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对话《哪吒2》山东特效团队:现象级大片的文化与科技融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倪自放
围绕当下现象级电影《哪吒2》,济南学术酒吧2月15日晚在藉书园举行《哪吒2》山东特效团队对话李红春教授沙龙活动,邀请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视觉)总经理张鲁浙与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红春,激辩现象级大片《哪吒2》走红背后文化与技术的融合。
新视觉是山东省内参与《哪吒2》制作的动画公司,也是继参与《哪吒1》后的再度合作。本次合作承担了影片中石矶娘娘、魔镜、鹤童坐骑、东海龙王敖光的龙牙刀、海底的虾兵蟹将以及陈塘关部分建筑等资产(形象元素)的制作。其中,石矶娘娘和魔镜的塑造尤为引人注目,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谁是方圆百里最美的女人?”“是你,我的主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臭小子,给老娘我记着!”……《哪吒2》中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石矶娘娘与魔镜,就是由新视觉团队制作的。石矶娘娘这一角色在《哪吒2》中经历了颠覆性的设定转变,从传统认知里的邪恶反派摇身一变成为宅女,每天只是在山洞里对着魔镜问自己美不美。
这么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角色形象,在特效上是如何制作的?张鲁浙说:“《哪吒2》中的每个形象,包括我们之前做《哪吒1》中的形象,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原创。饺子导演不会给我们设定框框,他只告诉我们他的目标,如何设计制作按照特效设计师自己的想法来,最后形象出来后,饺子导演会给出调整意见。这样的工作方式,让每个特效设计师的归属性特别强,他有底气指着那个角色说这是我的角色。”
《哪吒2》为什么能够成为现象级的大片?对此,业内和普通观众都有分析,作为参与了《哪吒1》《哪吒2》两部影片的动画制作公司负责人,张鲁浙说,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影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顶级特效技术的融合,让影片实现了其功能性价值,即影片的家庭观、人生观、价值观匹配了档期内的合家欢属性。
对此,文化学者、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红春表示赞同,“从文化的意义上说,《哪吒2》之所以能够被观众认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住着一个哪吒。电影中体现出来的逆天改命、不服输的精神,很早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哪吒2》诞生的文化土壤。”
目前的影史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五十部里,《哪吒2》是唯一一部非好莱坞电影,对此,李红春表示,《哪吒2》和好莱坞大片在文化上完全不同,“好莱坞大片是二元对立的思维,人物是扁平的。我们的文化是二元互补的,人物性格更为复杂,人物是能够转化的。比如《哪吒2》里塑造得比较成功的申公豹形象,龙王的形象,是有成长的复杂人物形象。”
因为文化与科技的完美融合,《哪吒2》取得口碑和票房的双赢,业内乐观估计影片会取得150亿元以上的票房,作为幕后制作的动画制作公司能否多分一杯羹?对此张鲁浙笑言希望《哪吒2》票房大卖,“我们作为乙方,拿的都是制作部分的固定酬劳,不参与影片的投资出品,后期收益也和我们基本没有关系。”
张鲁浙透露,近期即将签署《哪吒3》的制作合同,“据业内预测,2028年将是国产电影再度爆发的一年,《哪吒3》《流浪地球3》以及《大圣归来》续篇等作品可能都将在2028年上映,这一年也是国漫IP大比拼的一年,我们也会继续积极参与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