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命运,交给了这家中国企业

财经新闻 2019-11-14104未知admin

  一纸协议改变百年汽车格局!

  文丨华商韬略 张静波

  曾经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几十年的丰田,把电动车的命运交给一家中国企业,它的名字叫比亚迪。

  就在刚刚,2019年11月7日,丰田与比亚迪签订合资协议:

  双方将在2020年各自出资50%,成立研发公司,开展纯电动车及其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

  【1】

  深圳坪山,一位中国工程师在巨大的工厂实验室里全神贯注,他左手握工具,右手丈量着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他叫王传福。

  24年前,这个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不相信日本人对电池技术的垄断,硬是靠着“小米+步枪”,从对方手中抢走了世界第一。

  以此为起点,又用16年时间编织起一个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帝国。

  对于技术的痴迷,让他“幸运”地撞上了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电动车时代线年,欧洲三大汽车巨头——奔驰、宝马、大众便齐刷刷地宣布:

  大众更是计划未来五年,斥资300亿欧元,向电动化转型。

  东瀛日本坐不住了!

  2019年7月,丰田急切宣布:

  仅过了四个月,丰田又在北京宣布,将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纯电动车及其零部件。

  身为蓝星上最强大的车企,丰田头顶“混动鼻祖”称号,却一度是纯电动车领域最坚定的反对者。

  几年前,当丰田章男准备拥抱电动车时,曾在内部引发激烈反弹。不得已,只好开掉好几名位高权重者。

  因为他知道,

  2019年年初,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大众CEO当场发飙,敦促采埃孚、博世等零部件巨头拥抱电动化。

  形势所逼,不得不急速转身。

  但日本车企一向以技术保守著称,是什么让丰田放下谨慎,将电动车的未来交给一家中国企业?

  内燃机时代,中国人落后了一百年。如今,电动车时代,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早在十几年前,当全球产业界还在观望时,王传福便带领比亚迪,毅然投身电动车产业。

  凭借这一先发优势,比亚迪不但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还成为

  中国人在内燃机时代,以市场换技术、唯西方马首是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比亚迪的官网上,放着王传福多年前撂下的一句话:

  “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民族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

  如今,站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地上的比亚迪,已渐渐抹去羞愧。

  【2】

  2003年末,37岁的王传福在上海金茂大厦,约见了时任上海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公司常务副总廉玉波。

  双方一见如故,聊了几个通宵。

  那是中国汽车工业大爆发的前夜,一大批企业瞅准了这块中国市场潜力最大的蛋糕,纷纷涌入。

  当时已跻身全球电池大王的比亚迪也不例外。

  王传福这样形容彼时自己的心情。但做电池,毕竟和做汽车不一样。

  “你懂汽车吗?”曾参与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营汽车设计公司的廉玉波问道。

  “我喜欢车,我看了上百本书。”王传福表现出一个工科男的憨实,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技术的狂热。

  这个喜欢标榜自己是技术出身的企业家,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专业技术杂志。

  他不会打高尔夫球,却喜欢和工程师、车间工人在一起,一呆就是一整天。有时,还跟他们一起踢球、飙车。

  中国传统汽车产业一直弥漫着对西方技术的恐惧,毕竟落后人家太多年。但王传福却“失心疯”地宣布:

  于是,当别人用市场换技术,大赚特赚时,比亚迪却“笨拙”地研发起了发动机、变速箱和离合器。

  更早前,面对日本电池神迹般的存在,王传福同样没有犯怵。

  缺技术,就一点点钻研、学习;买不起设备,就用人海战术,土法炼钢……从镍镉、镍氢一直做到锂电池。

  但要挑战一个新的行业,注定要背负巨大的压力。

  进军汽车产业前,王传福曾在内部开过一次会,20多名股东表面上无异议,私底下忧心忡忡。

  财务经理夏治冰直到收购秦川汽车厂的最后一刻,仍在劝王传福放弃。

  “我觉得风险很大……欧美日韩那么多优秀的对手,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香港投资者得知风声后,出离愤怒,隔着电话吼道:

  外面吵翻了天,王传福却“固执己见”,与做汽车相比,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

  造电动车!

  这注定是一条压力更大,也更加孤单的道路。

  电动车早在百年前就诞生,却一直被燃油车碾压。期间,通用、丰田都曾努力过,只可惜影响有限。

  丰田因此改走混动路线,并成为纯电动车最坚定的反对者。

  电动车产业在这样的观望和质疑中,停滞了大半个世纪,鲜有人问津。

  王传福却笃信: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以及不堪重负的环境压力,汽车行业将发生一场新能源革命!

