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遗问韩寒的7字回答(就是因为他一生没做坏事所以才那么痛苦)
2021年9月12号,是张国荣65岁生日,如果他还在世的话。
不知不觉,他离开人间,已经18年了。
我们缅怀他。
也心疼他。
……
十几年来,怀念他、纪念他的文章太多了,什么角度都有,什么感情都有。
从我的经验与感受出发的话,我想聊一聊他的遗书,我觉得他的遗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我们还活着、想要好好活着的人是有启发意义的。
他的遗书,网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这样的:
“depression!!
多谢各位朋友
多谢麦列菲菲教授
一年来很辛苦
不能再忍受
多谢唐唐
多谢家人
多谢肥姐
我一生人无做坏事
为何会这样???
从笔迹、签名和繁简体的运用看来,可以判断这个版本的遗书基本上是假的,不过有人说,虽然这个版本是假的,但文字内容基本上没错。
真实的遗书内容是:
“这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肥姐、多谢麦列菲菲教授……一生冇做错事,为何这样?”
这封遗书有4个重点:
1、抑郁症;
2、他点名感谢的人,寥寥无几,都是身边最为亲密交好的几个人;
3、他一生没做错事、没做坏事;
4、他不知道自己一生做好人为什么会导致痛不欲生。
暂时把这4个重点放一边,我们先看看张国荣的一生——抛开他是个极为出色的歌手、极为出色的演员不说,在众人口中,他是个极为出色的好人。
几乎没有人说他不好。
王家卫说,“他很懂得照顾、关心别人”;
林青霞说,“在香港演艺圈,像张国荣这么重情重义的人不多”;
吴宇森说,“他是个很善良的人,除了才华,他的为人更令人敬佩”;
温碧霞说,“他是我见过所有艺人里最完美的一个,不管是他的外形、他的人品还是他的电影、歌曲”;
葛优说,“他为人非常谦和,也没有架子”;
莫文蔚说,“他在各个方面都给我提了很多建议,甚至是私人方面的事情,不管什么都和我交谈。无论什么时候他是个温柔的、可以相信的人。”
袁咏仪说,“我很喜欢跟他聊天讲心事、诉苦,他最能改变我的,是待人处事,我很感激他”;
王力宏说,“张国荣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人,也是我忘年交的一个好朋友。他很独一无二,很有自信的一个人。我从美国回来,他担心我没有朋友、没有住处,告诉我如果我不愿意住酒店,可以去他家住。”
张学友说,“其实我不比他年轻很多,是比他小几岁,但是他觉得我是他弟弟,便真的把我当做一个弟弟一样去照顾。无论在起居饮食上还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提点,他都是这样”。
……
光是跟他有交集的名人,对他的好评都不胜枚举。
总结起来,在众人心中,张国荣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甚至连“接近”都可以省略,他一个人,就能填满“好人”的释义。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所有认识你的人,都对你好评如潮,那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为普通人,你实际的交际圈可能不足50人,而张国荣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名星,他认识的、跟他一起工作的、要结交他的各种人,可能就是50的好几倍甚至还要更多了。
这么多人,都一致认为他是好人,说明什么?
说明他确实是一个好人。
没有争议的好人。
“好人”又代表着什么呢?
代表着——有那么多人都曾得到过他的恩泽。
因为他对别人好,所以别人才说他好——这个因果关系基本是成立的,因为“好”或者“不好”,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
只有你对一个人好他却说你不好的情况,很少有你对一个人不好他还说你好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基本上就看他是如何对我的。如果他对我好,那他就是个好人;如果他对我不好,他就是个坏人,至少不是什么好人;如果他对我不好也不坏,那我就只能说我不是很了解他、不方便评价。
从主观的视角看的话,如果你想得到家人的好评和赞扬,那你就得让家人感到舒服;如果你想得到同学、同事们的好评,那你就得让他们感到舒服。
只有你让别人舒服了,别人才会说你好。
然而,让别人舒服,跟让自己舒服,在很多时候都是互相矛盾的。
写到这里,聪明的读者朋友,再回头去看张国荣遗书的4个重点,你可能已经有一番感悟甚至是找到他抑郁的答案了。
如果你还不知道,可以继续往后看。
2012年,30岁的韩寒写了一篇文章,叫《偶像,写给张国荣》。
关于张国荣的“遗问”——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韩寒是这么回答的:
“Leslie,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是能作为谈资。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
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
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
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这就是答案。
这7个字的答案,我打100分。
是的,就是因为他一生没做坏事,所以才那么痛苦。
如果张国荣在生前、甚至更早的时候看到韩寒的这篇文章,他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呢?
一生没做错事、怕做错事,所以痛苦,那如果一个人好事坏事都做了,或者不那么在乎是好事还是坏事,会不会就不那么痛苦了呢?
