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叶佩英: 与丈夫相继去世, 独生女远在海外, 她晚年渴望亲情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叶佩英)
叶佩英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为影片《海外赤子》演唱的插曲《我爱你,中国》,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叶佩英演唱的《祖国颂》《在那白茫茫的田野上》《红灯记》《铁蹄下的歌女》《鸽子》《梅娘曲》《生活是这样美好》《天伦歌》等歌曲,也深受歌迷喜爱。
叶佩英是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是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她的丈夫吴式锴是中央音乐学院教和声的教授,夫妻俩育有独生女儿吴咏旭。
吴咏旭在美国定居,晚年的叶佩英和老伴最渴望亲情。2022年叶佩英在北京离世,2023年老伴也去世了,将悲痛留给女儿……
01
(吉隆坡的唐人街)
叶佩英祖籍广东惠阳淡水镇,1935年7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上面有两个哥哥。
叶佩英的爷爷上世纪20年代为了生计下南洋,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做小生意。
上世纪30年代,叶佩英的父亲叶育基在母亲去世后,去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在广东惠州公馆做书记员。
叶佩英的母亲没有工作,靠给大户人家洗衣服,挣取微薄收入补贴家用。
(日军攻陷吉隆坡)
1941年,日本占领马来西亚。为了不让孩子们受奴化教育,叶育基将家迁到农村开荒种菜,叶佩英和两个哥哥都辍学了。兄妹3人一起在街头摆香烟摊,在乡下学校读书。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叶佩英一家回到吉隆坡,她进入循人小学继续读书,后升入坤成女子中学。
当时马来西亚被英国统治,叶佩英一家的处境并没有多少好转。
一天叶佩英放学回家,突然一个英国士兵向她露出淫邪的笑容,她赶紧往会馆里跑,英国士兵在后面追。
幸亏会馆里的叔叔阿姨出来了,将英国士兵赶走了。
(叶佩英与父母和哥哥)
在马来西亚不能安居乐业,叶佩英格外想念祖国。她有一副好嗓子,参加了华侨组织的合唱团,会唱《朱大嫂送鸡蛋》《毕业歌》《五月鲜花》《松花江上》《长城谣》等爱国歌曲。
抗战时期,叶佩英每天从妈妈给的3分钱午餐费中,省出1分钱投放到募捐篮里,支援祖国抗战。
1949年全国解放,海外侨胞热泪盈眶,叶佩英的两个叔叔这时回到祖国参军。受叔叔的影响,叶佩英也想回国,但她年龄小,父母不放心。
1951年,叶佩英16岁了,刚上初二,坚决要求回国。回国要坐几天几夜船,父母害怕叶佩英发生什么意外,坚决不同意。
(叶佩英)
不久,叶佩英一个表姨回国探亲。征得父母的同意,叶佩英跟着表姨回国。她们先坐船到新加坡,再从新加坡坐轮船过南海,经过5天5夜的航行,叶佩英和表姨到了澳门,再到香港。
当叶佩英跨过罗湖桥,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她忍不住热泪盈眶。
02
回国后,叶佩英进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读初二。不久,叶佩英参加广州青年学生唱歌比赛,获得冠军。
叶佩英不适应老师用粤语教学,向往首都北京。1951年暑假,叶佩英到北京华侨补校(现为中国语言文化学校补习功课)。
(社会各界踊跃支持抗美援朝)
这年9月,叶佩英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初三。当时抗美援朝如火如荼,叶佩英将母亲留给她的唯一一条金项链捐了出去。
1955年5月,叶佩英即将高中毕业,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她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但叶佩英却打算报考地质学院。
她想当一名地质学家,为建设新中国出力。
学校合唱团的指挥聂中明找叶佩英谈话: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你的好嗓音也是祖国的财富,你应该将优美歌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叶佩英的母校中央音乐学院)
叶佩英尊重了聂中明的意见。1955年9月,叶佩英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
这年该校只录取一名女高音学员,那就是叶佩英。
入学伊始,叶佩英的普通话发音吐字不清。她嗓子好,但在马来西亚长大,又是广东人,说普通话很困难,叶佩英承受巨大的压力。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叶佩英苦练普通话。夏天她把房门关上,在身边放一盆凉水,然后对着镜子练习普通话。
不一会,叶佩英的额头全是汗水,她用凉水冲一把脸继续练习。由于用嗓过度,叶佩英的嗓子长了一个小结。经过药物调理,叶佩英的嗓子恢复正常。
(青年叶佩英)
1年多炼狱般的苦练后,叶佩英能说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了。
