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毛孩照顾抑郁的母亲十年(放弃北京的事业陪着母亲苇青走出心理阴影)

娱乐新闻 2024-01-23114网络

“俺滴娘嘞!你说你这是弄啥嘞?”

看过《炊事班的故事》的人,想必对这句台词并不陌生,

这是炊事班著名笑星小毛的一句经典台词。

在电视剧中,河南小战士毛孩机灵可爱、活泼淘气,

有时又孩子气似的“一根筋”,让观众对他好感倍生,无比怜爱。

《炊事班的故事》播出之后,有不少观众问:

毛孩本名叫什么?毛孩是哪里人?

其实毛孩的本名就叫毛孩。

在这部军旅题材喜剧中,不少演员出演的角色

都是用的自己的本名或化名。

剧中的毛孩是个平平淡淡的河南小战士,

剧外的毛孩是个不折不扣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话剧团演员。

毛孩1977年在河南平顶山的一个小乡村卫生所出生。

小时候的毛孩没少跟个猴儿似的在山里乱窜,

周围人常说他是“屁股上长了钉子”根本坐不住。

长到七岁,毛孩还是整天逗猫逗狗,

山窝窝里的教育也不行,父母商量着将他接到了城里来读书。

但是毛孩的爸爸是报社记者,妈妈是话剧团的演员,

两个人每天忙得见都见不到,也没空关心儿子的生活和学习。

渐渐地,长大一点的毛孩也不愿意和他们说自己的事情,

彼此之间有了一道无形的隔阂。

上初中时,毛孩在学校看了一部电影,

深深地迷上了霹雳舞。电影里的人时而翻滚旋转,

时而手臂奇异扭动,给毛孩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

原来跳舞还可以这样!毛孩情不自禁地被这种舞蹈吸引,

跟随着音乐扭动起来。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跳这个舞。

第一次尝试学习霹雳舞,自由随意的动作和动感的音乐

让毛孩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但在当时,不少人对这种怪异的外来舞蹈嗤之以鼻,

学校老师评价这个是“流里流气、不务正业”,

并严厉警告全校学生,不准学这个舞,否则就要叫家长。

毛孩子只好自己私底下偷偷地学,

不敢让老师知道,也不敢告诉父母。

学得久了,毛孩渐渐发展成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一起练舞的朋友们,他们互相给对方纠错,一起练习,

一起评判谁跳得好谁哪里差点。

恰好听说市里要举办一个霹雳舞大赛,

很多霹雳舞爱好者都呼朋唤友,相约一起参加。

毛孩的朋友也来邀请他。

刚开始,毛孩有点犹豫,这么大的动静

万一被学校老师被父母知道了该怎么办呢?

但在朋友的鼓励和安慰下,

毛孩很快把那点忧虑抛到了脑后。

他兴致勃勃地参了赛,比赛结果也没有浪费毛孩的努力,

他成功捧回一张第一名的奖状。

毛孩既兴奋又激动,害怕父母发现自己偷偷练舞,

又想让父母发现自己在比赛上拿了奖。

毛孩每天对着回到家的妈妈支支吾吾,

终于被妈妈发现了端倪。

意外的是,父母并没有批评他不务正业,

反而是将他带到了省歌舞团学习。

还没来得及狂喜呢,

毛孩就被一个坏消息给砸蒙了:

