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31日 吕成蹊)

财经新闻 2024-04-11164网络

  ——2024年1月31日在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东莞市人民政府市长 吕成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超预期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市政府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坚持快干苦干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超预期变化,推动全市经济筑底回升、持续向好。东莞工业占GDP比重全省第1、外贸依存度位居全国前列,受全球经济影响更大、更直接。全市170多万户市场主体自强不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千方百计拓市场、抢订单、稳经营,逆流而上加快上规、上云、上市、上榜,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1万户,总量连续12年居全省地级市第1;新升规工业企业1797家,新增数字化转型企业1216家,均居全省第1;A股上市企业增至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增至170家,均居全省地级市第1。9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勇挑大梁,引领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共建生态,加快补链、强链、拓链,助力引进3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链项目11宗,亿元以上425宗,协议投资超过3600亿元。398家行业协会商会牵线搭桥,累计举办50场市内展,组织参加224场境内外展会,有效帮助企业供需对接、抱团发展。168家金融机构精准滴灌,创新推出质量贷、数字贷等产品,推动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1%和9.7%,其中制造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超20%,以金融活水浇灌东莞实体经济的万亿良田。500多万名产业工人扎根岗位,与企业发展同舟共济,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不断提升劳动技能,为经济回升向好作出重要贡献。各部门闻令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稳工业15条”“降成本8条”等组合拳,围绕扩投资、促消费推出超20份惠企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超200亿元,推动固投、社消零分别增长2.7%和3.4%。各镇街(园区)群策群力,切实扛起稳增长的责任,想方设法暖企业、育动能、强后劲,松山湖、沙田、洪梅、南城、麻涌、石排实现5%以上的增长,长安、松山湖GDP超过900亿元,南城超过800亿元。各村(社区)顾全大局,积极响应减租号召,共同治理二手房东违规行为,以实际行动助企撑企。在全市上下、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下,规上工业增加值自8月以来保持单月正增长,进出口从10月开始由负转正并逐月加速,单季GDP测算增速分别为2.2%、0.9%、2.7%、4.1%,呈现逐季企稳迹象,全年增长2.6%。

  一年来,我们立足打基础、利长远,全力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大做强。出台以制造业当家为主题的市政府一号文,坚持稳支柱与立新柱并举。围绕发展大产业,构建总规模2000亿元的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推动七大战新基地提速建设、产值突破1000亿元,“三大手机”产值增长13.3%,扭转连续三年下滑态势,华为Mate60被大家称为“争气机”,食品饮料产值突破1200亿元,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引进投资分别增长44.1%、35.7%、31.5%。围绕打造大平台,规划60个现代化产业园,完成连片土地整备7500多亩,启动建设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超1000万平方米。围绕抢抓大项目,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实施投资东莞全球推广行动,开展百队千企总部大走访,启动北上广深联络处驻点招商,举办五年来规模最大的全球招商大会,推动赣锋锂电、天域半导体等251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335亿元。围绕培育大企业,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一链一策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94家,营收超百亿元企业25家,22家莞企入选广东企业500强。围绕做优大环境,对标广深争创一流服务,设立东莞民营企业家日、工程师日,普及政务大厅政策兑现优先窗,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扩容至1000家,“企莞家”实现规上企业服务专员全覆盖。实施“工改工”融合审批、完工即投产等改革,一批经验获省复制推广。

  一年来,我们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破题开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统筹近270亿元资金,创新打造“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建成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364个美丽圩镇示范项目,创建72个特色精品村,“零分红”村从29个降至18个,凤岗雁田成为首个“百亿村”。推动中心城区强心提质。中心公园一期、北部学校等国际商务区重点项目建成启用,立体慢行系统2号桥、第一国际街区整治等核心地段提升项目顺利完工,市民服务中心三期加快建设,东莞记忆首开区、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二期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严格落实省委巡视整改,全面摸清底数,科学区分“留改拆”,率先启动中心城区首批12个示范项目。强化违建源头防控和联合查处,治理违建3158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新建碧道140公里,完成林分优化、森林抚育3.7万亩,全面关停沙角A电厂,建成2个绿美广东示范点,华阳湖获评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厚街、横沥、大朗入选省森林城镇。建成455个口袋公园,实现“一社区一公园”。市级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53条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黑。

