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乐坛, 到底是怎么“衰落的”

娱乐新闻 2024-03-19192网络

前段时间,周杰伦和霉霉演唱会闹过一阵风波,今天从这个事件引申一下华语乐坛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歌手,音乐人,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作品来为自己巩固粉丝。不可否认周杰伦作为当年华语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断档存在的巨星,影响力很高不可否认。

但当一个音乐人逐渐隐退,最忌讳的就是倚老卖老活在过去,乐坛不是死水而是一直在变化,无论退步还是进步。如果你有能力继续创作,那就让大家看看当初的才子没有江郎才尽,为大家逝去的青春能够多延长一些岁月,如果你没有能力,那就请安安静静的和粉丝一起老去,而不是像兵败的君王一样不愿放弃自己的江山。

不论周粉丝还是霉粉丝怎么吵,圈外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泰勒在上升期作品质量有口皆碑不断产出,周影响力有目共睹但是作品质量对比之前明显掉价。这里也体现到另一个问题上面,台湾乐坛为什么也像周杰伦一样,突然就衰落了。

台湾乐坛,到底是怎么衰落的

周杰伦早期唱功不行,纯粹靠着自己的生理机能,而且他第一首在大陆破圈的作品是《双截棍》,这很违反当时人对于音乐的理解。那时候,我对音乐的理解更像60后,比较注重音乐陶冶情操和保养身体的实际功能。

而周早期的作品恰好又是比较娱乐化的,这让我们这一类型的人很难接受,所以在早期,我也是鄙视周的一员。但是后来的情况产生了变化,周杰伦展示了音乐的更多种可能,和更多的音乐使用场景。

想想当时多少70后不接受周杰伦,直到《东风破》《千里之外》《菊花台》,很多60后喜欢宋祖英的《黄浦江深》,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首歌的作曲是周杰伦。

很多年轻人一开始不喜欢周杰伦,直到发现《晴天》《夏天的风》《屋顶》《七里香》这些歌曲,反正当时的周杰伦音乐风格很多,能够打到大量听众的审美上面。

台湾乐坛为什么突然衰落了?

从产业发展角度上讲就是唱片产业衰落,台湾乐坛也就衰落了。

那么如果从创作角度上来讲呢,大概就是周杰伦,包括陶喆,王力宏等等那一代“大众歌曲”不行了,就是又要好听(容易传播),又要有专业性(不口水)那种歌曲。我一直说现在这种歌曲只有比以前更多,没有比以前更少的。

现在全世界,说穿了还是中国大众传媒衰弱,大众的集体回忆定格在电视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又一个茧房,每个人固定在圈子里。

毕竟那个时候的大家所听的音乐相比现在的音乐趋同化好多。

咱们没有好的新音乐吗?不是吧?

同一个平台的同一个类型的分区,遇见外国的音乐就做的很不错,一到国内的就瞬间拉跨,半天找不出来一个像样的,这很奇怪。可能是我们的市场审美还没上来,但另一方面我不信咱们没有好的新歌,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音乐发展。

我虽然不是搞音乐的,但我也是另一个领域的创作者,所以有些事我自己也能明白。对于接受新音乐能力低的这个说法,不能说是没有,但绝不是主因,因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部分客观需求正逐渐被外国音乐吞噬,这很可怕。

成也日本,败也日本,台湾乐坛的突然衰落

那么台湾乐坛为什么衰落呢?简单点来讲学日本乐坛只学了一半,学了流行POP商业化,没有学到从上到下的创作积累。我个人认为日本的音乐市场模式,直到现在都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实体市场分层明确粉丝买单,歌曲热度看配信为主的市场,配信又以OST为主,影视广告综艺和歌曲相辅相成,歌手带着歌上节目打歌顺手为影视之类的宣传带热度,影视每集固定节点插歌(比如每集最后几分钟)广告曲,综艺节目的固定曲为歌曲带动热度。

怀旧不是不能搞,但一直搞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推新的平台和节目,一直都有在做,结果还是在于互联网大厂和电视台自己把握不住,插了一堆关系户进来,还总想着整点成绩作弊和打压对手。

这些本来没啥,全世界综艺都这样。偏偏国内这些人急功近利,手法太糙,加的关系户也太水,打压痕迹明显。让大伙儿一眼看出来,结果整得公信力严重缺失,弄得现在没人信新歌成绩了。

日本那边,影视剧有主题曲、新闻和综艺每年都有不同主题曲、广告曲,体育赛事还有专属应援曲。各种产业都带着歌曲行业进行商业化运作,别的不提,最起码保证有足够多的新歌进入到大众耳朵里。

