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明星叫谷一(如今的李谷一年逾耄耋却精神矍铄)
01
和很多大器晚成的艺术家不同,李谷一早期的艺术之路可谓一路平坦。
1944年,李谷一出生于云南昆明,
祖籍长沙的她,基因里写满了花鼓戏的天赋。
于是17岁那年,就入选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姣好的形象、活泼的性格,再加上无与伦比的天赋,李谷一很快崭露头角,
19岁时就凭借在花鼓戏电影《补锅》中的精彩表现,红遍大半个中国。
之后的10多年,李谷一凭实力成为花鼓戏当仁不让的第一“花旦”。
这段时间,春风得意的李谷一还收获了人生第一段爱情。
由于《补锅》的大红,
23岁的李谷一和27岁的音乐教育家金铁霖相识,并迅速坠入爱河。
相互欣赏之下,两人亦师亦友,金铁霖倾囊相授,
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全部才华和生活中的百般呵护都给予了李谷一。
这样的相处之下,两人的结合是必然的,
两颗文艺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一度被传为佳话,成为世人羡慕的对象。
1974年,李谷一被中央乐团录取,成为一名独唱演员。
这段时间,是李谷一艺术之路的转型期,
虽也有经典传唱作品出现,但她总想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更适合年轻人听的音乐。
机会出现在1979年底。
当时,中央电视台正筹拍一部旅游风光电视剧《三峡传说》,邀请李谷一演唱主题曲。
几位主创一起合计,认为主题曲应该结合剧情中王昭君的故事,以抒情为主。
经过反复推敲,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乡恋》诞生了。
这首歌曲,花费了主创人员的大量心血。
节奏采用的是探戈节奏,配乐方面则采用了电吉他、电子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
据说当时的架子鼓特别稀奇,几经周折才从海军歌舞团仓库里找了一台。
《乡恋》播出后大受百姓喜欢,却受到了一些老学究的强烈谴责。
的确,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人们连情感表达都是含蓄且格式化的,
像李谷一这样真情流露的演唱方式,很容易成为抨击的对象。
一些报纸上甚至刊发了批判文章,说《乡恋》这首歌格调不高,不够健康;
还说李谷一本人的演绎方式灰暗且颓废,是“靡靡之音”。
扑面而来的批评声一度让她失去信心。
更加要命的是,李谷一与丈夫金铁霖的感情也出现了问题。
因为二人结婚多年没有子嗣,虽然一直很努力,也积极调理,
但命运就是在给这对昔日的“金童玉女”开玩笑,始终没有赐予他们爱的结晶。
匆忙之中、狼狈之时、落寞之余,李谷一的第一段婚姻,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李谷一的领导也开始找她谈话:“这种创新的唱法,到此为止吧,否则,你只能另谋高就。”
事业的瓶颈,感情的不顺,年少成名的李谷一迎来了人生的第一道大坎。
此时的她,肯定是空虚且无助的。
不仅是因为《乡恋》受到质疑,也不仅是因为爱人离开自己,
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才华受到压制,让她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好在,一曲被批评的《乡恋》不至于毁掉她的职业生涯,
在向传统观念妥协后,李谷一又恢复了传统歌唱家身份。
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孤枕难眠的李谷一总会不经意间哼唱出《乡恋》的旋律,
不是因为对这首歌的偏爱,
而是因为,唱这首歌时的李谷一,早已和剧中的王昭君融为一体。
02
《乡恋》的风波平息后,李谷一开始了按部就班的舞台生涯。
四处演出时,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再次收获了一批忠实的听众,
其中就有她的第二任丈夫,肖卓能。
肖卓能,可谓是真正的名门之后,他的父亲是开国大将肖劲光,
自己又是卓越的青年企业家,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李谷一的忠实粉丝。
在追求李谷一时,肖卓能的方法可谓简单粗暴,每次演唱会必捧场,
而且每次李谷一结束表演,他都会捧着一束花,亲自送给李谷一。
第一次,李谷一只当肖卓能是一位普通的听众。
第二次,看着有点眼熟。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李谷一渐渐把肖卓能当朋友看待,而肖卓能也开始了爱情攻势,
用温柔、体贴、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陪伴,逐渐打动了李谷一。
此时的李谷一意识到,肖卓能是真正爱自己的,于是向他敞开了心扉。
两人结婚后,很快生下一个女儿,取名肖一,
这是取父母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寓意着两人的爱情一生一世。
突破瓶颈的李谷一终于迎来了人生最美满的时刻,
她拥有了爱情、家庭,还有蒸蒸日上的事业。
1983年,央视筹备第一届春晚,李谷一作为全国知名歌唱家,应邀参加。
其实对当时的李谷一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为了迎接新年而参加的演出而已,
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回过头来看,1983年春晚的硬件设施的确十分简陋。
区区600平米的场地就是整个演播厅的大小,
200人的观众阵容还有一大半是演员,
舞美、灯光、摄像、导播……全体幕后人员加起也不过60多人。
且能用的设备实在有限,像样的灯光和道具都没有。
即便困难重重,首届春晚仍堪称史上最牛的一届,
