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疾病,90%可以通过晒太阳解决!
维生素D对人体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而且还可以影响免疫调节,有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
维生素D还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和预后相关,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病、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肺结核、流感、焦虑症、抑郁症、季节性情感障碍、银屑病等。
皮肤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能够合成维生素D,人体中90%的维生素D来源于此,而现代社会,高楼林立遮挡了很多自然光线,加上人们长时间在室内工作,接受到的阳光照射也就明显减少,所以,阳光照射不足,是造成人们维生素D缺乏最主要的原因。
除此之外,人体中的维生素D还有一部分来源于饮食摄入,比如一些动物的肝脏和脂肪(三文鱼、猪油、牛油等),还有一些菌类,以及牛奶和奶制品内也含有维生素D。因此,如果饮食摄入也不足,就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
另外,维生素D放到水里是不能够溶解的,它只能够溶解到脂肪里面,溶解到油里面,所以它是脂溶性的,这也就意味着,相对来说,脂肪含量高的人会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
还有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激素类药物的人群,也会因为影响到维生素D的代谢,从而造成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所表现出的临床表现不一样。
儿童主要表现为佝偻病,其中新生儿多表现为枕秃、夜惊、哭闹、多汗,年龄再大一点之后,可以出现骨骼畸形,再大点可以出现腿的畸形,比如O型腿、X型腿。
成人主要表现为骨软化,骨骼的矿化不好,从而出现腰背、关节处的骨痛,有研究表明,80%的腰背痛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孕妇如果缺乏维生素D,不仅容易影响自身,出现习惯性流产、先兆子痫,还可能影响胎儿的骨骼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有的孩子出生后,体重就会比较低,也更容易发生感冒。
老年人如果缺乏维生素D,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影响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维生素D缺乏还有两种比较典型的表现,其一就是出汗多,表现为夜间出汗,或吃饭过程中出汗比较多;其二就是受凉后出现抽筋,有人几个月抽一次,也有人经常抽筋。
要想知道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最准确的判断办法就是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这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的金指标。
按照美国内分泌学会指南,理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应该在30ng/ml以上。
如果20 ng/ml<25-羟维生素D<3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
25-羟维生素D<20 ng/ml,就为维生素D缺乏;
25-羟维生素D<10 ng/ml,为严重维生素D缺乏。
有推测表明,如果把人群中的25-羟维生素D水平提高到50ng/ml以上,可以使佝偻病和骨软化的发生率降低100%,各种癌症肿瘤发生率降低75%,Ⅰ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可以减少80%,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可以减少50%,各种骨折可以减少50%,心肌梗塞可以减少50%,孕妇的先兆子痫可以减少50%,剖腹产可以减少75%。
另外,由于缺乏维生素D,往往会引起血钙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所以还可以测一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
由于维生素D有90%是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合成的,所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晒太阳。
晒太阳其实是一个技术活,理论上来讲,皮肤接受的紫外线越多,维生素D合成的越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暴露的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合成维生素D。但是紫外线强度越大,对皮肤可能也是更加不利的,所以我们晒太阳也要有度。
紫外线包括UVA和UVB,皮肤合成维生素D主要依靠UVB,而在每天上午的十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是紫外线UVB含量最高的时段,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之间来接受阳光照射,持续15分钟到半小时。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多吃一些蛋黄、动物肝脏、猪油、牛油、三文鱼、香菇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专业的紫外灯照射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合成维生素D。
内容来源:
授权转载自“医学微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