细数国内这些年,各种ost成功案例从电视时代到网络时代比比皆是,甚至还有105°这种广告曲突然翻红带动老产品销量的案例,结果还是一大堆公司不愿意折腾。说回到台湾乐坛之前为啥厉害,上面说的学日本流行商业化,这个主要就是歌手了。

从邓丽君到苏芮,从齐豫到凤飞飞,从林忆莲张惠妹到莫文蔚等等。反正不管男歌手还是女歌手,他们当然有演唱大量原创的歌曲,但是这其中翻唱也不少。

之前台湾乐坛厉害主要一个原因是罗大佑到周杰伦这一代原创能力不错,再一个就是因为能从日本抄曲子,都说日本的旋律,中国的词,欧美的节奏,说句良心话词好像不配入榜,词写的再好那是文学上的东西不是音乐。

和日本乐坛相比,台湾乐坛是真的不行?为什么

一首好的曲子不需要歌词就可以成为经典,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乐曲本身,好乐曲配上好歌词那叫锦上添花,把词去了乐曲会变难听么不会,但是把乐曲去了只剩下词那还叫音乐么?这个只要听音乐多的都知道,日本的曲子各种创意编曲那是出了名的难学,本身曲子就带有极强情感律动,每一个乐器的声部都极其饱满小节重复率很少,而国语歌有几个能做到这种编曲水平的。

举一个通俗易懂例子,日语歌可能是一首歌要用32个和弦去不断变奏循环,而国语歌大部分是2前奏4平歌4副歌4间奏,然后下半段直接重复进尾奏,然后变奏还没有人多,结果就是以我为例学国语歌只要看一半的谱子就行了下半段基本不变。

而日本曲子就算下半段重复,也可能会有节奏型的变化你不看完根本不行。没有技术支持就没有深度,想做好曲就先把乐理研究透了,没有深度的曲子配上再好词那也是口水歌,草根歌手就是笑话,如果草根都能弄好音乐,那还要科班出身的干嘛。

我现在听歌是全世界的都在听,主要就是听旋律,听音乐带来的情感。

但是台湾乐坛在创作和日本乐坛相比,积累上面是远远不足的。周杰伦这一代衰落,突然就只剩下少数优秀创作人了,最后还是要靠草东代表的独立乐队那类音乐人,但这都是受到内地影响的了。

在创作这一点上,内地独立音乐其实已经比港台乐坛都要强了,用心做音乐也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中国十年才磨合出一张专辑的也不少,比如万青的《冀西南林路行》。而且制作音乐往往不能只关注实际用在编排曲子上用的时间,学习乐理、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不需要时间吗?

因为短视频等媒介的存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离谱歌”,可能就被掩盖了,而不会像是之前的年代一样仍然能够在榜单上展露头角。我不认为乐坛会有完蛋的一天,音乐是艺术,是创造的过程,灵感会枯竭吗?我不认为,因为还有太多太多的中国音乐人在探索的道路中毅然前进,而这往往是我们不一定看得到的。

港台乐坛的衰落,并不是华语乐坛的衰落

歌曲在我心目中属于艺术范畴。同样画也是一样。无论是贝多芬梵高这样的大艺术家,还是周杰伦这样的现代流行歌手,他们都是用心创作自己的作品。艺术类的东西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思想,与人共情。

说句得罪人的话,真正优秀的作品出来,不仅仅要看创作者的水平,还要看欣赏者的水平。我对于贝多芬梵高的作品大部分是欣赏不来的,因为我真的没那个水准。他们是用了一生的时间在自己的领域外加绝世的天份,所以他们创造出了绝世的作品流传至今。

周杰伦也是用自己的热情专业情感来创作,所以他的作品比不了那些神仙。但同样更加亲民,更加容易让人理解。而短视频和普通人的创作以及那些套路歌曲,根本没有所谓的情感灵魂。就算出现个别歪打正着的也是一时的热,也符合资本的炒快钱。

但是他们都会消失在时间中。

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金。

我觉得音乐,绘画,文学,核心的都是情感,是有灵魂的。只要还有人愿意认真去创作。只要还有真的喜爱音乐,愿意去倾听的人存在,真正的好作品不会被埋没。

就如同月光宝盒,刚上映时候,票房扑街。但是几年后却被人津津乐道。是金子总会发光。也许生不逢时,但是只要有人坚持。

这就像优秀的内地独立音乐,你们总说不火爆,没有人听,比不上以前。但是从辛爽《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的爆红,再到《爱情神话》《河边的错误》的灵活运用,再到电视剧《三体》重塑的歌曲。

内地乐坛早就在引领华语乐坛了,只是你们一直在忽视罢了。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