  一年来,我们笃定心志抓创新、促开放,进一步充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概算和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可研获批,国内首个中拉技术转移中心落户。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申报设立取得突破性进展,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教学区基本建成。R&D投入强度提至4.1%,高企总量突破1万家。深度参与湾区互联互通。深江铁路、深惠城际加快建设,1号线一期隧道全线贯通,2号线三期稳步推进,虎门高铁站完成升级。莞番高速三期建成通车,莞深、常虎高速改扩建加紧实施。新增100个穗莞、深莞通办事项,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举办年度全国最大规模对台经贸交流会,携同香港打造全球首个跨关境海空联运项目。跨境电商超过900亿元,保税物流超过3000亿元,外企内销超过6000亿元。进一步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号角。在全省率先探索高级技师自主评价,提升学历技能素质36.8万人次,引育本科生15.2万名、硕士以上人才1.2万名,33个镇街(园区)优才服务区全部投用。新增1个战略科学家团队,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土杰青实现零的突破。

  一年来,我们践行为民造福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千万人口的急难愁盼。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6.6万名教职工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助力东莞入选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小学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列。义务教育民办学位补贴经费16亿元、增幅近50%,新增公办学位6.7万个,顺利完成学前教育“5083”任务,正高级教师数量翻了一番。深入打造健康东莞。8.1万名医务工作者悬壶济世、大爱无疆,推动疫情平稳转段。在全国首创健康副厂长模式,市人民医院BNCT治疗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完工,定点社卫机构100%接入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户籍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82.4岁。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4.6万名公安干警、30万名东莞义警全面筑牢平安根基,1万多名网格员、3000多名安全员及时排除问题隐患,助力抵御34场强降雨和5个强台风,生产安全事故数和亡人数双双退出全省前5,16年来首次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交通事故与火灾事故亡人数均降至全省第10,违法犯罪警情降幅珠三角第1,电诈“全警预警”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民生实事。“就莞用”成功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基本建成市金菊福利院新院一期,新增养老床位超400张,“民生大莞家”解决微心愿3.9万宗。3348套共有产权住房上市供应,3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道路交通综合整治353公里。抓好“菜篮子”“米袋子”,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六连增”。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启动文化强市建设,实施“四馆一剧院一空间”工程,十大文体设施稳步推进,举重博物馆全面建成,百年国漫馆落成开馆,火柴盒音乐会入选首届全国群众文化品牌优秀案例。社保卡“一卡通”成为全省示范,电子社保卡覆盖率全省第1。深化双拥创建和国防动员,海防考核跃升至全省第2。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气象、退役军人、统计调查、人民信访、档案方志、红十字会、工青妇幼、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扎实进展。东莞荣获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中国区大奖,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获评首个“中国潮玩之都”称号,获颁全省首批平安鼎,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积极开展对口帮扶与区域协作。巴宜区委党校等8个援藏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大柏树自然保护区提升工程顺利完成。63个援疆项目加快推进。对口帮扶韶关揭阳、对口合作牡丹江吉安、东莞铜仁东西部协作等取得扎实成效。

