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与大熊猫的罕见合影(中国的和平使者开启了熊猫外交官生涯)
《熊猫时代——大熊猫的前世今生》正在河北博物院热展(2022年6月30日—10月10日)。
展览中,有一张“罕见”的老照片:面带微笑的宋美龄女士,正轻轻抚摸一只大熊猫——有图有真相,照片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远古以来,大熊猫就栖息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中,但它为世界所知,却仅有一百多年历史。1869年,法国神甫戴维在四川宝兴一农家发现了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皮,于是写信给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它乌溜溜的黑眼珠旁边是黑色毛发,好像戴着时髦的墨镜。它圆圆的脸上有黑色的耳朵、鼻子和嘴巴,仿佛戏剧舞台上完美的化妆。这个兽类吃的居然是竹子,看起来老实巴交。”也许戴维也没想到,他找到的这种黑白相间的动物,很快风靡了西方,并在若干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受追捧的动物。
这一时期,寻找、捕捉大熊猫成了一种极富冒险精神的挑战。但大熊猫隐居高山竹林,所以外国人除了带走一些大熊猫皮和一些传奇,谁也没有得到一只活的大熊猫。如今在列宁格勒、巴黎、伦敦、纽约、华盛顿等博物馆,仍保存着不少大熊猫标本,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直到1936年12月,纽约时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尼斯把一只3个月大的大熊猫幼崽苏琳带到美国,给处在经济大萧条中的美国人带来了意外之喜。
1937年春,苏琳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立即成了大明星。人们争相一睹这只“活着的”大熊猫的风采,参观者最多时一天可达4万多人。参观者当中不乏社会名流,连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也亲往动物园摸了摸苏琳。
可惜的是,苏琳于1938年4月1日死于肺炎。后来,它被制成标本陈列在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
大熊猫苏琳在西方世界里大出风头的岁月里,为了满足西方人对大熊猫的喜爱与占有欲,它们遥远的家乡成为了西方动物贩子们寻宝的天堂。从1936到1941的6年间,美国从中国弄走了9只大熊猫。他们获得大熊猫的手段主要是通过传教士,以成都的教会学校为据点,以收购、合作、交换、送礼等名目,组织探险家和猎户进入川藏地区搜捕。中国当局也开始认识到大熊猫在西方世界的价值。
1941年,为感谢美国人救济中国难民,宋美龄向美国赠送了一对大熊猫潘迪和潘达。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向外国输出活体大熊猫,也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首次“熊猫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熊猫外交”是在1957年。从1957年到1982年的这些年间,中国一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并且这些赠送都是无偿的,与商业没有任何联系。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中美“破冰之旅”。此次访问尾声,周总理宣布把“玲玲”和“兴兴”两只熊猫作为国礼送给美国。当熊猫乘坐波音707专机飞抵华盛顿时,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相迎,大熊猫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首秀”吸引超过2万人观看。这一年被美国人称为“熊猫年”。
同样在1972年,中国赠送日本两只大熊猫“兰兰”和“康康”。当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乘坐专机飞入日本领空时,几架日本空军战斗机立刻升空,护航到东京。内阁大臣二阶堂进亲自带队迎接中国的“和平使者”。在严密的警戒中,这对大熊猫由先导车开道直达上野动物园,随即开启了熊猫“外交官”生涯。
但是到了1982年,由于中国野生熊猫的生存状况恶化,数量大幅下降,于是对外赠送熊猫也变成了对外租借,同时与其他国家合作展开针对大熊猫的科学研究。一般来说,他国租借一只熊猫通常为期10年,接收国向中国支付1000万美元。换言之一只熊猫每年的租金是50万美元。 外国动物园可以从中国租借大熊猫进行合作研究。以“对儿”为单位,通常一对大熊猫的租借期通常为10年,承租的动物园每年支付100万美元的租借费。如果熊猫生下幼崽,平均每年租金增加60万美元,两年后熊猫幼仔也要交还中国。如果大熊猫非正常死亡,还要赔50万美元。专家表示,出国大熊猫担负着“交流研究”的责任被租赁出去,既改变了过去的无偿赠与,也杜绝了单纯的经济效益。这种方式满足了国外民众观赏大熊猫的愿望,又能为大熊猫保护事业募集到资金,同时中国科研人员还可以学到国外动物学方面最新的理念、技术,以更好地保护这一濒危动物。
另有资料显示,大熊猫作为外交礼物始于公元685年——女皇武则天曾将两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日本皇家年鉴也有记载。由此看来,素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天赋着各种历史使命。千余年来,大熊猫出川“身份”迥然不同,从冒险家的战利品,到代表中国的最高国礼、世界巡展明星乃至如今的科研交流大使……分明可见人类对自然的亲近与人类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