你看韩寒他就不在乎,“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是能作为谈资”,面对荣誉或者说成就,韩寒看得还算比较淡薄,他深知这些东西最终都只是“谈资”。
更能反映韩寒个性的是后面一句话,“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这就有点好玩了,为什么你为张国荣写歌词,却要求他用普通话唱?理由是什么?为了满足你还是为了满足他?为的是你开心还是为了他开心?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张国荣来写这段文字,他很可能就不会这么写,他应该会写成,“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我会尽可能写得让您满意,不满意我再重写,一直写到您满意为止。我希望您用普通话唱,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多跟我一样的歌迷能听懂和传唱了,当然了,您要是不愿意,用粤语唱也可以。你要是觉得麻烦,不唱也行,总之,您一定要开心,不用管我的死活。”
韩寒和张国荣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在意成为一个好人、是否在乎别人的评价。
韩寒是不怎么在意的,我看过他早年间的文章、访谈视频,面对别人的质疑和批评,他基本上都是怼回去甚至是骂回去的,最著名的一次骂人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连天”,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而张国荣,从大家对他的评价看来,他是很在乎的,如果他不在乎别人的评价,那么他就不会得到那么多的好评。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无意间做了那么多好事,也不可能“顺便”就对那么多人好,做好事、对别人好,需要很多耐心和精力,如果不是刻意为之,人没法坚持太久,更不要说坚持一辈子了。
比如你一个失恋的朋友天天找你哭诉,你要是不刻意地安慰他、不刻意地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睡眠,你是不可能很轻松地就把他安顿好的。只有你把他安排明白了,以后他可能说你是个好人,你要是懒得搭理他,他即便不说你坏,也不会说你好吧。
所以,张国荣甚至我们所有人,对别人好,都是有动机的。
对别人好的动机是什么呢?
不用去想张国荣,你就想想自己,你想对同事、同学、朋友好或者街上的陌生人好,你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足够诚实且善于自我剖析,你应该能意识到,我们所有想要把事情做好、想要对别人好的动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有人可能会说做好人好事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但我们几乎所有自己对自己的认可,都源自于漫长的历史、文化的驯化,都或明或暗的包含别人的认可)
这似乎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有很多人,他们要做好事的动机,不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是害怕别人不认可。
因为害怕别人说三道四、害怕别人说你不好,于是乎,你就会尽可能地不招惹别人、不麻烦别人、不拒绝别人。
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好人。
这样的人,他们自己通常用“善良”来要求自己、指导自己、安慰自己。
我想,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很可能就是像张国荣那样善良的好人。
你过得不快乐。
毕竟,善良是需要代价的,代价往往是让渡自己的边界,爽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比如,有人找你帮忙、找你借钱甚至找你谈恋爱,你不想答应、不情愿,但你似乎无法开口拒绝,你害怕得罪人,最后还是无奈地答应了。
有时候,你也会为此感到懊恼,你不想再做一个烂好人,但似乎总是缺乏一点勇气、缺乏一些力量,在一次次别人无形地逼迫中,你答应了别人、帮助了别人、成全了别人。
你总是感觉到——为什么我就是没有拒绝别人的勇气?
有人找你帮忙,你明明可以说“我不想帮你”,但你还是找了很多理由和借口去拒绝;
有人找你借钱,你明明可以直接说“没钱不借”,但你还是会找很多证据来证明自己没钱——在拒绝别人之后,你还会感到内疚,觉得自己似乎做错了事情,还要花好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去消化一次小小的拒绝。
有人找你谈恋爱,你明明不那么喜欢,但又因为他对你实在是太好了,你不忍心拒绝,稀里糊涂地进入了恋爱甚至婚姻,在相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不合适、不喜欢,但你就是难以主动地去了结这段关系。
还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在分手后总会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爱过我”。
你想知道对方有没有爱过你,其实就是你想知道对方是认可你,如果对方说他没爱过你,就代表着你被全盘否定了。如果你被全盘否定了,你就会很痛苦。
在这红尘中,我们精神上的痛苦,主要就是两个:一是被不被认可,二是担心不被认可。
不被认可包括被批评、羞辱、诋毁、轻蔑等负面评价,以及漠视、不在乎等负面态度。
如果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人隔三差五就得痛苦一回,严重的就会每天都被各种破事困扰。
但其实吧,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不喜欢你、不认可你,其实都没什么。
同样,人们喜欢你、认可你,也没什么,因为他们认可你的理由,说到底还是你有惠于他们,这种“惠”,不一定都是物质或者行动上的利益,也包括情绪上的好处,比如宅男愿意为女主播刷礼物,就是情绪上的好处。如果某天你不再有惠于别人,他们就不再认可你,甚至可能会否定你的一切。
拿我来讲,如果我今天写了一篇文章,有人觉得“哇,写得太棒了,写出了我的心声,让我灵魂飞升七窍流血,我得赏他两毛钱”,但明天我又写了一篇,完全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就会默默取关甚至扔下一句“写的什么垃圾玩意儿”——你看,我还是我,他还是他,好与不好,只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如果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夸奖,那么,当人们不再夸奖我甚至否定我的时候,我必然就会很痛苦。
好在,我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明白了,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我,都很正常,如果我希望别人喜欢我,那我就努力去争取人们的喜欢;如果人们不喜欢我,那也没什么,只是因为我没有提供他需要的东西或者我提供的东西他不需要,仅此而已。
想明白了这些,你就会发现,别人喜不喜欢你这件事,是可以掌握的,如果掌握不了别人,最起码可以调整自己。
文章写到这里,有心的读者可以回过头去看张国荣遗书4个重点的第2点——在他向世界告别的时候,对于他而言真正要紧的人,其实也就那么两三个。
巨星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我们普通人了。我们一生中,真正要紧的人,真没几个。
除了那几个人,绝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没必要害怕得罪他们,更没必要刻意讨好他们。
回头看看,大部分时候,你都没有因为讨好谁而得到过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并没有因为得罪谁而无法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所以,与其心地善良,不如身带锋芒;即便心地善良,也要带点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