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超则:科技股整体估值距离 财经新闻 泡沫化还很远 科创板一定

财经新闻 2019-10-2858未知admin

  腾讯证券10月26日讯,今年科技股行情贯穿前三季度,以5G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有着亮眼的表现。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行政负责人、TMT行业首席分析师武超则近日与腾讯证券交流时表示,早在年初就看好未来三至五年的科技股大趋势,目前科技板块处于技术创新周期,技术、产品、商业模式都存在质变的机会。从估值角度看,科技板块整体离估值泡沫化还很远,未来依然有一定空间。

  5G浪潮给科技股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武超则认为,2019年是线G投资的第一年,未来这个周期可能有5到7年,是一个长周期的投资。2020年将是全球5G应用的起点,中国四大运营商已经拿到了5G牌照,与4G相比5G将在更多场景和更多行业进行应用,而6G短期内还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5G会覆盖到TO C的现代应用场景,武超则预测5G首先将延伸到VR、AR和高清视频领域。除此之外,5G还会在物联网,车联网、无人驾驶这一类的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大展身手。

  武超则表示,科创板的诞生给更多科技类公司展示自己的舞台,着眼长远,科创板股票怎样能有持续赚钱效应,未来我们怎样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来科创板上市,怎样能给这些企业客观理性的估值定价,才能够长期聚集人气。另外,科创板一定要重视流动性,纳斯达克的流动性非常好,是需要我们借鉴的。

  武超则认为,科创板的上市公司成长性较高,但是科创的客观属性决定了不可能100%的公司都可以成功,这一点纳斯达克也是如此,所以对科创板要有包容度,要考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面对科技类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不应只看到当下的报表,还应看其是否具备未来会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的潜质。对比港股和纳斯达克,科创板丰富性和包容度未来有望继续提升,将来逐渐会有未盈利的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如一些做创新药研发的企业等。从估值角度看,三大市场应该是趋同的,不应长期存在巨大的估值差。

  谈到券商研究所的发展方向,武超则认为研究所会有一个更加开阔环境,可以去服务基金保险外的银行、外资等机构客户,同时也可以服务实体,如企业客户的战略、并购咨询等需求等,她认为研究员的定义应该首先是产业专家+老师一样的角色,然后才是资本市场分析师。财经新闻

  下为腾讯证券与武超则交流内容

  目前科技板块的估值离泡沫化还很远

  腾讯证券:科技股几乎贯穿了今年的前三季度行情,其中以5G为代表的概念股表现尤为突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科技股走强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武超则:今年初我们便看好未来三至五年科技股大趋势,其深层次的逻辑,第一,最核心的还是目前处于又一轮技术创新的周期起点,行业新变化非常多,因为是否有底层的技术创新是研究科技行业的根本。

  简单来讲,即使有再好的政策环境,再好的资本市场环境,都不如有好公司。好公司层出不穷是判断该板块里是否有足够投资机会的信号,同时关注行业基本面快速变化中能否打破原有龙头的规模和垄断优势,该特征与消费股和周期股是完全不同。

  以茅台为例,它的配方和产品不会一年就发生天翻地覆的技术革新,而科技公司都是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

  判断科技板块应基于技术创新的周期能否带来技术、产品及商业模式的质变,所以这一轮以5G为代表的科技新周期可以看长一点。另外与2015年的牛市相比,目前科技板块的估值离泡沫化还很远。

  2020年将是全球5G应用的起点,最根本的原因是2019年中国四大运营商拿到了5G牌照,放眼全球,欧美、日韩也均处于快速商用的周期。

  第二,政策的变化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市场。这次5G浪潮与上一轮的3G、4G还略有不同,3G、4G更多的是to C的标准化互联网的场景,未来5G必然会面向更多的差异化场景,比如说to B,会涉及到产业互联网、工业控制、车联网等更加广泛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的可靠性,或者说网络安全性将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球处在地缘政治比较活跃的阶段,从注重物理安全转移至网络安全,这个过程必将催生众多国产化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对科创板要有包容度,更要有专业性

  腾讯证券:科创板被誉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哪些方面还可以继续进行提升?投资者应怎样从什么角度来看待科技企业的发展?

  武超则: 科创板目前来看还是非常成功的,未来要重视流动性和投资者的活跃度,因为定价效率就是指市场有公允的交易价。纳斯达克因为是全球市场,所以流动性非常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科技行业本身风险较大,十家公司中有三家成功就不错了。即使有了科创板,也不代表所有企业就一定可以赚钱。我们看到港股去年新股破发率接近80%,纳斯达克累计退市的企业也非常多,所以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市场化,定价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投资者对科创板要有包容度,科创型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中,无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是医药行业,都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弹性比较大。所以它需要有不断成长或者磨合的过程,才能清楚最终的发展方向。

  亚马逊的发展就是如此,所以科技企业要保持不断创新和迭代的业态,投资者也要适应这样的风格。毕竟科技型企业和主板的企业有所不同,主板企业行业稳定性较高,其现金流、ROE、和分红等指标也比较稳定,但成长性肯定弱很多。

  科创型企业不应只看到当下的现金流,要看其未来是否会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如果要求所有科创板上市的企业都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更不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所以投资者对科创板一定要有包容度,更要有专业性。

  腾讯证券:能对比一下科创板,港股,纳斯达克三个市场的不同点吗?一家科技企业想要上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筛选上市的市场?