现场没有预设节目单,而是和场外观众连线,
点播最多、呼声最高的节目,当场进行表演。
那天,早就红遍大江南北的李谷一撑起了舞台的半边天,
在观众的呼声之下,她陆续登台演唱了《春天之歌》《向祖国问好》等5首歌曲。
之后,观众的热情不减,不断致电导演组,要求李谷一登台演唱《乡恋》。
事实上,当第一盘子点播条拿来的时候,就有很多的观众点播《乡恋》。
但是导演组却犹豫再三,始终不敢安排演出,
原因不言而喻。
然而,越是不安排表演,群众的呼声反而更高。
很快,导演组办公室的茶几上摆满了点播条,多数是点播《乡恋》的。
一方面是群众的热情,另一方面是传统思想的禁锢,
最后广电部领导决定顺从“民意”,咬牙决断:黄一鹤,播。
李谷一万没想到,曾经差点毁掉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首歌曲,
居然在领导的授权和群众的呼声下,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显然,历史进步的车轮是无法阻挡的,
仅仅过了不到4年,改革创新派就完全赢得了胜利,
《乡恋》自此被誉为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开山之作,永载史册。
回头再看,如果说1983年的春晚是李谷一用歌声击碎年代禁忌的破冰之旅,
那1984年的春晚则是李谷一真正开始传奇人生的开端,
因为这一年,她演唱了神作《难忘今宵》。
由于首届春晚的大获成功,1984年春晚黄一鹤再次领命,成为总导演。
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黄一鹤摩拳擦掌,准备大显神通。
他早就想好了,要想将春晚打造成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
那么,就必须有一首能让全国人民都喜欢、永远流传下去的、可以当“大轴”的歌曲。
于是,黄一鹤找到词作家乔羽,
要求内容能体现阖家欢乐,
能体现祖国大团圆、普天同庆,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才华出众的乔羽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第二天,黄一鹤拿到了歌词,就是那首《难忘今宵》。
在1984年春节晚会结束时,《难忘今宵》的旋律响起时,
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感人肺腑。
这首凝聚了全国人民感情的歌曲,引发了无限共鸣,一炮走红。
谁也没想到,这次演出,将李谷一的名字和春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成为了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和不朽的传奇。
从1983年开始,《难忘今宵》27次登上春晚。
而李谷一至少参加了20次,
分别为:83、84、90、92、96、98、00年以及2010年至今年所有春晚。
有人说,一场春晚下来,百般忙碌,
但是如果没有听到《难忘今宵》,就仿佛工作没有结束,心里空落落的。
而李谷一更是驰骋乐坛60多年,为观众演唱了近800首歌曲,
《知音》《年轻的朋友》《浏阳河》《祖国春常在》等经典作品在音乐界影响深远,
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乐坛常青树和人民歌唱家。
03
很少有人像李谷一这样,年近八旬的高龄,却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李谷一经常参加电视节目,也愿意和年轻人交流,讲述自己的故事。
唱歌时,风姿不减当年;
受访时,严肃不失幽默;
当评委时,严厉却又循循善诱。
说起当评委时的经历,这恐怕是李谷一《乡恋》之后遭受的最大一次非议。
那是在深圳卫视金钟奖全国决赛现场,
11名参赛选手陆续登台,奉献了精彩的表演,
临近结束,主持人公布结果之时,
之前因缺场被视为弃权的选手苏晴,向节目组申请上台表演。
也许是为了节目效果,也许是真的愿意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也许本来就没把赛事规则当回事……
总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动,大赛监审付林没有多做犹豫,同意了苏晴的请求。
正当苏晴以为一切顺利,化好妆准备登台时,台下担任评委的李谷一站了出来。
当时的李谷一情绪略显激动,她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苏晴登台表演的请求,
并且表明,如果苏晴登台,就是在破坏规则。
李老师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一时间,比赛现场陷入僵局,苏晴不敢贸然登台,节目组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谷一随后表态,看看观众的意思,如果观众同意苏晴登台,就算数。
现在看来,那天的观众是很宽容的,苏晴却得到了掌声力挺,
身旁的付林也在向李谷一相劝:“可以了可以了,她有她的原因的。”
但李谷一却对此丝毫不买账,在苏晴上台后,愤然退席,直到比赛结束都没露面。
这件事情毫不意外地登上了各大娱乐媒体的头条,
很多网友说李谷一这么大的艺术家,不应该跟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般见识,
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成长空间。
也有网友力挺李谷一的做法,说李老师没做,耽误了比赛,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李谷一也直面争议,说自己和选手无冤无仇,只是对事不对人:
“无论是歌手、选手还是节目组,对于他人的基本尊重一定要有,更何况这是现场比赛,那么多选手还在台上等待亮分,等了好几分钟都没见人,不是你一句想参赛就能继续的,如果所有弃权的选手都这样随意,不是全乱套了吗?”
