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精确揭示北京雨燕迁徙规律,中外研究团队是如何获取数据的?

社会话题 2022-07-0494网络整理知心

近日,一项针对北京雨燕迁徙行为的追踪研究成果 在国际期刊《运动生态学(Movement Ecology)》上正式揭橥 ,首次准确 揭示了北京雨燕迁徙生态学规律 。

每年4月,北京雨燕从非洲南部抵达北京筑巢滋生 ,7月底到8月初再返回非洲南部越冬。

往返行程近三万公里的迁徙之路途经了哪些国度 ?科研人员是如何获取这些数据的?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论文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生态学院的鸟类学家刘阳传授 。

首次准确 揭示北京雨燕迁徙规律  ,中外研究团队是如何获取数据的?

颐和园里的北京雨燕。张龙 摄

为北京雨燕佩戴微型光敏定位器

北京雨燕,即普通雨燕北京亚种(Apus apus pekinensis),是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已有研究注解 ,每年4月,北京雨燕从非洲南部抵达北京筑巢滋生 ,7月底到8月初分开 北京,返回非洲南部越冬。然而,这条往返行程近三万公里的迁徙之路具体经由 哪些国度 ?是否存在停歇点?沿途气候如何?耐久 以来人们仍知之甚少。

据刘阳介绍,此次研究项目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瑞典隆德大学、英国“雨燕行动”团队和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掩护 与绿色成长 基金会不雅 鸟专业委员会的志愿者结合 实施。

2014年至2018年,研究团队在位于北京颐和园的廓如亭先后为66只北京雨燕佩戴微型光敏定位器。借助这种记录 光照强度、以昼夜变更 规律 进行定位跟踪的低耗收受吸收 型设备,科研人员胜利 收受吸收 并剖析 了其中25只个别 的光照强度数据。

首次准确 揭示北京雨燕迁徙规律  ,中外研究团队是如何获取数据的?

研究团队成员给北京雨燕戴上定位器,定位器收受吸收 后可以读取雨燕的飞翔 轨迹。张为民 摄

迁徙细节被描绘,往返飞翔 笼罩 亚非37个国度

数据显示,北京雨燕的秋季迁徙大多始于7月中旬,它们分开 北京,向西北进入蒙古国,进而向西进入我国新疆北部,由准噶尔盆地进入中亚地区 ,8月中旬越过红海,9月初达到 非洲中部,在刚果盆地或邻近区域内进行40天的短距离移动。然后迟缓 南下,最终于11月初达到 越冬地——海拔约1000米的南非高原,全程14733公里,用时111天。

在停止 了越冬期长达100天的游荡生活后,北京雨燕于次年2月中旬开端 向北迅速移动,在刚果盆地东部勾留 近1个月。随后,它们转向东北,于4月初分开 非洲,日夜兼程,在4月下旬回到北京,全程13572公里,用时64天。在整个往返迁徙历程 中,北京雨燕的飞翔 共笼罩 了亚洲和非洲的37个国度 。

迁徙中途停歇,且适应半干旱区生境

人们以往认为,北京雨燕在迁徙途中会直奔目的地,中途不作停留。然而研究成果 注解 ,事实并非如此。

已知普通雨燕单日平均移动距离通常跨越 250公里。若将3天内移动距离低于500公里视为停歇,那么,北京雨燕秋季迁徙中途停歇2-6次,停歇71天,平均迁移速度134公里/天;春季迁徙中途停歇1-2次,停歇36天,平均迁移速度217公里/天。刚果盆地及周边地区 、红海西南岸和里海南岸为三个最主要的停歇区域。结合 飞翔 轨迹判断,北京雨燕在春季可能采取 了更为直接的迁徙路线和更快的飞翔 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雨燕在部分 生活史阶段表示 出对半干旱区生境的适应,它们的滋生 区和越冬区年降水量均显著低于普通雨燕指名亚种在欧洲同时间的降水量。除了刚果盆地及周边区域,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穿越了多处荒野 。在本研究中,北京雨燕在非滋生 季候 ,有长约123天的时间处在年降水量低于600毫米的地区 ,占非滋生 期时长的46.1%。

在论文第一作者、广西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赵岩岩看来,降水量可能通过转变 食物资源的品貌 和散布 来影响候鸟迁徙规律 和策略,这或许能够说明 ,为什么当我国北方地区 进入季候 性降水量较大的7月时,北京雨燕却选择陆续分开 。

对话

鸟类学家刘阳:凌晨两点布网,在颐和园收受吸收 北京雨燕定位器

“要想掩护 好一种鸟类,就要先去了解它的行为。”所以,研究团队的成员们想要搞清楚,北京雨燕分开 北京后,到底去了哪儿。

但收集它们的迁徙数据,并非易事,从选择适合 的追踪定位器,到捕获 雨燕收受吸收 数据,都有考究 。刘阳告诉 记者,他们每次捕获 都要在凌晨两点就去布网,放出去的定位器也不一 定每个都能收得回来,历时4年,最终收受吸收 了25只北京雨燕的数据。

首次准确 揭示北京雨燕迁徙规律  ,中外研究团队是如何获取数据的?

刘阳(右)为北京雨燕采集生物信息。张为民 摄

微型光敏定位器仅0.67克,便利 北京雨燕佩戴

新京报:微型光敏定位器是如何施展 作用的?有何优势?

刘阳:地球上不合 所在 ,日升日落时间是不一 样的。太阳升起时,光会逐渐变强,反之太阳落下时,光逐渐变弱。我们依据 微型光敏定位器记录 的数据,通过一些盘算 和剖析 ,反推出北京雨燕也许 处于什么位置。

微型光敏定位器的优势在于轻盈。因为鸟类佩戴的定位器不克不及 跨越 其体重的3%。北京雨燕还不足一个鸡蛋重,体重只有30-40克,所以发射器最好不要跨越 1克。微型光敏定位器只有0.67克,便利 北京雨燕背在背上。

不过 ,光敏定位器也存在缺点,和卫星导航相比,它不敷 精准,存在误差。由于它是通过光照数据反推位置信息,在200公里范围 内,各个城市光照时间差距不是特别大,所以更容易存在误差。但由于北京雨燕是做大范围 长距离迁徙,单程接近15000公里,所以200公里内的误差就显得不那么严重了。

另外,我们在论文中也提到,农历春分和秋分前后,昼夜几乎等长。所以这两天及其前后几天的光敏定位器测得不是很准确,但对于北京雨燕的整体长距离行程来说,影响不是特别大。

新京报:数据是实时回传的?照样 需要收受吸收 设备进行读取?

刘阳:光敏定位器自己 不发出信号,需要收受吸收 设备下载数据,这也是研究的难度所在。我们在2014年为北京雨燕佩戴了设备,2015年北京雨燕再次飞回颐和园时,我们才收受吸收 了第一批设备。这也是我们历时8年才揭橥 论文的原因之一,因为要积聚 一定的数据量。

由于个别 差别 的原因,66只佩戴定位器的雨燕,有的没有回到颐和园,有的可能中途自然死亡了,还有的我们没有抓到,最终收受吸收 了25只雨燕的数据。有的雨燕并非是第二年飞回北京时重捕到的,也可能是第三年或者第四年才重捕到,这种情况下,雨燕也积聚 了相应时长的数据信息。能够重新收受吸收 这些数据,自己 也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

首次准确 揭示北京雨燕迁徙规律  ,中外研究团队是如何获取数据的?

2015年,研究团队为收受吸收 的第一只戴定位器的北京雨燕下载数据。张为民 摄

新京报:在颐和园捕获 佩戴定位器的雨燕有难度吗?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