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新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令我
除了最近热议的区块链技术外,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保险业的商业模式。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张弘
编辑|刘宇翔
头图来源|被访者
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将参加此次盛会。作为连续两届进博会的保险供应商,中国太保此次提供了“产、寿、健”一站式的综合保险保障和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总保额逾5000亿元。
日前,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等媒体的采访。顾越介绍,本届进博会中,中国太保提供了“全生命周期保险”服务,5000亿元保额中,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额高达4000亿元,远超以往的其他展会,另有约450亿元为财产意外保障,此外还新增了无人驾驶、展品首发、知识产权保险等创新性险种。
在采访中,顾越还提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结合、发展,会颠覆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可能颠覆保险公司的传统精算模式;而新技术、新科技的非线性、非对称性发展,给未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令他危机感很强。
所以,在顾越看来,除了要有迎接挑战的意识,如果要推动社会进步、企业的发展,唯一的途径是尽快找到对的人来做正确的事情,“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的是,找到对的人”。
以下为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接受媒体采访的部分内容(有删减):
新科技对保险影响深远
Q:您如何理解互联网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对于传统财险及整个保险业带来的影响?
顾越:今年以来,除了最近热议的区块链技术外,还有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仅是影响深远,而且我认为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颠覆保险业原有的商业模式。比如我们今年开发的e农险5.0,这是农业保险方面最新的一个技术平台,实现了基于“5G”新技术下的数字化农险经营管理体系的迭代。新技术的突破,会带来作业方式,乃至模式的变革,如去年我们已上线的猪(牛)纹识别技术,攻克了猪(牛)脸生物特征不显著、识别率低的技术难题,对中国养殖业的保险意义非常大,一举破解了养殖保险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Q:您提到人工智能对保险业的影响很大,接下来中国太保产险会有怎样的规划?
顾越: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们有一款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唯一参展的金融产品,叫做声纹识别技术。这款产品用在客户的报案环节,利用声纹识别技术有效识别报假案等道德风险,还有我们开发了RAP机器人,应用于流程优化,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提高执行效率,效果十分明显。
为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力度,资源配置上,我们有两个团队分别负责,一个是IT技术研发团队,另一个是创新团队,这是一个专门致力于创新的发展中心。前者更多是在技术研发,后者更多是聚焦场景创新,形成场景创新、技术迭代研发的良性创新机制。
Q:您提到技术可能会颠覆商业模式,这会倒逼整个行业做出哪些调整?
顾越:传统保险公司原有的两大核心,一是大数据,二是建模能力。最核心要体现在精算师,精算师懂建模,在建模基础上做数据分析,提炼规则,进行科学定价。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后,一是机器人可以进行海量计算;二是机器学习能力要比人类快上几万倍。如果人工智能实现大数据+海量计算与保险的结合,对传统保险公司的传统优势而言,将是极大的挑战。
并且,5G技术发展以后,传输速度和容量也远超出想象。在开发e农险5.0过程当中,我们认为,今后不仅仅是做农业保险,更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服务,这其实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所以我认为,技术创新可能颠覆传统产业。
Q:区块链技术最近很火,据您了解,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多吗?在太保的保险产品里,主要是用于哪个环节?区块链在保险领域的运用存在哪些风险?
顾越:国内外保险企业在区块链的应用研发上基本处于一个起跑线上。据我们了解,国际保险业现在研究最早、最有成果的就是首个国际性区块链保险联盟B3i,并且B3i早已在欧洲市场实现一些商业化。我们也是唯一一家投资它的中国保险公司。
在应用上,区块链主要是体现在再保环节和场景。区块链一是去中心化,二是信用,第三就是数据安全。社会关注更多的是去中心化,其中对中介机构的影响很大,当然去中心化并不能等同于去中介,区块链对中国的意义,更多体现在信用,我觉得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是非常漫长的。
区块链应用的风险肯定也有,正因为它是一种分布式架构,就会涉及数据边界。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新型平台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冲突和矛盾,随着具体应用落地以后,它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风险。
中国太保产险的未来是什么?
Q:目前一些互联网财险公司保持着高幅度增长,但也有说法认为互联网保险是个伪命题,对传统保险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冲击。您有没有关注这一类公司?您觉得他们会不会影响到传统保险公司的战略调整?