  一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落到实处。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实干之风,完善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围绕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深度调研成果,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进一步提升政务效能。纵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等超100个事项“视频办”、公积金提取等近3000个事项全程网办,推动220个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现镇街(园区)全覆盖,12345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A 等级。全面加强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3件,出台政府规章2部。建立652项减免责清单,推行包容柔性执法。197件人大建议和408件政协提案办理率、满意率均达100%。全面加强财政资金、重大工程等审计监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实现一般性支出压减9.7%,切实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年,我们风雨无阻、承压前行,付出的努力超出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归功于全市上下的不懈奋斗!东莞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铭刻着每一个建设者的身影:超50位院士常年在莞开展科研活动,93个创新团队、20多万名高层次人才为“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注入澎湃动力;4.2万名环卫工人、17万名建筑工人不顾严寒酷暑,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5.9万名公交车师傅、网约车司机起早贪黑,为城市交通运转辛勤摆渡;11.4万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穿街走巷,把商品服务及时送达人们手中;181.7万名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贴心暖心做好关爱服务;广大驻莞部队、武警官兵拥政爱民,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835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尽责,为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1200多名新闻工作者用情感知、用心记录,反映群众呼声、传播东莞故事……来自五湖四海的一千多万东莞人,用各自的智慧和汗水,让我们的美好家园每天都在绽放新的精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虽然我们顶住压力、竭尽所能,但全市GDP、规上工业、固投、社消零、进出口等主要指标仍然未能完成既定目标。这其中有国际经济的影响,也说明我们经济稳增长的工作成效还不够明显、力度仍需加大,同时进一步反映出全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二是产业转型任重道远,厂房、技术、产线老化制约动能转换,传统优势产业有待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尚未扛起大梁。三是城市格局、功能、品质亟待优化提升,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存在不少风险隐患,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等服务供给还不均衡。四是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仍有差距,惠企政策的精准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企服务的有效性还需继续加强。五是部分干部的改革思维、担当意识、能力素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匹配,部门的积极性和基层的执行力都需要加快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唯实唯干,全力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遵循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定信心决心、拿出拼劲干劲,一步步把东莞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委工作安排,聚焦“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

  具体要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紧扣大湾区战略。将其作为东莞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紧紧围绕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主动对接融入广深两大中心城市,创新升级新时期与港澳的协作模式,大力集聚湾区优质人才、项目、资本、技术,在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中强化东莞担当、展现东莞作为。二是突出“百千万工程”。将其作为东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充分发挥市直管镇、集体经济等优势,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绿美东莞、乡村振兴等任务,加快构建镇强村兴的生动格局。三是聚焦“投资年”主题。将其作为东莞培育新动能、焕发新活力的重要突破口,围绕产业、基建、民生等领域,突出空间、项目、效率,全面掀起动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重大项目建设热潮。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增长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积极主动与广深协同发展

  营造全方位对接融合的浓厚氛围。强化湾区思维,全面加强与广深重点规划、重大项目、重要机制的对接。充分发挥平台的桥头堡作用,支持滨海湾新区参与临港临空经济组团,加强与前海、南沙、河套的联动发展,大力推进滨海湾综合枢纽站、新港澳码头等项目建设,争取与香港共建国家级粤港合作平台;支持松山湖与光明科学城共建创新产业组团,探索建立大科学装置共享机制;支持水乡功能区与广州黄埔、增城规划建设穗莞东江两岸高质量发展合作区。研究制定深莞产业协同化规划,支持各镇街举办产业供需对接活动,争取一批项目纳入深圳都市圈重点项目库。深化深莞教育合作,打造融合医联体,新增两市通办事项不少于100个,探索打造深莞政务服务无差别示范大厅,加快双城品质生活互融。

  加快跨城互联互通。争取国家支持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调整,实现与广深市域国铁、城际、城轨“三网融合”。争取东莞1号线南连深圳6号线,深圳11号线延长至长安、10号线延长至凤岗。大力推动深江铁路东莞段、深惠城际凤岗段建设,加快推进莲花山过江通道、东江通道等穗莞连接项目前期工作,以及科学城通道、石大路南延、厚大路南延等深莞通道工程,跑出穗莞深硬联通的加速度。

  着力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落实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代办服务拓展至全部社会投资项目,把“企莞家”打造为政府服务全体工业企业的统一平台。建立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系统,开发更多信易贷产品。深入开展镇街上市企业“破零”行动,力争上市、过会及挂牌企业10家,帮助更多莞企拥抱资本市场、落地募投项目。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地推动政商坦荡真诚交往,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社会氛围。

