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历史的深圳体育馆要重建了!老员工口述建馆历史
情感口述 2024-04-11178网络
人工智能朗读:
33年历史
的深圳
体育馆
要重建
了。从1985年开馆到现在,有一群人对它有一种更复杂的感情。有爱,有不舍,也有希望和憧憬。 原标题:33年历史
的深圳
体育馆
要重建
了!老员工口述
建馆历史
深圳新闻网
讯 33年历史的深圳体育馆要重建了。从1985年开馆到现在,有一群人对它有一种更复杂的感情。有爱,有不舍,也有希望和憧憬。
他们中有的人参与了深圳体育馆整个团队的筹建、开馆和运营;有的从开馆至今一直不离它左右,跟着深圳体育馆一起变老。体育馆沉淀了深圳经济特区很多为人知和不为人知的历史,而他们则是这座标志性建筑兴衰的见证人。
张加秀是1998年1月被深圳市体委正式任命为深圳体育馆馆长的,他在任时间只有一年。在他之前,时年30岁的杨雨,是深圳体育馆筹建和运营初期主管工作的负责人;时年23岁的宋爱民,是体育馆一名普通的保安。让我们听听老员工口述
历史。点滴故事,带我们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然后深圳体育馆就会在我们的脑海中被勾勒成另外一个样子,那是一个在当时先进到足以笑傲中国、笑傲亚洲的地方,它的辉煌值得怀念,它的未来也值得期待。
跟市领导的一次邂逅
杨雨1984年受当时的深圳市体委副主任苏穗之邀,借调到深圳市体委。是不是留下来,他还犹豫。他是天津体育学院体育建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他的硕士论文是《天津市体育中心的规划》;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本科开设了体育场地学和体育心理学两门课程。在苏穗眼里,杨雨就是主持运营深圳体育馆的最佳人选;而在杨老师看来,这也许是他理论联系实际的绝佳机会。
让杨雨下定决心留在深圳的原因之一,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当时体育馆刚建了一半,有一天工地上来了一辆面包车,车上下来一个人走过来说:"市领导要见见新馆长。"杨雨只记得市领导当时戴着一顶柳条帽,但他说的一番话却让杨雨至今记忆犹新。
"他对我说,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你、欢迎你。"当时深圳最高的建筑是国贸大厦,笔架山周围没有任何高层建筑,放眼望去好像香港就在不远处。市领导手一挥充满激情地说:"看到香港了吗?我们穷了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能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靠我们,更要靠你们。深圳是一片热土,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干!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你就来找我!"
市领导一番话,让年轻的杨雨热血沸腾:"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就是希望找一片热土,甩开膀子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听了市领导的话真的特别激动!"杨雨决定留下来,他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引进的第一名体育硕士,深圳体育界学历最高的学者型人才。
深圳体育馆地位超前
怎么才能形容深圳体育馆在当时的地位,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设施之先进超过首都体育馆和上海体育馆,风头已经盖过了香港红磡?杨雨举了个例子做对比:
1985年兴建的拥有5000个座位的烟台体育馆,造价100万元人民币;深圳体育馆当时设计座位4000个(后来经过改造达到5500个),造价5500万元。
当时的一位副市长对杨雨说:"这孩子刚满月,你们就把书包、铅笔盒都准备好了,这也太超前了!"副市长的比喻挺形象,但事实上当时深圳体育馆还处在设计阶段时,还有更超前的方案。但经过一番争论,超前派输给了现实派。
不管怎样,深圳体育馆的设计依然是超前的。
比如最先进的空调,从美国引进的最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从座位下送风。
可升降舞台,还有全国最先进的舞台灯光和音响。还有先进的电子计分显示设备,最先进的练习馆、演员化妆间、运动员更衣室和有冷热水的冲凉房……
先进硬件外加全新管理
硬件是超前的,管理上也是。体育馆的对内管理采用了当时全新的模式,建馆初期在编人员只有18人,维修、绿化、验票等工作实现了服务外包。别的场馆需要几十上百人来做的工作,深圳体育馆十几个人就搞定了。
开馆之初,深圳体育馆的大型集会、文艺演出不断。李连杰的武术公司在深圳体育馆搞了一场演出,之后还有李宁告别体坛演唱会以及轰动全国的比基尼健美比赛……当时所有大型艺术团体都以在深圳体育馆演出为荣,顶级的明星艺人从香港四大天王到国内众多大牌歌手,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1986年在现在的深圳市体育中心南广场位置举办的中秋灯会,十几万人前往赏灯,场面非常壮观,在深圳轰动一时传为佳话。这些活动在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深圳,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当时深圳体育馆是政府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除了员工工资之外,其他费用大多要靠自己筹集。深圳体育馆利用自己先进的设施,开办了台球室、壁球馆、网球场,保龄球俱乐部引进了深圳第一条手工积分的球道。还有,深圳体育馆从开馆之日起就全馆禁烟。
现在看来这些都很平常,但在当时突破了很多禁忌。体育产业这个概念近些年非常时髦,但在30年前深圳体育馆已经开始尝试,并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当时全国各大体育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写论文都来深圳找杨雨老师,以深圳体育馆的经营模式为论文蓝本。
在那时,深圳体育馆不仅是一个地标建筑,还是参观景点,深圳对外展示改革开放的窗口。就连中央领导到访深圳,体育馆也是要去的地方。
顶级安保设备保安全
当时深圳体育馆的保安有多牛?宋爱民回忆的时候眼睛都在放光。人手一个对讲机:当时连公安局的警察也没达到这样的装备水平。
深圳体育馆的保安制服,也是请设计师专门设计、从香港订做的,比香港警察的制服还漂亮,大檐帽压得很低,穿上那套行头在街上走简直是百分之百回头率,保安们都觉得特别神气。宋爱民还记得。1985年12月22日举行开馆仪式那晚深圳天气特别冷,第一次在正式场合穿上制服的保安们在室外执勤,被冻得够呛。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现在的银湖这一带向西望去,几乎没有任何建筑。深圳体育馆后来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成为深圳最宏伟、最值得骄傲的建筑之一。但凡举行大型集会和文艺演出,当时的深圳市中心就会西移,深圳体育馆也瞬间成为全深圳市民关注的焦点。在体育馆开馆后的前三年,观众年流量是全深圳二三十万人口的1.5倍,场馆利用率全国第一。这次深圳体育馆重建,可能会让陪它度过这几十年的人们来说很伤感,但相信新的深圳体育馆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它一定会更加完美,实现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希望。
上一篇:老知青工作者口述: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