事实上,在李谷一这样的老艺术家眼里,时间观念是登台的基础,
你晚到一分钟,就得让观众等一分钟,何德何能让自己的“衣食父母”等你?
李谷一老师的表现没什么问题,她接受了观众的意愿,没有将登台后的苏晴赶下去;
但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用离席表达了老艺术家的严谨和对舞台的敬畏。
而面对网络上“不给年轻人机会”的质疑,李谷一老师没做太多解释,
也许,那些键盘侠们还不知道,李谷一对学生比对自己女儿都上心。
在录制央视《非常星发布》时,
主持人问李谷一:“有谣言说歌唱家张也是您的女儿,您来澄清一下,是不是。”
其实从主持人的话语来看,是想让李谷一亲口澄清,说“不是”的。
可是,李谷一老师却不带任何表情地说了一句“是的”。
这一回答,让全场震惊,主持人也带着不敢相信的语气说,“真是您女儿?”
李老师还是用一副扑克脸回了一句:“是的。”
此时的李老师,波澜不惊的背后,仿佛还流露出一点小“傲娇”,
仅仅用两个字,就让旁边的主持人不知所措, 还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跌眼镜。
直到张也亲自上台,说,自己是李谷一的学生 干女儿,
而李谷一也当场叫了张也的乳名“小猫咪”,言谈举止间,果真如母女般亲切。
事实上,李谷一将所有的学生都视作己出,如亲女儿般看待,
却唯独忽略了亲女儿肖一的感受。
由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音乐里,李谷一没给女儿开过一次家长会,
更无暇顾及女儿学习上的事情。
而对待自己的学生,李谷一却是专业和生活,处处无微不至,
经常不厌其烦地教导她们,直到深夜。
学生有什么头疼脑热,李谷一比谁都着急。
肖一看在眼里,觉得母亲特别陌生,以至于,向别人一样,喊妈妈为“李老师”。
作为名门之后,肖一也有一副好嗓子,
可是因为母亲的原因,始终对唱歌有所抵触。
她曾质问妈妈:“为什么我是你的女儿?为什么我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这个问题,根本没法回答。
李谷一也曾惭愧的说:我不是一个贤妻良母。
多年只有,李谷一在镜头面前表达了自己对女儿的愧疚,
而成年之后的肖一也理解了母亲对艺术的执著,
她知道,母亲是天生的艺术家,而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亲人,能做的就是支持母亲的事业。
时光匆匆,数十年如一日,转瞬即逝。
如今的李谷一,年逾耄耋,却精神矍铄,
尤其是春节期间,人们更加期待李谷一能够登上舞台,续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2022年虎年春晚,77岁的李谷一带着《难忘今宵》再次伴随我们辞旧迎新,
经典的延续之下,人们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历经沧桑后的崛起和巨变;
容颜老去的背后,不变的是为追求艺术的执著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年夜饭越来越丰盛,陪伴我们度过的人,没了本山大叔的铁三角,没了陈佩斯和朱时茂;
主持人都换了一茬又一茬……
原来,春晚留给我们的目智能及的回忆,只剩下李谷一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