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陈凯歌,再见了,冯小刚,中国已迎来“新导演”时代

娱乐新闻 2024-01-23117网络

在一个风起云涌的电影圈变革之际,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陈凯歌、冯小刚,似乎正在慢慢退出主导的舞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告别,而是一个时代的更迭。曾几何时,他们的作品引领着华语电影的潮流,每一次的大银幕作品都让观众们为之瞩目。

然而,时光荏苒,如今的中国电影界已经不再是他们独领风骚的天下。新一代导演们,带着更为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的故事,正悄然崭露头角。他们是谁?他们又将如何定义这个“新导演”时代?

荧幕风云:三大导演的浮沉记

张艺谋,这位被誉为“老谋子”的导演,可真是春风得意。去年的《满江红》票房大卖,今年的《第二十条》又备受期待。

他似乎总能抓住观众的心,不管是悬疑、犯罪还是其他题材,都能玩得转。微博之夜上,他荣获“最具影响力导演”,可谓是实至名归。

但话说回来,张艺谋的风光背后,也有不少辛苦和付出。他的成功可不是偶然的,而是靠着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一步步走过来的。

相比之下,陈凯歌就显得有些黯淡了。虽然他之前的作品也颇受好评,但今年的《志愿军》票房却不尽如人意。看来,主旋律这条路确实不好走啊。不过,陈导也不必灰心,毕竟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起伏和低谷期。

而冯小刚呢?他可谓是这三位导演中最为“坎坷”的一位了。元旦时推出的《非诚勿扰3》虽然延续了前两部的高票房,但口碑却惨遭滑铁卢。很多观众都表示,这部电影和前两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其实,冯小刚的问题在于他过于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没有与时俱进。现在的观众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们需要的是新鲜、有创意的电影,而不是一味地重复过去的套路。那么,这三位顶级大导演是如何拉开差距的呢?

冯小刚:从落寞边缘到影视巅峰的逆袭之路

华表奖的红毯上,人群熙熙攘攘,星光熠熠。但在这璀璨的星河中,有一个身影显得格外落寞。他,就是冯小刚。曾经风头无两的导演,如今却像是被遗忘在角落的尘埃。

看着他孤独的背影,让人不禁想起那个曾经意气风发、声称“独孤求败”的冯小刚。那时的他,是京圈中的外来户,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影视圈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然而,娱乐圈的残酷现实就像一把无形的刀,随时准备向那些停滞不前的人挥去。这几年,冯小刚的事业陷入了低谷,他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那个曾经在片场呼风唤雨、指点江山的冯导,如今却只能在角落里默默观望。

但冯小刚并没有就此沉沦。他明白,只有不断前行,才能找回那个失去的自己。于是,他开始放低姿态,主动与人交流。他的谦逊和真诚让人感到意外,也让人看到了他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在与千玺的交谈中,他更是展现出了对后辈的关爱和提携之心。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他早年的经历:从部队转业回来的打杂助理,到得到郑导赏识的编剧,再到与王朔合作拍摄《编辑部的故事》……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走了过来。

票房起落,冯导的倔强与妥协

1997年,冯小刚可不是现在这般风光。那时他拍《甲方乙方》,还得向投资方立下军令状:亏了,他分文不取。

要知道,当时贺岁档影片还是个新鲜词儿。这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好在,影片大卖3600万,冯导一战成名,从此与张艺谋平分秋色。

可惜好景不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冯导似乎有些“飘飘然”。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品的质量,他们心里有数。这几年,华谊的风光不再,冯导也陷入了对赌协议的泥潭。除了《芳华》还算拿得出手,其他作品,唉,不提也罢。

2019年的《如果芸知道》,直播卖票,票房也只有1.59亿。冯导不甘心,又转战电视剧市场,结果依旧是惨淡收场。这下,冯导终于认清了现实,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之路。

陈凯歌:从“人文高峰”到“商业巨浪”的跌宕人生

有人说,陈凯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幸运儿。这话没错,他的父亲陈怀皑,第三代科班出身的导演,为他铺设了一条通往电影殿堂的捷径。但真正让陈凯歌站稳脚跟的,还是他那与生俱来的才华和对电影的无尽热爱。

