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乱象“惊动”央行 这些风险不-财经新闻-可小觑

财经新闻 2019-11-05175未知admin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了一份以《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为标题的金融简报,指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防范此类风险。一双球鞋,财经新闻会牵出怎样的金融风险?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视频来源:《新闻1+1》

  “炒鞋”背后可能存在金融违法问题

  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简报中提到,国内目前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炒鞋”交易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

  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

  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金融简报还提示,需警惕可能存在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

  各义务机构需加强对涉及“炒鞋”平台的资金交易监测,强化对“炒鞋”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平台参与洗钱等犯罪活动的,财经新闻应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炒房不行,炒股不行,就炒鞋”

  炒什么鞋?

  所谓“炒鞋”,炒作的就是鞋子。但是不是所有鞋子都能炒,大多是一些限量版的球鞋。财经新闻收藏喜爱的球鞋,本属兴趣爱好,然而,“炒鞋”暴富的神话以及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让“炒鞋”市场愈发疯狂。

  谁在“炒鞋”?

  据了解,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江浙是球鞋收藏爱好者聚集的热点地区。主要构成人员是大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年龄集中在18岁到35岁之间。此外,一些制鞋企业的老板也加入了进来。

  某制鞋厂负责人 尹先生:

  因为现在生意不好做,炒点鞋,赚点利润,补贴工厂。“炒鞋”一年来赚了应该有十多万、二十万。

  怎么“炒鞋”?

  因为要发售某限量版球鞋,上海一家鞋店外排起了长队。不少消费者直言,排队买鞋并不是为了自己穿,而是为了在二级市场上卖掉,赚一笔钱。

  随着球鞋交易平台的建立,球鞋的收藏者和炒卖者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询任何一款球鞋的交易价格。

  此前网络上出现了价格曲线、“炒鞋”指数。尽管近来很多平台陆续取消了这些曲线图和指数,但像证券市场发行新股一样,市场上不断推出各种限量版的球鞋,还是让“炒鞋”圈一次次疯狂。

  在“炒鞋”热潮中,还出现了扮演“专家”角色的博主,像荐股一样开始荐鞋。发布他们对何时买入、何时抛售以及球鞋行情的判断。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一些有资金优势的庄家会在其中故意引导散户购买,从而拉动价格,将自己的囤货在高价时销售出去。

  “炒鞋”并非“遍地黄金” 小心成了“活韭菜”

  在某App上,Air Jordan 6一款联名鞋刚刚以1399元的价格发售。短短几天时间,在平台的售价已经是6509元起, 是发售价格的4倍以上,并且有近万人购买。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炒鞋”并非“遍地黄金”。在少数人一夜暴富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亏损。当把“炒鞋”作为理财手段,分期贷款、借钱“炒鞋”,甚至是集资去“炒鞋”,并指望以此一夜暴富,大家就需要小心了。

  专家分析,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可炒品种越来越少,一些民间投机资金盯上了“鞋圈”等过去比较小众的投资圈。

  “炒鞋”圈资金量越大的人,就能接近更上游的经销商直接拿货,从而形成垄断、哄抬鞋价,最终形成“割韭菜”的“杀猪盘”。散户、小贩、乃至很多没有收入的学生就被裹挟其中,成了“活韭菜”。

  这款9月1日刚刚发售的新鞋,价格从五千多元跌回了原价一千多元

  除此之外,一旦“炒鞋”失败,贷款逾期归还,还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同时银行帐面也会出现坏帐。坚决遏制“炒鞋”风气蔓延,需要牢固树立“鞋穿不炒”的定位,让潮流文化回归文化本身。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新闻1+1》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王烁 米莎

  编辑/王元巾

  央视新闻

  提高警惕!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