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60岁的蒋昌建仍是副教授(世道艰难感觉大有前途将来当校长也未必不可能)

娱乐新闻 2024-02-04184网络

在我国素有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的说法。这个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大多数人都是通过高考这样一个非常严格的程序进入本科的,而硕士、博士的录取渠道就显得有点不那么真金不怕火炼了。但是,即便是在当下能够考取本科的,智商肯定是正常的,何况在90年代末大学扩招之前能够考上本科的,更何况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取大学的。安徽师范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它是安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是区域性高水平大学,本文的主人公蒋昌建副教授本科就毕业于这个学校。

蒋昌建

初知蒋昌建还是27年前的那场93“国际大专辩论赛”,那时的蒋昌建已经是复旦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了。作为冠军队的四辩,建昌建艳压群芳,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因此留给人的印象也最为深刻的。1990年,当了两年中学老师的蒋昌建考上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尔后获得了博士学位。彼时的蒋昌建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有前途,将来当校长也未必不可能。然而世道艰难,年近60岁的蒋昌建仍旧是副教授一枚。

蒋昌建

撒贝宁主持的一档节目叫《开讲啦》,某期节目邀请了蒋昌建老师作为开讲嘉宾。在提问环节中,某位耿直的男生就问了“为什么执教20多年仍旧是个副教授”这样的令人难堪、难答的问题。节目中他看似心平气和的用两个字应对——“无能”,但我却看到了他阴阳怪气的口吻中流露出的不服不忿。蒋昌建还着重解释了他“无能”的重要一项那就是表达能力的缺失。并且蒋老师补充道职称的评定有许多硬性的要求。如果说表达能力的缺失,那么蒋老师何以成为最佳辩手?何以成为特约评论员?何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和制作人?蒋昌建提及的“表达能力”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表示能力。

蒋昌建

蒋昌建提及的硬性标准无非就是自己的学历含金量。马云在澳门大学曾经有个演讲,大意是自己毕业的学校不是什么好学校。不过演讲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马云认为当时的师范类学校是最差的一类学校,都是考不上别的学校才进入师范学校的。而蒋昌建老师的母校恰恰就带了师范二字,师范前面冠以的不是北京也不是南京,这给人的印象就又差了一点。小编的初中老师大多都是大专学历,全校一共两位本科学历的老师,都在三十五岁左右被评为高级教师,学历在评职称的时候确实起非常大的作用。

易中天

回归到蒋昌建老师参加高考的1984年,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64万,录取率(含专科)仅为29.3%,小编没有找到当年的本科录取率的数据。时至今日,高考本科录取率也仅为16.19%,整体录取率达到80%,C9院校的录取率不到1%。粗算一下,当年本科的录取率应该是7%以下。放到今天,蒋昌建的高考水平也应该是介于211和985的水准。更何况当年有相当一部分人连高中都没有考上。蒋昌建当时的水平真的是不低了,因此像蒋昌建老师这样的人才仍旧屈居副教授之位只能从侧面反映了复旦大学教师的水平之高。我们不希望蒋昌建像易中天那样离开武汉大学跳槽到厦门大学才得以“转正”。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