  因为这一“执念”,比亚迪早在2002年造车之前,就成立了电动车项目组。

  但当时的比亚迪,完全没有造车经验,只好一边从燃油车开始摸索,另一边组织人手默默研究电动车。

  五年里,研发团队忍受着无人关注的寂寞,从电池结构、传动等入手改造整车系统,最终研发出全球第一款双模电动车——F3DM。

  可他们没想到,自己辛苦五年,等来的却是一记重击:

  F3DM推出头一年,仅卖掉48辆!

  但王传福没有退路。他继续组织人手,从安全性、方便性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测试和改进,最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以此为起点,从F3DM到纯电动e6,再到比亚迪秦、比亚迪宋、比亚迪唐……比亚迪不断改写着电动车的历史。

  伦敦、巴黎、纽约……全球各大城市的街区,闪耀着越来越多比亚迪电动大巴的身影。

  作为电动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电机的驱动依赖小小一块IGBT芯片。但在早期,国内IGBT芯片基本靠进口。

  而比亚迪早在造车之初,便成立比亚迪微电子,进军半导体,做IGBT芯片。

  曾经被三菱、东芝等日系厂商垄断数十年的IGBT市场,被比亚迪撕开一个裂口,从此不再受制于人。

  IGBT只是一个缩影。

  十几年来,

  这一垂直整合优势,最终成为比亚迪不断跃迁的跳板。

  电动车之所以在质疑声中停滞了大半个世纪,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无法商业化。

  一百多年前,燃油车刚问世时,也遭遇过同样的困境。

  直到1913年,亨利·福特用流水线简化了生产工序,使得T型车成本锐减500%,汽车才进入寻常百姓家。

  而王传福认为,今天的电动车同样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破解这一难题。办法之一就是标准化、集成化。

  2018年3月,比亚迪集十几年的技术积淀,正式发布全新一代纯电动架构平台—e平台。

  拥有成熟的架构平台,是一个车企实力的象征。大众凭借享誉世界的MQB平台,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它通过高度模块化的集成设计,大幅降低了电动车内部元器件的复杂程度,能够在效率提升的基础上,降低30%以上的成本!

  苦苦寻觅电动车技术方案的丰田,因此向比亚迪抛出了橄榄枝。

  【3】

  造车不是终点。

  长期“蹲守”一线,让王传福对技术有着更深的理解,也让他拥有不一般的远见。

  1995年,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方兴未艾,王传福抓住机会,迅速跻身世界电池大王。

  八年后,他又赶在汽车工业爆发的前夜,带领比亚迪果断切入。短短数年,做到年销5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两次精准的布局,奠定了比亚迪今日的版图。

  而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进步,汽车正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王传福敏锐地意识到:

  但智能化,光有硬件平台还不够,还得有一个强大的软件系统。

  e平台让电动车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也使得比亚迪拥有了能够开放电动车的传感器和控制权,打造全球汽车生态的底气。

  这一基于e平台打造的智能网联系统,让汽车成为“长了腿的智能手机”。

  但王传福并不打算独美。

  半年后,在2018年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

  一向自认为很疯狂的周鸿祎,在得知此事后,更是惊呼:“王总你疯了吗?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对此,王传福回应道,“我没有担心,我坚信这代表智能汽车的未来!”

  一句简单的回答,勾勒出这个“技术狂人”的长远抱负。

  放眼全球,在电动车领域,特斯拉不行,通用不行,大众也不行,只有比亚迪有能力开放所有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

  其他车企玩家,如果不跟进,结局就是像诺基亚手机那样,短短几年,迅速从全球霸主到被归为“其他”!

  任何产业的成熟,离不开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支持。

  曾经,松下在等离子技术上一骑绝尘,但它却不愿跟同行分享,妄图凭一己之力,称霸整个等离子产业。

  此举逼得越来越多企业倒戈液晶阵营。最终,松下一败涂地,亲手葬送了一个行业。

  没有产业界的合力,就不可能突破燃油车的防线,真正把产业做大。为此,比亚迪不但致力于打造D++开放生态,还宣布外供e平台!

  这意味着,整车厂不需要再从头研发,造电动车将变得跟搭积木一样。

  有乐观者甚至指出,

  随着丰田的加入,以及欧洲三大车企的加码,电动车阵营正变得日益强大。

  而获得奔驰、丰田等巨头背书的比亚迪,也正从单纯的整车厂摇身一变,成为电动车领域的博世、采埃孚。

  这是继比亚迪造车之后,又一大战略挺进。

  手握天牌的王传福因此格外自信。在2019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他再次“口出狂言”:

  “2025年电动车不管从价格还是续驶里程,都可以完全PK掉传统燃油车。”

  以此推算,留给电动车的时间不到六年。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