1960年,叶佩英大学毕业后被留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大学期间,叶佩英恋爱了,男友名叫吴式锴。
吴式锴1932年出生,比叶佩英大3岁,是吉林人。他的父亲吴家象当过张学良将军的秘书长。西安事变时,吴家象作为张学良的得力助手与周总理相识。
西安事变后,吴家象退出政界,举家迁往成都乡下隐居。几年后,蒋介石找到了吴家象,让他到重庆当立法委员。
(吴家象)
吴家象对国民党的腐败深恶痛绝,后辞掉立法委员职务,带领家人到江西庐山隐居。
1949年全国解放后,吴家象将庐山的住宅献给国家。他出任政务院参事,举家迁往北京定居。上世纪50年代,吴家象担任辽宁省民政厅厅长。
吴式锴从小酷爱音乐,1950年他休学一年在家自学音乐。
03
1951年,吴式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与叶佩英成了校友。叶佩英读大一时,他读大四。
两人在音乐学院都选修俄文,在课堂上相识。当时声乐系合唱团女生多,缺男生,叶佩英便邀请吴式锴加盟。
(早年叶佩英)
合唱团有20多名女同学,吴式锴总找叶佩英说话。吴式锴家在北京,星期天回家,他还会给叶佩英带水果和糕点。
1956年,吴式锴大学毕业时与叶佩英确定了恋爱关系。
吴式锴大学毕业后留在母校教和声,叶佩英与男友是同事,两人都在声乐系任教,志同道合。
1961年10月,叶佩英与吴式锴在北京领证结婚。当时叶佩英26岁了,吴式锴29岁了。
按说夫妻俩该孕育宝宝了,但叶佩英不想一参加工作就做妈妈,想为新中国的声乐事业做点贡献,决定推迟孕育宝宝。吴式锴理解妻子,同意了,并做通了父母的工作。
(舞台上的叶佩英)
叶佩英教学之余,还经常应邀参加演出。1965年,《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演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叶佩英担任《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的独唱,得到了周总理的赞赏。
1966年特殊年代开始了,带洋字的美声唱法被打入冷宫。中央音乐学院不上声乐课了,叶佩英和丈夫等声乐系教师被人说成是黑色大染缸。
叶佩英和丈夫的工作权利被剥夺了,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叶佩英是从马来西亚回国的,因有海外关系,经常被拉出去批斗,要她交代自己的罪行,叶佩英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自己做了什么坏事。
还有人要求叶佩英揭发同事,给同事编织罪名。叶佩英义正词严:他们是好人,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错。有人举起木棒就打叶佩英。
(60年代,大批知识分子下放农村劳动)
叶佩英和丈夫都在河北农村劳动,但夫妻俩不能住在一起,他们都分别住20多人一间的大宿舍。
白天叶佩英要挑粪、施肥、运煤,干重体力活,累得疲惫不堪。但夜里她还要饿着肚子练声,有时她还为当地老乡唱《红灯记》《海港》等样板戏。
因为条件不允许,叶佩英与丈夫都30多岁了,一直不敢怀孕要宝宝。
1971年叶佩英意外怀孕了,这时她已经36岁了,丈夫39岁,生孩子迫在眉睫,夫妇俩决定将孩子生下来。
叶佩英挺着大肚子下地干活,临产前还在地里施肥。
04
1972年,叶佩英夫妇的独生女儿叶咏旭出生了。夫妇俩没法照顾女儿,叶佩英便写信给远在马来西亚的母亲,让她回国。
母亲在河北农村帮叶佩英夫妇照顾女儿。叶佩英在当地老乡家租了一间平房,将母亲和女儿安顿下来。
1975年10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聂耳、冼星海音乐会”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宫举行。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刚刚恢复工作,点名要叶佩英、黎信昌、郭淑珍参加。
于是叶佩英从河北农村回到北京,离开舞台9年再次登台演出。
她演唱聂耳的代表作《飞天歌》《铁蹄下的歌女》,观众的掌声始终不断,叶佩英百感交集,眼里涌出了泪花。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了,吴式锴也恢复了正常工作,一家人回到北京生活。
197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纪念周总理逝世两周年音乐会,叶佩英演唱《送上心头的思念》《这是周总理战斗过的地方》两首歌。
(早年邓在军)
周总理的侄媳、央视著名导演邓在军听完叶佩英的演唱后,握着她的手哽咽难语。
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叶佩英演唱歌曲《蓝天里有一颗会唱歌的星》,这首歌也风靡一时。
同年5月,叶佩英与小提琴家司徒华城在广州举行独奏、独唱音乐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叶佩英回京不久,收到珠影厂寄来的电影剧本《海外赤子》,及作曲家郑秋枫的亲笔信。
(郑秋枫)
郑秋枫是歌曲《我爱你,中国》的作曲,他邀请叶佩英为影片配唱。
叶佩英看完曲谱后,热血沸腾。《我爱你,中国》表达了海外儿女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歌曲大气磅礴,气壮山河。联想到自己和父母、亲人在海外的生活,叶佩英一次次热泪盈眶。
叶佩英赶紧给广州军区文工团的郑秋枫回信,说自己不用体验生活,直接可以唱。
不久,叶佩英赶到广州的珠江电影制片厂,一次就录完了这首歌。
郑秋枫很激动,连声称赞叶佩英:你唱得太好了!
