峨影厂拍摄的电影《漩涡里的歌》上映后,不仅感动了万千观众,而且火了一首歌,红了三位演员。
歌是《船工号子》。电影中由李双江配唱,曲调高亢、豪迈、嘹亮。经“每周一歌”播出后,迅速响彻大江南北。
演员是赵尔康、杨雅琴和潘虹,他们分别在《漩涡里的歌》中扮演男女主角。
可是几乎所有观众都不知道的是,这部电影,其实是根据真人的故事改编。
而这个人,曾经也是才华横溢的电影演员,而且《船工号子》这首歌,就是由他创作并首唱的。
然而一直以来,他却名不见经传。相比潘虹、杨雅琴、赵尔康等电影明星,他似乎早已经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里。甚至很多影迷,看过他主演的电影,却并不知道他姓甚名谁。
当然对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多舛的人生命运,更是无从知晓。
我听过他的故事后,真是感慨万千。
他的一生,真是比电影更加曲折啊。
然而纵然历经重重磨难,他却始终矢志不渝。
我感叹和唏嘘于他的命运,同时更加敬佩和叹服于他的精神。
这使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想将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一、
他叫陶鹏。
1932年出生于重庆的船工世家。
他的父亲,是川江上一艘木船的船长。因此他从小住在船上,以船为家。
我想,也许是听着长江水的波涛长大,所以陶鹏对川江号子尤为敏感。而且他的音乐天赋也因此萌芽。
他经常和船工们一起喊号子,喊着喊着就练就了一副好嗓音。
1949年9月,17岁的陶鹏考入了重庆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学习表演。并在学校教导主任王余的鼓励下,首次将川江号子搬上了舞台。
1950年3月,由陶鹏创作并演唱的《川江船夫号子》在重庆实验剧场上演后,大获成功。这首歌通过爽利的语言、豪迈的谱曲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川江上劳动者的形象。
那年陶鹏才18岁,年少成名。
后来,重庆中华剧科的校长赵铭彝,把陶鹏录制的《川江船夫号子》带到北京,又立刻被首都音乐界的领导们大加赞赏。于是陶鹏以过人的才华而被保送进中央戏剧学院,并受到副院长曹禺的接见。曹禺还将他安排到了中戏歌剧团当演员,和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王昆等成为了同事。
这是陶鹏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好事连连。
1954年,长影厂准备将讲述解放军在西南藏族地区剿匪故事的电影《猛河的黎明》搬上银幕,演员主要由长影厂的专业电影演员和西南地区的话剧演员组成。其中包括朱丹西、许兰、刘儒、段斌、恩和森、王人美、于黛琴、刘春霖、孙羽、魏荣、葛存壮、张延等人。
而片中的两位主角——美丽的藏族姑娘泽郎娜慕,和勇敢的藏族小伙达尔介这对“情侣”,导演则选择了两位新人。他们一个是来自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的舞蹈演员王苏娅,另一个便是被众人所看好的能演会唱的陶鹏。
那年王苏娅还不到16岁,而陶鹏也才22岁。
那时候一个年轻演员能拍电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必须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并且德才兼备才行。
由此可见,陶鹏和王苏娅在当时都是被领导们所看好的佼佼者。
他们在《猛河的黎明》中的表现也很出色。尽管两人都是首次“触电”,刚刚出道,然而初出茅庐便呈现了朴实自然的演技,没有舞台痕迹,很符合电影表演的规律。
电影《猛河的黎明》于1955年上映后,陶鹏和王苏娅也都成为了观众所喜爱的电影明星。
然而这之后,他俩的命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俩在拍完《猛河的黎明》后都被调入云南从事艺术创作工作。1956年王苏娅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后成为云南话剧团的演员,并因在《五朵金花》中扮演炼铁金花和在《战火中的青春》中扮演高山,而声名鹊起,成为了红极一时的美女电影明星。
而陶鹏却远没有那么幸运。1957年,已经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的陶鹏,突然被打成“右派”,并开除公职,下放到了云南昆明光明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这一年,他才25岁。
从此,他的事业、婚姻和人生命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由一个众星捧月的才子,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
正如电影《漩涡里的歌》中,男主角江力生的父亲,所说的那句话一样:要说好一下能好上天,要说坏一下能坏到地,难道这就是命吗?
然而就算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他也依然心心念念地忘不掉《川江船夫号子》,并对四川歌舞团的范裕伦、罗英模、杨君尧等演员进行过辅导。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由范裕伦演唱的《川江号子》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尽管这首歌的歌名少了“船夫”两个字,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却并无太多改变。然而令陶鹏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却没有署名陶鹏,而是以“四川民歌”所代替。
这令他倍感伤心。
然而在那样的特殊年代,陶鹏自知维权无门,于是只好保持沉默。
二、
1961年,陶鹏终于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然而他却无法再回到上影厂。而是回到了家乡重庆,住进了嘉陵江边的一间破旧的吊脚楼。这年他29岁。
这时也没有文化单位肯接收他,于是他只好开启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好在他是船工家庭出身,从小也过过苦日子。所以“讨生活”对他来说并非难事。此后,他到码头上当过搬运工,在长江里干过“水猫子”(重庆对潜水员的称呼),还在工地上干过混泥工、钢筋工等临时工作。
我不知道这时的他有没有怀念过过去从事音乐创作和演电影的光辉日子?