顾越:互联保险包括现在讲的叫科技保险和保险科技,就我的理解而言,无论是互联网保险还是保险互联网,首先是一种工具,把互联网作为一种运用,原来保险行业更多的是“人海战术”。现在技术发达了,运用科技提升了效率。第二个层面,财经新闻我认为它是一个平台,而平台更多的是一种集合。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共享,意味着你这个平台用得好,财经新闻在市场上就占领一定优势,所以有很多新公司通过平台去发展。
Q:市场上的后来者势头较猛,新技术不断更迭,目前内外环境也比较复杂。综合来看,您会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
顾越:危机感很强,你看我头发都白了(笑)。正因为风险无处不在,作为管理者,危机感和压力非常大,首先压力是来自经营风险方面。其次是刚才我提到的颠覆带来的压力。
我们是60后,在社会中还不算老,但是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那个年代所认知的水平,技术迭代是几何级的。以前我们认为发展是线性的,能找到规律,现在技术发展都是非线性的、非对称的,这很可怕,哪怕再有能力、责任心,也很难适应非线性的发展。很多非对称的东西理解起来,也是很难的,所以有危机感,更要有迎接挑战的意识。
最近一位大学教授播放了一段关于世界高端论坛的录像,当时有一个12岁左右的小朋友,他讲了一些关于创新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我觉得他就像是第二个乔布斯,他只有12岁,知识面之广、感染力之强,令人惊叹。我认为,我们要推动社会进步,或者要推进企业发展,唯一的途径是尽快找到对的人来做正确的事情,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的是找到对的人。
Q:那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太保觉得对的人?或者说,您希望能找到什么样的人来和您一起做正确的事情?
顾越:这个标准要求就高了。按照我的理解,财经新闻我讲“3+1”:一是品格高,人品好;第二,有担当意识,具有使命感;第三,有创新精神,敢于转型突破。另外“1”,是有团队的管理能力,也即,有带队伍的能力。如果我们要真正找到这样的人,就要“3+1”。
Q:在组织架构上,中国太保产险如何调整,以适应现有的人才结构及外部环境变化?
顾越:组织能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是一个关键。在这方面,围绕区域化发展,太保产险今年成立了上海总部,总公司将有关管理决策权、管理权下放到上海总部,上海总部成为既经营又管理的综合体,使得决策链条更短,效率更高,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是提升企业活力的关键。如果企业是僵硬的,意识再强、人才再多、技术再先进,也不可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Q:您觉得现在的中国太保产险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您希望它未来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顾越:如果要聚焦到如何去适应市场,更多的要体现对市场的敏捷反应;第二,是对人才的吸引力;第三是新技术的转化能力。从生态圈建设角度,在当今社会中,所有的企业都在生态圈中,要看连接的能力和速度。我认为,敏捷、吸引和转化,集中体现了企业的市场核心能力。
Q:对于太保来说,今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进博会带来哪些溢出效应,包括在产品创新、团队的建设、服务等方面?
顾越:挑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第一,是保险服务方案怎么做。因为我们原来的保险服务方案,从产品角度来说相对单一,但展会是整体性的、综合性的,要把所有的展会企业、所有的风险全部考虑进去,整个内容链条非常长,还是有一定压力的;第二个挑战是服务的保障系统,方案制定好以后,初期领队负责哪一块就是哪一块,但在整个方案推进后,就出现很多新问题;第三,就是对一些具体的服务方面,比如说要求小语种,难度很高,以前只有我们产险一家来做,现在整个集团号称“百万大军”,可选择余地就比较多,但挑战在于内部协同能力。
关于溢出效应,第二届进博会开幕了,作为总部在上海的企业,人在主场,响应速度更快。能提供保障服务,是我们的荣誉也是责任。其实我们在展会保险方面早有经验,一直在做中国主要展会的保险业务,比如珠海航展等等。进博会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的舞台,服务它,也打开了我们的眼界。
在产品创新服务领域方面,我们不仅仅限于国内,更多也放眼世界。在服务“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竞争方面,我们看到更大的服务空间。通过服务进博会,提升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次进博会的参展商很多,作为唯一的综合保险服务商,我们在展会期间能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太保服务的质量,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我们也会加快从国内走向世界。
制作:全莉 校对:张格格 审校:陈睿雅
董明珠领衔,宋志平、朱宏任、周汉民、聂庆平、张燕生联袂,中国制造实验室邀请20位中国制造行业龙头、隐形冠军公司董事长/CEO一起,深度解析格力生长密码,从智能制造、供应链、营销等方向开启赋能共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