  二、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动传统纺织服装向品牌时尚产业转型,启动2-3个主题产业园建设,做强虎门服装、大朗毛织等区域品牌。推动传统食品饮料向休闲健康食品产业转型,办好国家级食博会、预博会,培育一批保健食品饮料和预制菜龙头企业。推动传统玩具向潮玩文创产业转型,推进潮玩中心全面开放,培育本土潮玩IP超过60个。推动传统家具向智能家居产业转型,实施东莞智能家居品牌推广计划,加快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发展。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产业转型,打造华南塑料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推动传统模具向大型化、超精密模具产业转型,办好一批专业模具展会。推动传统造纸向绿色造纸、传统包装印刷向环保包装印刷产业转型。八大传统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三成、总产值的两成,我们要加快转型升级让其呈现新活力、焕发新生机。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壮大,大力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拓展汽车电子新赛道,打造储能特色产业园区,探索建设城市级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遴选100家“领航企业”,打造5个集聚示范区,引导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式发展。我们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型成势、挑起大梁,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翼齐飞”、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的生动格局。

  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强下一代移动通信、合成生物、氢能、纳米材料、低空经济、量子计算、人形机器人等前瞻布局,加大未来产业创新团队招引力度,支持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通过高质量基金体系撬动更多资金导入初创期创新企业,努力培育1-2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打造一流产业生态。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大力补链强链,培育链主企业不少于18家。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15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新增“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以上、“小升规”1000家以上。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力争培育“东莞优品”10个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产业综合配套是东莞制造的最大优势,我们要全力构建一流产业生态,让更多的企业在莞集聚发展、协作共赢。

  三、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推动镇村“创先、进位、消薄”。在抓好城乡融合综合片区、10个省典型镇和15个省典型村建设的基础上,加快谋划新一批典型村,实现镇街全覆盖。支持镇街创先进位,推动长安打造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成为全省第3个千亿镇,推动东城GDP超过700亿元,虎门加快向800亿元迈进。支持洪梅在数字经济培育、千亩连片“工改工”领域争当“消薄”典型,力争GDP超过140亿元。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力争减少10个“零分红”村,全市60%以上村(社区)集体净资产超2亿元。镇村经济是东莞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加强市、镇、村“一盘棋”协调联动,让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发挥。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四沿”周边农房裸露风貌管控,大力开展横跨主干道的“三线”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大革命”,再启动建设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新增1000个“四小园”,选树3000个“美丽庭院”典型户,力争99%以上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拆治兴”并举推进城中村改造。出台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依法征收、净地出让,稳妥实施1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推动南城石鼓、万江龙湾等6个整治提升类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进一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提升人居环境,严厉打击镇村工业园和城中村二手房东水电违规加价等行为。强化城中村区域管控,规范农房报建审批,每季度开展市域航拍,坚决遏制新增违建。

  打造山水城共融共生的城市空间。做强“黄金双轴”主框架,推动黄旗广场、鸿福路轴线整治等工程提速提效,建成运营市民服务中心三期,加快国际商务区华润置地中心、中心公园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发,打造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央。建设跨东江迎宾慢行桥,持续打造三江六岸优美滨水岸线。启动莞城粮仓微改造,加快建设东莞记忆首开区,切实守住城市历史文脉。启动黄旗南麓慢行系统建设,推动生态科创区逐步成型。

  认真做好对外帮扶协作。建成西藏巴宜区6条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新疆三师图市光伏能源项目建设。做好新一批东西部协作干部轮换选派,务实推进与贵州铜仁、黑龙江牡丹江、江西吉安在产销对接、劳务协作、文化旅游等合作。启动莞揭合作园建设,争取将莞韶合作园打造成省级经济特别合作区。