  武超则:首先从规则上来讲,三个市场未来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比如说注册制,过去我们并不是注册制,但是未来市场将趋向于这样的方式。

  纳斯达克市场有分层制度,科创企业有专门的板块。关于流动性或者定价效率,其实港股和纳斯达克早就没有涨跌停板,不存在投资者炒新股的做法,也不存在打新基金。

  资本市场没有乌鸡变凤凰,无论企业在哪个市场上市,市场只是起到助力的作用而已。因为企业价值是1,上市后可能会变成1.2、1.3、1.4,甚至变成4,但绝对不会从O变成1,不会因为上市改变你的基本面,上市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企业未来是否能做大,把业务做多做强,决定未来能够走多远,反之会被资本市场更快的淘汰。

  当然各个市场有其不同点,港股和纳斯达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包容度和定价能力比较强。企业在亏损状态下,基本都是先去美股或者港股上市。这两个市场经过长期运行已经比较成熟,机构多散户少,相对来说比较理性。

  现在科创板还没有亏损类的企业,但是我猜想未来一定会有。目前科创板还是以盈利、稳定或者明确业态的企业为主。

  此外,股权结构也很重要,因为早期很多PE是美元基金考虑未来退出路径,也希望能够在离岸市场,但这些并不是关键,关键还是市场本身是不是有包容度,能不能吸引到好公司,这点是这三个市场的不同之处。

  最后,从对一个公司或者对一个行业的定价角度来看,流动性非常重要,市场化才是公司最终定价的根本。但是我认为未来三大市场应该是趋同的,估值差可以有,但不应该是巨大的。

  腾讯证券: 中国5G的发展大致会有几个阶段,目前处于什么阶段,这个周期大概会有多长?

  武超则:2019年应该是元年,是线G投资的第一年,未来这个周期可能有5到7年,是一个长周期的投资。和4G投资不同,4G投资的时间比较短,从2013年到2016年只投了3年的时间,投的很快也很急。

  5G需要更长的发展周期,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5G涉及多场景多行业的应用。一个增强移动宽带的场景5G会覆盖到TO C的现代应用场景,将延伸到VR、AR和高清视频领域。

  但是未来5G还有两个场景,一是海量机器类通讯,也就是我们谈的物联网。另一个是高可靠、低延时通信,如车联网、无人驾驶及工业互联网。

  针对后两个场景,一般会在R16的标准制定完成后才能逐步落地,每一个板块都有标准有技术,因为通讯要全球统一才能发牌照进行建设。

  所以其实它不像3G、4G就一个场景,5G有三个场景,一定会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我们当时测算整个周期在中国市场投1.2万亿以上,在全球市场,财经新闻肯定是中国的4到5倍。中国市场总共1.2万亿投资,假设平均到5年,每年有2000多亿的投资,还是比较可观的。

  当5G用户渗透率超过30%是重要临界点

  腾讯证券:您觉得什么时候可以实现5G的广泛应用?

  武超则:从4G看,应用实现很好的指标就是用户渗透率。

  4G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拐点,即当4G用户突破1亿以后,彼时如按7、8亿3G用户去算,用户渗透率将近20%、30%,这时候才有内容开发的快速增长,比如说短视频等给整个生态做适配,相当于才能做闭环。我们一般讲云、管、端形成一个循环,目前端有了,就是各种设备;管有了,是网络;未来需要有云,云里要有内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闭环。

  所以对5G应用的判断,需要我们去观察,比如涉及到物联网、云游戏、VR、AR,包括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当5G用户渗透率超过30%的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临界点。当然最终它不可能割裂开来,云、管、端三者是交叠发展的。

  科技的应用和煲粥是一样的原理,如果火候不到什么都不对。其实VR设备在2015年也火了一段时间,但是谷歌眼镜后来也不了了之了。同样那时候小米手环基本人手一个,但是那时候的生态没有构建起来,简单讲就是可以记录每天是否走了1万步,但是走完以后怎么样?没有然后,所以它需要有一个背后的内容抓手和生态基础。

  腾讯证券:5G的应用未来哪些领域可能会出现比较硬核的技术?