但重庆人刻在骨子里的倔强和达观知命,使他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一段时光。
陶鹏当年在电影厂工作时,认识了许多好朋友。曾在谢晋执导的电影《春苗》中扮演过阿强的刘子农,就是其中一位。
某一天,已经调往峨影厂工作的刘子农来到重庆体验生活,无意间在江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仔细辨认了许久才终于确认,那个一脸黝黑,衣着破烂,正在吃力搬石头的民工,竟然是自己的老友陶鹏。
此情此景,令刘子农大为感慨,而听完陶鹏的遭遇后,刘子农更是不胜嘘嘘。这个时候,他已经萌生了要将陶鹏的故事写成剧本并拍成电影的想法。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愿望显然难以实现。
所以刘子农对于陶鹏所遭到的不公,只能报以同情,除此之外,他还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所幸陶鹏这个人天性乐观,也没太把眼前的苦痛当成一回事儿。反而不断努力改变着现状。
后来由于他有木工手艺,而且脑子灵光,所以就和自己的弟弟等家人一起组成了一个木材加工队,专门为一些工厂制作高难度模具。可是当时是70年代初,个人不允许办厂,于是他们就挂靠到了一家学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依然干得风生水起,而且整天还乐呵呵的,也没忘记唱歌。只要有机会,只要有人听,他就放声高歌。
三、
直到1979年,47岁的陶鹏才终于被落实政策恢复公职,被安排到重庆话剧团当了一名话剧演员。并且紧接着便在峨影厂所拍摄的电影《挺进中原》中出演了政委肖光华一角。
1981年,已经成为峨影厂的刘子农,也终于将自己埋藏多年的心愿提到了议事日程,他根据陶鹏的亲身经历,创作并执导了电影《漩涡里的歌》,并将陶鹏创作的《川江号子》也安排成了片中的插曲。
刘子农原本也想过由陶鹏来扮演片中的男主角歌唱家江力生,然而这时由于陶鹏年岁大了,扮相不再年轻,所以他选择了40来岁赵尔康来出演。而两位女主角,他则选择了八一厂的杨雅琴和刚进峨影厂的潘虹来担任。
《漩涡里的歌》上映后,虽未达到万人空巷的效果,然而在当时依然观者如潮。尤其是片中的几首插曲,几乎在第一时间便不胫而走。其中李双江演唱的《川江号子》更是蜚声乐坛。
很多人都以为这首歌是由李双江创作并首唱的。
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创作者另有其人。
这个人,就是陶鹏。
后来,李双江就曾透露过,他当年在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就学唱过《川江船夫号子》。当时这首歌是学校的教材。后来他将《川江号子》唱红,再遇到陶鹏时,他也谦逊地说“您是唱《川江号子》的老前辈,我应该跟您好好学习!”
“穿恶浪啊,闯险滩,船工一身都是胆。水飞千里船似箭,乘风破浪奔大海……”这首歌现在听起来,仍然是那么激情豪迈,令人热血沸腾。
陶鹏在80年代再次重返影坛,并且参演了众多影视剧,除了《挺进中原》之外,他还在《上党战役》、《徐悲鸿》等电视剧中出演角色。1993年,在李前宽、肖桂云所执导的电影《重庆谈判》中,他因成功塑造了柳亚子的形象,而再次被更多影迷所认识。
这一年,他61岁。与22岁出演《猛河的黎明》时相比,其扮相真是有了巨大的变化。
眼看着演艺事业再次迎来创作高峰期,陶鹏自然感到由衷高兴。然而他的心中还有一件事情,难以释怀,那就是将别具特色的《川江号子》发扬光大。
为此,他和一批艺术家们一起,发起成立了“川江号子学会”,后来他又成立了重庆“川江号子艺术团”,为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川江号子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陶鹏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今天,当我再次说起关于陶鹏的故事的时候,我又重温了他曾经主演的电影《猛河的黎明》,和根据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漩涡里的歌》,给我带来的震动还是非常强烈的。
最令人感动的是,陶鹏一生历经沧桑坎坷,但他却始终保持着达观豁达的心态,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颓废。对艺术、对音乐,尤其是对他所钟爱的“川江号子”始终怀有赤诚之心。
回望他这一生走过的路,他因为才华横溢,所以年纪轻轻便收获了众多掌声和鲜花,然而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他又从人生的最高处,跌落到最低谷。命运对他无情摩擦,然而他却坦然应对。
在厄运中笃行,在漩涡里唱歌。
正如《川江号子》中所唱的那样:“闯漩涡哟,迎激流哦,水飞千里船似箭啰……”这不正是陶鹏一生的写照么?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写照么?谁的人生都可能遭遇恶浪,或坠入漩涡,然而只要我们知难而进,笑对人生,就总会凭借一身胆量,乘风破浪迎来光明。
我想,如今应该有很多朋友,都不再记得陶鹏这个名字了吧?甚至都没听说过他吧?那么今天听到他的故事,大家都有怎样的感想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