想当初,《霸王别姬》一战成名,金棕榈奖收入囊中,谁不赞叹这是陈家的骄傲?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这一切,究竟是陈凯歌的实力,还是陈父的余荫?事实胜于雄辩,陈怀皑只是幕后的技术指导,真正的导演功底,还得看陈凯歌自己。

那些年,他的影片如《边走边唱》等,部部都是精品,获奖无数。人文主义的情怀深深烙印在每一帧画面中,让观众看到了他内心的孤傲与追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陈凯歌也顺应潮流,转身投入了商业片的怀抱。

《妖猫传》的奢华场景、精美道具,无不透露着金钱的气息。有人惋惜,有人嘲讽,但谁能否认,这依然是陈凯歌的电影魔法?他在商业与理想之间找到了平衡,用玄幻的爱情故事继续讲述着他的电影梦。

拍电影,陈凯歌从不吝啬。想当年,《荆轲刺秦王》一掷千金,耗时八个月,花费九位数,只为还原心中的历史场景。

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又砸重金拍摄《志愿军》,集结了2023年最火的演员阵容。虽然最终效果差强人意,但这份对电影的执着与热爱,依然让人敬佩。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近年来,陈凯歌家宅不宁,儿子陈飞宇的负面新闻更是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但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放弃这个儿子,甚至在《志愿军》中再次给了他机会。这份父爱,让人动容。

从黄土地到冬奥舞台,张艺谋的影像传奇

当提起张艺谋,你是否会想起那抹在《红高粱》中随风摇曳的亮色,或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深宅大院?但张艺谋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在70多岁的年纪,大多数导演或许已选择隐退,享受晚年。但张艺谋不同,他依然坚守在一线,用镜头诉说着中国的变迁。

2008年,他以“张氏美学”惊艳了世界,让奥运会成为了一场视觉盛宴。而到了2022年冬奥会,他再次挑起重担,展现了大国风采。

但你知道吗?这位如今备受赞誉的导演,早年也曾历经坎坷。高考恢复后,他怀揣梦想踏入摄影的世界,成为了《黄土地》背后的那双眼睛。那时的他,虽然光芒被陈凯歌所掩盖,但内心却积蓄着无尽的能量。

终于,在1988年,他爆发了。一部《红高粱》让他一举成名,金熊奖的荣誉更是对他才华的肯定。从那时起,张艺谋的名字便与戛纳紧密相连,而巩俐也成为了他的御用女主角。

他作品中的美学元素令人陶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深宅大院、《活着》中的史诗级叙事,都让人为之倾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艺谋也开始尝试迎合市场,《英雄》的成功让他尝到了甜头,但也引来了争议。

《长城》的失利让他意识到,听从内心的声音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重新回到创作的起点,潜心打磨每一部作品。虽然近年来的作品质量有所起伏,但无人能否认他的敬业和品德。

“三巨头”的分道扬镳

你说这三人,曾经都是电影圈的风云人物,现在咋就各走各的路了呢?

冯小刚,这哥们儿从小就混迹市井,所以他懂观众,知道啥电影能卖座。你看他那些商业片,部部火爆,不就是因为他摸准了观众的脉搏吗?

陈凯歌呢,他出身书香门第,自然就多了点文艺细胞。他的电影,总带着那么点儿深沉和思考,让人看了得琢磨一会儿。

张艺谋就更别提了,摄影师出身的他,对画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的电影,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人赏心悦目。

这三人啊,性格也是天差地别。陈凯歌孤傲得像只鹰,总觉得自己能飞得更高;张艺谋老实得像头牛,默默耕耘不求回报;冯小刚呢,高调得像只孔雀,总爱炫耀自己的羽毛。

当然了,这三人能走到今天这地位,靠的也不全是自己。有爹的靠爹,有公司的靠公司,但话说回来,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来得实在。

现在啊,有人说这第五代导演已经“退潮”了。看看这几年冒头的郭帆等人,再看看《流浪地球》这样的票房黑马,确实让人感叹时光不饶人啊。

但话说回来,这三位大导演真的就输了吗?拿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50亿票房来说事儿,那也不能让这三位重新开始学习动画呀。

咱们得承认,他们确实老了,但他们的作品和贡献,可是深深烙印在中国电影史上。他们走过的路、拍过的片儿、捧过的演员……哪一个不是咱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所以说啊,这三人虽然走上了不同的路,但都是中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电影人生。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