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李纳(叔叔伯伯们我已经14年没有见到你们了我想你们啊)

娱乐新闻 2024-01-21166网络

古月原名胡诗学,1978年,文化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下通知,在全国选拔“适合塑造无产阶级领袖”的特型演员。胡诗学因外形酷似毛泽东,而被请到了北京,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特型演员组。

他从未演过戏,之前在解放军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科任科长。他的媳妇是演员,在国防话剧团,她鼓励丈夫去拍戏。

当时,八一电影制片厂选拔一批特型演员,是准备筹拍改革开放后的首部历史大片,《西安事变》,这部电影的思想解放程度,对当时的中国电影和文化界来说,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物不再是脸谱、漫画式的批评,反面人物也成了主角,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有20多位,投资几百万元……

该片所选的特型演员,孙飞虎、王铁成和古月,成了日后合作的金三角,3人都与原型极为相似。

尤其古月,化妆人员说,只需要把他的双眼皮稍微拉宽一些,然后把头发吹成毛泽东的造型就可以了。连年龄都与片中的毛泽东近似,所以不需要怎么化妆。

唯一的缺点,也是大家的共同短板,就是从没有拍过戏。

为演好毛泽东,他与所有特型演员一样,大量搜集人物原型的照片,看他们的一手资料,从中模仿原型的形体动作,一招一式,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为求神似,古月还拜访毛主席的秘书、警卫员,以及饰演过毛主席的于是之演员,获取更多人物细节。

他收集了600多幅毛主席照片,各个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在房间里一字排开,夜深人静时仔细观察,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一次,他发现毛主席吸烟时有个与众不同的细节:烟点着后夹在手指中,吸时放嘴唇的正中间,由于毛主席的手比较大,手掌就捂住了整张嘴。

他照着这个细节模仿,大家看了说真的是更像了。

之后,他每发现一个毛主席的独特细节,就一阵欣喜,拿笔记下,反复练习,努力让这种细节成为自己的日常习惯。

就这样,古月一天天改变了自己。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渐渐隐退,变成庄重、深邃的气质。这些变化,身边的妻子最先感受得到。

一天,妻子桂萍感到丈夫变得陌生了,就说:“老胡,你变了,我感到你不是你了。”

沉浸在角色中的古月说:“我现在不就站在你面前吗?”这句话,仍然不是以前“老胡”的风格,而是戏中毛泽东的感觉。

妻子无语了,他既感动又痛苦,一个伟人的形象越来越生动了,一个真实的丈夫,却消失得越来越远了。

《西安事变》1981年上映,打响了孙飞虎名声,但古月的戏份很少,由于他饰演的毛主席神形皆似,观众来信,要求多拍古月扮演的毛主席。

之后,《四渡赤水》(1983年上映)、《金陵之夜》(1985)、《古城情恨》(1987)、《彭大将军》(1988)、《开国大典》(1989),古月作品密集上映,成为全国闻名演员。

戏拍得越多,他对人物的饰演越像,如果说形似让人震撼,那他的神似就彻底把观众征服了。

1990年春,《大决战》剧组在西柏坡拍摄外景,此时,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来故地重游,见到了剧组特型演员。

尤其在纪念馆会客厅见到古月后,喜出望外,禁不住上前抱住他,反复端详,连声说:“真像,真像,你真像爸爸……”

说着说着,50岁的李讷竟然哭了起来,拉着古月久久不愿松开,大家无不动容。

摄制组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特型演员全部请来,李讷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再次哽咽:

“叔叔伯伯们,我已经14年没有见到你们了,我想你们啊!”

她说,自己小时候就在西柏坡上学,那时,叔叔伯伯们对自己十分疼爱,一见自己就抱一抱,亲一亲,如今人都不在了,只有无尽的思念。

现在突然又看到这么多人栩栩如生站在这里,怎么不让人激动落泪……

一席话,把大家都说哭了。

临别,李讷紧紧捂着“父亲”的手走向汽车,她对古月说:“你的手跟我父亲的手感觉一样。”

上车时,李讷忍不住又回身抱住了古月,失声痛哭……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