他的身高不够,没法进歌舞团。

这个消息让毛孩备受打击。

原来想要学跳舞,不光要看你喜不喜欢能不能学好,

还要看你有没有那个身体条件。

歌舞团这条路子走不通,毛孩只好换条路走。

经由大姨的推荐,母亲带着毛孩踏上了北上之旅,

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选拔面试。

又是因为身高,毛孩被卡在第二轮面试上,遗憾落选。

看着来时信心满满活蹦乱跳的孩子

现在这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毛孩的母亲不忍心,

她四处去询问打听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进中戏的。

结果还真被她给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

在场的一位叫做常莉的老师在和众多的评委商量后,

实在不忍心这么个好苗子被浪费了,

他们决定让毛孩以旁听生的身份破格进入中戏学习。

常莉是中戏的表演系教授,

自从1965年毕业之后,就一直在母校任教,

获得过北京市和教育文化部颁发的各种优秀表彰。

毛孩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慧眼。

四年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顺利从中戏毕业。

因为和老家河南隔得比较远,

毛孩又是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入中戏,所以住不了学生宿舍。

毛孩的妈妈见状,就在学校附近给他租了一个房。

北京的房价高得离谱,家里又不是什么富裕的家庭,

即使是六人合租,也已经是妈妈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了。

但离开北京的时候,妈妈什么也没说,

嘱咐毛孩好好照顾自己,笑着招招手就走了。

毛孩只好用心学习,加倍努力,回报老师和父母。

毕业后,毛孩被分配到了空政话剧团,开始参演话剧。

小时候的毛孩因为身高颇受限制,

但长大之后,瘦小的身材却为他提供了第一个出演机会,

乃至开拓了他后来的戏路。

因为外在形象比较合适,

毛孩被选中在《一个姑娘三个兵》里饰演一位小战士,

这是他第一次涉足电影行业。

之后他又在电视剧《兵哥》中饰演一个

想当将军而参军入伍的小兵,获得了全军电视剧金星奖。

2002年,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准备出品一部关于

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讲述军营的欢乐趣事。

剧里正需要一位能说河南话的演员,毛孩就被挑了出来,

出演刚进炊事班操着一口河南话打杂的小战士小毛。

小毛乐观能干、爱岗敬业,

因为身高被调侃,理直气壮地回怼“浓缩的都是精华!”。

作为全班最小的战士,小毛这个角色很讨人喜欢。

在《炊事班的故事》爆红全国各省市地区后,

六位剧里的主演红极一时,毛孩也颇受追捧。

常常有粉丝观众写信给“炊事班小毛”,

讲自己当下的感受和经历,

写下对这个角色的共鸣和喜爱。

毛孩认真阅读之后总是会一一回信,

再把所有收到的信件都妥帖放好。

被更多的观众熟知后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戏约找上门来。

25岁的毛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一个美好的未来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他了。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一个消息的到来逐渐变得遥远而模糊:

母亲生病了。

火急火燎地赶回平顶山,毛孩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原来母亲退休之后,心理落差比较大,

患上了更年期并精神分裂抑郁综合征,

整天整夜的哭,总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还一度闹过自杀。

毛孩的母亲名叫苇青,年轻时就是河南歌舞团的

一个话剧演员,在文艺事业上干了一辈子,

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能够闲下来的时候。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付出不知道有多少,

眼见着老母亲的病情越来越重,

身边也越来越离不开人,毛孩必须留下。

可是在另一边,事业正是起步进行时,

一旦错过,可能就会丧失一生的机遇了,

毕竟演员也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

毛孩的长相不突出,身高更是致命的弱点,

要不趁着年轻多演点戏,老了很难能再接到合适的角色。

孝顺的毛孩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

但是面对母亲不稳定的心理状况,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陪着苇青。

两年间,毛孩放弃了在北京的事业,

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气和热度,甘愿窝在这个小山村里,

陪着母亲苇青走出了心理阴影。

他每天除了照看母亲的正常起居,还会陪着母亲

到各处去走一走看一看,讲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逗苇青开心,陪着她说话,一点也不觉得闷烦。

定时定点的药物治疗加上儿子无微不至的

陪伴和关照之下,苇青的病情很快有了起色,

她不再整天沉浸在痛苦里,也不会无缘无故就流眼泪。

恰逢《炊事班的故事》要准备筹拍第二季了,

在医生的建议下,毛孩将母亲苇青带到了北京。

在剧组,母亲常常见人就聊天,

逐渐恢复了当初开朗健谈的性格。

而毛孩也在续作中表现突出,获得了优秀演员的表彰。

经常跟随儿子毛孩往返于各个剧组的苇青,

开始对演戏产生了兴趣。

虽然和之前的话剧表演形式不一样,

被很多摄像机围绕还要时刻注意走位,

但她还是想尝试一下这个感觉。

正好听到《任长霞》这部电视剧缺少一个老年大娘的演员,

毛孩就向导演沈放推荐了自己的母亲苇青。

得益于这个电视剧里寇大娘的形象,苇青在四年后

被林永健找上门,饰演说河南话的“王贵妈”。

此后一连几年,毛孩和母亲苇青各自征战在不同的剧组。

但是由于年纪大了再加上身高限制了戏路,

毛孩基本没什么戏可拍。

只有依靠《炊事班的故事》的导演尚敬,

出演一些他导演的情景喜剧和其他客串角色,

包括《武林外传》、《卫生队的故事》和《家有外星人》。

毛孩事业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2016年,主演由刘震云同名改编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

饰演发现被妻子戴绿帽的修鞋匠牛爱国。

精湛的演技和反差让网友直呼:

看不出来和小毛是一个人!

如今已经44岁的毛孩仍然奋斗在剧组一线,至今还是单身。

母亲苇青的事业反而蒸蒸日上,

先后在各大热剧高票房电影里出演边缘小人物,

在《战狼2》和《我不是药神》中贡献了许多催泪名场面。

两部参演票房超过百亿,

苇青也得了一个“百亿老太太”的称号。

在事业最红火时息影两年,现在母亲苇青的知名度

已经远远超过毛孩了,但毛孩丝毫没有什么怨言,

兢兢业业的演好每一个拿到手的角色。

他坚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只要演好了,一定可以被观众看到。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