  四、大力实施“投资年”行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推动工业投资提速扩量。加快已摘地的136宗优质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推动OPPO研发中心等9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力争七大战新基地固投增长30%以上,完成全市工业投资1400亿元。实施新一轮“大技改”行动,确保技改投资达730亿元。全力保障存量优质企业扩展产能,增资扩产36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是“投资年”的主战场,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全面挖掘基建投资潜力。加快地铁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建设,启动广深高速改扩建,加快莞深、常虎高速改扩建,推进环莞快速三期、环莞路北延线建设和环城路、公常路升级改造,完成交通投资352亿元。推动500千伏生态输变电工程竣工,加快17个110千伏以上电网项目建设,完成能源投资110亿元。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7个污水处理项目新扩建,更新改造供水管网500公里,完成环保水务投资127亿元。加力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新建5G基站3900个、充电桩不少于5000个。基建投资由政府主导,是有为政府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全面梳理和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城市面貌、功能、品质加快提升。

  强化投资落地要素保障。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清地行动”,完成现代化产业园建设规划,加快万江新村、凤岗金凤凰等重点园区高水平开发,打造一批功能复合、产城一体的新型产业社区。盘活低效土地6000亩以上,完成土地收储1万亩以上,“工改工”拆除整备1万亩以上,城市更新投资700亿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新增专项债和专项借款超过400亿元。

  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分层刺激消费需求,“一节一IP”打造食、购、游、潮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加强展会线上线下联动,开拓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加力打造国货“潮品”、莞产好物和特色伴手礼。推进放心消费,新增“线下无理由退货店”360家。力争创建1个省级示范商圈(步行街),全年落户首店不少于30个。我们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精准激发一千多万人口的消费需求,努力让东莞的消费也能“火出圈”。

  五、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再造东莞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

  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成为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围绕打造产业创新引擎,动工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强化“园区孵化、镇街制造”导向,推动一批优质转化项目布局到各镇街。围绕打造高端人才引擎,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开办招生、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教学区交付使用,引育一批经营型、创新型高端人才,充分释放人才溢出效应。围绕打造城市建设引擎,大力推进科学公园、国际人才社区等项目,加快打造一座立足湾区、面向未来的科创生态新城。力争松山湖R&D投入强度达1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0%,GDP增长10%。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攻关,积极对接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在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布局实施全行业链条式集成攻关项目。落实产业化绩效奖励,推动至少20个市重大科技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加快新型研发机构的二次创业,深化转企改制探索,引导更多硬科技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力争高企总数突破1.05万家。

  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项目落地审批一张图改革,开发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实现“一网全览、一点能办、一键能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公司化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力争国企总资产增长10%。加强投融资模式创新,强化国企担当、财政赋能,带动镇村及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共享收益。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六、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突出“电商 平台”,加强与抖音、拼多多等的对接,联合华为云等龙头服务商赋能传统制造业探索电商业务,加大本土电商平台的支持力度,举办跨境电商峰会等对接活动30场,新增海外仓10个,助力莞企品牌出海、货通全球。动工建设空港物流园,加强空港中心推广,力争进出口货值突破100亿元。推动虎门港综保区功能转换升级,打造电子元器件华南分拨中心。充分发挥世界莞商联合会及6个海外分会的平台作用,努力巩固欧美日韩传统市场,组织加强与中东、中亚、俄罗斯、拉美等的经贸对接交流,推动企业参加境外展200场以上。拓展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助力企业在两个市场顺畅切换。

  抢抓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重大机遇。依托部省际工作会议机制,争取一批务实管用的优惠政策获批实施。加快谋划“莞台高新特色产业园区”,探索打造涉台电子专业展,进一步激发台企活力。推动台湾居民通行证在政务服务上的全流程便利化应用,逐步实现工作、学习、生活与东莞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不动摇。出台实施“大招商”2.0工作方案,完善项目发现机制,瞄准“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机遇,实施组团式招商、市场化招商、以投促引、以链引商等新模式,推动1.2万亩挂榜招商连片地块布局一批引领性、标杆性产业项目。完善土地库项目库厂房库建设,实现项目与载体精准匹配。力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协议固投达1500亿元。

  七、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让东莞生态文明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精准发力增绿改绿护绿用绿。建成洪梅金色水乡稻田公园等4个绿美广东示范点,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万亩,支持长安、塘厦、企石创建省森林城镇,支持谢岗、麻涌创建省园林城镇。新增碧道80公里、森林步道24公里、口袋公园160个,让群众更深切感受到优美林相、秀美城乡、绿美山水的变化。

