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确看待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

财经新闻 2019-11-27176未知admin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引起市场关注。当前,中国仍实施常态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是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放缓甚至可能下降,但降准放松了流动性约束,增大了货币创造能力,与国外央行量化宽松结束后一度进行的“缩表”有本质区别。因此,不能简单套用国际经验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来判断货币政策取向,短期要看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化,长期关键要看法定准备金率对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约束的变化。

  现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扩表是“收紧”,缩表是“放松”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了央行和银行之间的关系,资产端以外汇储备(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外汇占款形式)和对银行的债权为主,负债端则以对银行的债务和现金为主。同时,中国实施常态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导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的效果与美联储明显不同。

  2002-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外汇占款和负债方的超额准备金快速增加。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虽然扩表,但由于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减少超额准备金数量),使银行可用资金减少,对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行为施加流动性约束,货币政策操作是“收紧”的(图2)。对冲被动增加的外汇占款后,货币政策总体上是稳健的。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引起市场关注。当前,中国仍实施常态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是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放缓甚至可能下降,但降准放松了流动性约束,增大了货币创造能力,与国外央行量化宽松结束后一度进行的“缩表”有本质区别。因此,不能简单套用国际经验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来判断货币政策取向,短期要看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化,长期关键要看法定准备金率对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约束的变化。

  图2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

  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速明显放缓,结构调整较大。外汇占款一度下降较快,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弥补外汇占款下降的资金缺口。同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冲银行因存款增加而需要补缴的法定准备金。事实上降准操作并不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只影响负债方的结构。但考虑到降准是政策效应较强的操作工具,央行同时会减少逆回购、MLF等操作以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也可能根据经营需要减少对中央银行的负债,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会出现增速下降或收缩的情况,因此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环比收缩主要出现在降准的当月或次月。但长期看,下调法定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操作放松了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行为的流动性约束,在信用收缩的背景下起到了对冲作用,使货币条件总体保持稳定。

  此外还要看到,央行资产负债表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财政收税和支出、现金投放和回笼,都会引起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因此观察个别时点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并无太大意义。用较长期的视角看,2005年以来,虽然央行资产负债表增速有一定波动,但除2009-2010年外,中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平稳,也说明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上是稳健的。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