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侠客岛:西方企业屡在香港问题上“踩雷”,不妨给他们
划重点:
1
作为深入中国市场的西方企业,对于自己非专业领域的事,如果非想说点什么的话,请务必先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再理性、客观地发声。
2
“”绝不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任性,而是在尊重事实基础上负责任地表达。所以,多一份冷静,多探究一下事实真相,尤其要避免唐突冒失的表态。
3
对中国来说,因为有一段惨痛的西方列强侵略、殖民的近现代史,国家统一、民族复兴问题才会变得如此敏感,这是中国的禁忌,也是中国的政治底线。
最近几个月,围绕香港问题,西方企业屡屡“踩雷”。
NBA火箭队的经理莫雷,不知道抽什么风,在社交账号上发布支持香港暴乱的信息,惹出一串连锁反应,大家都看到了。
球鞋品牌Vans的一场鞋款设计大赛中,有参赛者以反修例风波为主题进行创作,还一度获得最高票数,引起争议后作品被Vans官方移除。
电子游戏《炉石传说》的一名香港选手,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戴上面罩高喊香港示威者的口号,在线的主播不仅不制止,反而鼓励纵容,结果选手被暴雪娱乐取消赛事资格和奖金,主播也下岗了。
苹果公司上架的一款手机应用,被疑为示威者提供警方动向,涉嫌为暴徒“护航”,之后在中国的批评声中,这一产品下架了。
舆情引发后,虽然涉事企业很快出手纠正,试图平息事态,但其背后的逻辑似乎更多是基于商业利益上的考量。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践踏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岛叔觉得有必要对这些西方企业做一番忠告,认真看待中国市场背后的民族情感,认真理解中国人的行为逻辑和底线,从而少犯、不犯伤害和冒犯中国民众的错误。
忠告一:兼听则明,不要被一些西方媒体洗脑
作为深入中国市场的西方企业,对于自己非专业领域的事,如果非想说点什么的话,请务必先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再理性、客观地发声。
而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得对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做一番过滤,千万不可不加甄别和审视地全盘接受、轻易相信,进而避免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偏听偏信。
西方媒体向来以客观公正自居,但此次香港事件却让他们的形象“破产”了。
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
内地网友都很熟悉的香港警官光头刘sir,本来是在执勤过程中遭到了多个所谓的抗议者的暴力袭击,被他们用不明物体殴打,才举枪自卫、震慑暴徒的。
但到了英国BBC那里,就成了“香港警察举枪对着抗议者”的场面。在这段新闻中,BBC宣称,一名身着白衣的香港警察在被抗议者“包围”后,掏出枪对准了抗议者,根本无视之前暴徒的行径。
还有,在7月14日的沙田暴乱中,维护秩序的香港警察遭到暴徒疯狂袭击,至少11名警员受伤,财经新闻其中一名甚至被咬断手指。但这样令人发指的行径到了美国《纽约时报》那里,就成了一警官试图用手指挖抗议者的眼睛,导致手指被咬断。如此颠倒黑白、主观臆造,还哪有新闻伦理可言?
可见,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香港事态时的“选择性失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香港警察是港英当局统治时期组建的,接受的是英式专业训练,他们在处置示威活动时的执法标准、方式完全符合西方通行规范,已经是非常克制的了,但却遭到西方媒体的极度妖魔化。如此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误导公众,怎能不让人愤慨!财经新闻
西方媒体的确嗓门大,通过对舆论的控制,输出了预设的价值观,塑造了特定的社会认知。但真得感谢网络信息的发达,让我们能从多面的信息中看到更全面的事实。中国有句古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八个字希望西方企业能记得。
忠告二:擦亮眼睛,认清香港事件的本质
这多次的“踩雷”事件中,涉事者为给自己辩白,“”常被挂在嘴边。
但莫雷事件发生后,有美国的有识之士就指出,不代表后果自由,在说话之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因为你的话会造成一些后果。
NBA勇士队的主教练科尔就说了:我们很多人都不了解是怎么回事,我读到的东西和每个人一样,但我不会做更多的评论。谈论我关心和我觉得自己精通的话题会比较容易,所以我尽量只谈这些事情。
科尔还说,他正通过一个做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教授亲戚去了解近期的香港事务。
一些西方企业真应该好好向科尔学习,“”绝不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任性,而是在尊重事实基础上负责任地表达。所以,多一份冷静,多探究一下事实真相,尤其要避免唐突冒失的表态。
香港乱了好几个月,发生了这么多事,起因很简单。
2018年2月,香港一名男子在台湾杀害女友抛尸后潜逃回港。警方破案后,因香港与台湾之间没有签订司法互助安排和移交逃犯协议,该男子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
面对这一重律漏洞,香港特区政府于今年2月15日向立法会提出建议草案,推动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简称修例)。
修例初衷是让杀人犯不能潜逃,不让香港成为“逃犯天堂”。但是反对派煽动渲染成随便一个香港人都可以被拉到内地受审,诱发社会矛盾。进而,在一连串海内外黑手的煽风点火下,示威游行、烧,步步升级。
而最初的那个杀人嫌犯,却因为反修例风波,至今未能受到法律惩处,正义何在?当香港反对派和暴徒高喊“民主自由”的时候,谁又来关心被害者的权益?
中国人有个信念,叫“讲道理”,凡事论理为先。但这有个前提,你要尊重事实,别站在“民主自由”的高台上颐指气使。
忠告三:多听多看,虚心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
中国文化讲求“温良恭俭让”,中国人的性格中多平和、善良,绝不轻易动怒。改革开放40多年来,很多西方企业在中国赚到了钱,这说明中国人是很好打交道的。但为何40多年过去,一些西方企业的行径还是令中国百姓愤怒呢?
根子还是在西方在心理上的文明优越感,导致傲慢与偏见时不时爆发出来。
学者汪晖曾在论述西藏问题时有一段精辟描述:西方对这些(所谓敏感问题和)地区的“同情”,不仅有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想象、有美国为代表的特定政治力量对舆论的操纵和对政治行动的组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混杂着对中国、尤其是经济上迅速崛起而政治制度极为不同的中国的顾虑、恐惧、排斥和反感”。
这个判断用在包括香港事件在内的很多中国问题上都有效。而要去除文明优越感,去除傲慢与偏见,除了要靠时间和实力来争取中国话语权,对西方来说,还是得正视中国崛起、中华文明复兴的现实,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于个人来说,多到中国走走看看,多同中国民众聊聊谈谈,多了解下中国历史和文化,才能对中国现实和中国人的心理多一层理解。
这次西方企业屡次“踩雷”后,一些媒体又开始炒作“中国民族主义的威胁”,以此渲染“”。中国先哲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事不妨换位思考。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这些禁忌根植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在全球化的交往中必须予以尊重。
对不少西方国家来说,种族问题是禁忌。对中国来说,因为有一段惨痛的西方列强侵略、殖民的近现代史,国家统一、民族复兴问题才会变得如此敏感,这是中国的禁忌,也是中国的政治底线。财经新闻就这点来说,中国人的愤怒绝不为了威胁他人,而是要一个尊重。
西方企业既然要与中国做生意,就得明白“尊重”的道理。中国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也有一句俗语,叫“和气生财”。
文/三狐&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