(《海外赤子》海报)
随着影片《海外赤子》的公映,叶佩英的歌声唱遍神州大地,她也成为红极一时的歌唱家。
《我爱你,中国》叶佩英唱了43年,唱了2000多次,唱遍了全国,唱到了海外。
她在美国演出时,海外华侨纷纷与叶佩英握手,含泪说:你唱出了我们的心声,这首歌太好了。
一位印尼华侨买了一盘叶佩英录制的《我爱你,中国》磁带,然后复制了800多盒,分发给世界各地的亲戚和朋友。
这位华侨还给叶佩英写信,说:我听一次你的歌,就流一次泪!
1984年,《我爱你,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歌曲集。
2019年6月,《我爱你,中国》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我爱你,中国》至今还被广为传唱。
05
1981年,叶佩英的公公去世,1988年她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叶佩英经常要外出演出,母亲不在了,丈夫就包揽了家务和照顾女儿的重任。
家里买米买菜、换煤气、辅导女儿功课等杂事,费时又费精力,吴式锴毫无怨言。
女儿读高中时在学校寄宿,叶佩英和丈夫为了挤出时间工作,家里不开伙,天天在单位食堂吃饭。
(叶佩英夫妇与女儿)
1995年,叶佩英夫妇的女儿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吴咏旭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并在那边结婚成家做妈妈。叶佩英和丈夫留守国内,夫妻俩互相照顾。
他们一直吃食堂,生活简单。女儿一般一年回国一次,待不了半个月就回美国。
2010年,叶佩英75岁了,女儿有意将她和父亲接到美国养老。但叶佩英夫妇经常有社会活动和演出,加上老同事和亲友都在北京,她觉得在国内生活更丰富多彩,便选择在国内养老。
2015年,叶佩英80岁了,丈夫83岁了,老两口都进入了耄耋之年。因为年龄大了,叶佩英夫妇基本上待在家里,倍感孤独。
(2001年,叶佩英66岁生日与丈夫吴式锴的合影)
这时候叶佩英格外羡慕邻居,因为他们的儿女在国内,每逢年节就会带着爱人和孩子回来团聚。
而叶佩英家里冷冷清清,只有他和老伴守在家里。有时钟点工会过来打扫卫生、做饭,但做完饭就走过了。
叶佩英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两个哥哥远在马来西亚生活,年纪也大了,叶佩英在北京没什么亲人。虽然女儿经常打来越洋电话,但无法满足叶佩英的情感需求和对亲情的渴望。
她这才意识到:人老了,最大的愿望就希望儿女能在身边,能有亲情的陪伴和温暖。
(叶佩英)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叶佩英夫妇的独生女儿不能回国,夫妻俩居家隔离。
这年11月,吴式锴在家不慎摔倒,造成左腿骨折,住进了医院。叶佩英一个人住在家里,生活有困难。
中央音乐学院安排员工帮叶佩英解决吃饭问题,他们每天买好饭菜送到她家里。叶佩英的同学黄揆春的女儿也经常去照顾叶佩英。
她在家里做好罗宋汤,包好饺子送过去。隔三差五,黄揆春的女儿还会买好面包、水果、干果送到叶佩英家。叶佩英和老伴每天下午都在视频里与女儿会面。
(叶佩英夫妇与学生)
2022年4月5日晚上,叶佩英突发疾病,摔倒在家。中央音乐学院王华书记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叶佩英送进宣武医院。
经诊断,叶佩英突发脑淤血。由于出血量太大,引发脑疝,不宜手术。
4月7日17点45分,叶佩英不幸离世,享年87岁。叶佩英的老伴吴式锴在医院住院,独生女儿从美国回来奔丧。
在同事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吴式锴和女儿将叶佩英体面地送走了。
(吴式锴)
叶佩英走后,老伴吴式锴心理和精神上格外孤独,经常在家里流泪。他变得很脆弱,骨折也没有痊愈。
2023年5月1日23点54分,吴式锴不幸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这对艺术伉俪生前风雨与共,相爱一生,在一年多时间里相继去世,是去天堂里相会了。女儿吴咏旭一年多内痛失母亲和父亲,内心有悲痛和遗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