  武超则:需要很多技术。简单讲,5G将来会应用到比较大的场景中,比如说车联网。毫米波雷达包括未来整个无人驾驶技术,会涉及到整车智能化或者智能化车机的迭代,包括算法等,所以汽车肯定是一个硬核技术会比较多的领域。

  从终端角度来讲,未来的黑科技还是比较多的。整个终端体系中,手机只是其中一个。智能家居领域也是一个爆发点,目前娱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都发展比较快,该终端领域的技术也会比较多。

  除了终端之外,围绕5G本身,网络上也有很多创新的技术。未来软件定义网络,SDN。包括MEC,就是边缘计算。其实这些都是基于5G而出现的,因为终端的流量变得越来越大,场景变得越来越重,将来物联网每平方公里要有百万个终端,这时候网络要适应这些,可能需要更新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会出现很多新技术。

  上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我们称之为移动互联网+,这一轮就是AI+和5G+, 5G和AI本来就是黑科技,但也是基础工具,未来怎么落地应用和场景更重要。

  腾讯证券:今年年初,据媒体报道,美国欲绕过5G提前布局6G网络,可见6G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6G技术能否在短时期内实现,为什么?

  武超则:我认为6G在5年之内应该不会有太多突破,不只是我,包括很多通讯方面的专家、院士都讨论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考虑两件事,第一就是到底有没有那么多的需求,需求推动6G的发展。第一波可能是产业推动或者政策推动,但是后面能快速发展一定是有真正的需求或者场景推动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没有这样的技术,或者这样的技术需求有没有产业化能力支撑。从3G、4G到5G发展越来越快,是建立在全球化的平台上的,而全球化就是全球50亿人口都在为这些技术买单,把成本降下来,最终大家才能用上更好的手机,用上更好的内容。但是现在这种格局下,我觉得6G技术的发展一定是减缓的而非加速。

  而且在通信行业的历史上,就10年一代,这个很明确。80年的大哥大,90年的2G网络,2000年的3G,2010年的4G,2020年的5G,理论上6G应该是在2030年前后,没有那么快。但是美国推6G有它的原因,因为美国没有在5G技术和产业链上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

  苹果的未来10年,要看有没有能够打动用户的产品

  腾讯证券:iPhone11在被市场吐槽创新不足的同时,却得到热卖,近期苹果公司的市值又创出了新高,超过微软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为什么市场出现了如此割裂的现象?苹果的核心优势有哪些?未来库克式的发展路径是否能够长远?

  武超则:苹果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公司,我觉得看待任何一个科技公司都要站在一个时代背景下。过去10年苹果享受的就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如果全球没有3G网络、4G网络,苹果手机也不会发展这么好,因为大家即使拥有好的手机也没有使用空间,财经新闻最终你要实现什么功能呢?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应用开发去开发好的游戏、好的APP,没有好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去做内容,比如像腾讯这样的公司做微信,大家也不会离不开智能机。苹果是在这个浪潮中处在顶尖的生态,做了最好的终端,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其的行业地位。

  电子行业大概4到5年一代,它本身有一个创新的大年、小年。2019年就是终端电子的创新大年。因为再往上一代推算的话,中间出的iPhone10,都是比较鸡肋,再往前4年,实际上苹果那时候应该是iPhone6还是iPhone7,有一代是比较好的,所以这个周期和电子的创新周期有关,电子行业周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可能每年都出现新的爆款。这不仅仅是苹果做不到,华为也做不到。

  未来,5G一定会拉动新一轮的换机高峰,因为5G和4G是在不同的频段,要使用5G必须要换机。我觉得这样的过程对电子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拉动,包括明年创新的点,也主要是在5G手机上面。

  但是我觉得未来对苹果还是有很多期待的,比如像VR、AR的穿戴设备,增强虚拟现实的头盔,穿戴设备上的手表等。我始终坚信5G终端不仅仅是手机,还包括大量的汽车、穿戴设备、VR、AR的头盔以及物联网一系列的终端。

  所以我觉得下一个10年的发展,要看在它在这些领域里面有没有新的爆款,或者说有没有新的能够打动用户的产品。

  我始终觉得苹果不是纯硬件公司,它的iOS生态、应用商店的操作系统做的都是比较好的,华为也一定会走相同的路径。所以从这些来观察,现在说结论还很难。我觉得苹果肯定还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尤其消费电子,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TOC的生意和TOB的生意完全不一样。

  腾讯证券:您又负责团队的管理,又负责研究工作,想问问您在管理上有什么心得,券商的研究所的未来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武超则:去年以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做了很大的变化,其实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卖方研究所到底是什么角色。从去年到现在大家都在重新思考和定义,因为研究员其实是市场上基本教育功底、学历背景都是最好的一个群体,而且非常勤奋。我们研究通讯电子的都是清华电子系的博士,也有很多在华为或者运营商工作10年的人,到研究所来做分析师。

  针对这部分人才的未来,我思考的是如何让他们去服务一、二级市场,包括服务企业和实体客户,更多的把专业能力赋能在多层次的长期客户上,而不是单一的短期考核。

  未来我觉得研究所会有一个更加开阔环境,可以去服务基金保险外的银行、外资等机构客户,同时也可以服务实体,如企业客户的战略、并购咨询等需求等,研究员的定义应该首先是产业专家+老师一样的角色,然后才是资本市场分析师。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