  加快突破气、水、废等污染治理瓶颈。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力争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24.6微克/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快央督事项整改销号,推动污水管网“一张网”投入运营,开展泗盛断面和寒溪河水质达标攻坚,打好建成区24条重点河涌长治久清保卫战,确保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开展建筑垃圾全过程管控、工业固废全链条收运两项试点,加快推进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全力建设“无废城市”。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市行政办事中心、东城街道等为试点,打造双碳示范。推动洪梅电厂、宁洲电厂等项目全面投入运行。打造不少于66条人行道安全有序示范路,消除“高低差”路口300处。推动28个镇80%以上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引导形成低碳生活新时尚。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加快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优化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网络,推动新生儿医保“应保尽保”,新增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1万个,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生育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扩容提质,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万个,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公办中小学科普副校长、科学实验课、“科普430”全覆盖。启动市儿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广高埗游泳入校园做法,实施小学生游泳技能普及计划。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全省率先探索“3 4”中职本科衔接培养,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次。新建30个工会爱心驿站示范点和3个工人文化宫,研究放宽入户门槛,帮助五湖四海的人们“既流入又融入”“既安身又安心”。

  打造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深入实施就业“五大提升工程”,做强名企名校行等服务品牌,提升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全面加强欠薪问题源头治理。新增就业9.3万人、创业1.3万人,实现在莞高校应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5%以上。我们要把就业优先全面落实到位,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托举起千家万户稳稳当当的幸福。

  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加快市中医院骨伤科研究中心、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楼及TID项目建设,争创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优化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不少于500宗,探索设立临终关怀服务中心,每个镇街至少建设一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示范点。推动银瓶新区等公租房配租入住,筹建保障性住房3000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民生从来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要以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为带动,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多措并举破解群众“停车难”“堵车烦”问题。坚持建管并举、管出效率、管出安全,开展停车资源普查,实行均等服务、规范收费,推进三大森林公园等停车项目落地,打造不少于100个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社区),开放共享不少于5000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位,新增不少于8万个停车位。开展不少于240公里的交通综合整治,新建改造20座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1500公里非机动车道,完成不少于80个堵点治理。推动公交运营主体全面国有化,推广响应式停靠模式,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市。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纪念虎门销烟185周年为契机,盘活文旅资源,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名片,充分展示觉醒之门、英雄之地的文化内涵。加快市博物馆新馆、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新东莞体育学校等重大文体设施建设,每个镇街建设不少于2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文化场馆联盟式发展,丰富“书香东莞”“博学东莞”“育美东莞”“爱乐东莞”等品牌内涵。整合莞香文化游、研学游资源,推动莞香产业创新发展。承办国际篮联三人篮球等高水平赛事,利用城市“金边银角”打造市民举步可达的潮流运动场景。

  深化平安东莞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基本消除2023年及以前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存量,严防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深化“全民反诈”格局,做大做强高质量东莞义警队伍,努力实现违法犯罪警情、刑事立案、交通亡人数“三下降”。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有序恢复耕地1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800亩,确保播种面积不少于3万亩、产量不少于1万吨。持续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完成200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平急两用”5个示范项目,动工建设应急消防救援训练基地。统筹化解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加快军民科技融合,力争国家级国防重点学科转化中心落户东莞。开工建设全市首个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加强“智慧海防”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九、立足解决问题干成事,努力当好千万人民的服务员和攻坚克难的实干者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完成金融、科技、政数、农业农村等机构改革,不折不扣抓好省委巡视整改,推动反馈问题“见底清零”,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主题,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在全社会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共同唱响东莞经济光明论。

  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政策服务免申办,推出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推广镇街政务大厅审前服务区建设,提供“一个标准、一套流程、一次说清”办事体验。以12345热线为主渠道,推动与110、城管、基层治理平台等系统连通,健全接诉即办、首派责任等机制,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打造便捷、高效、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

  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动集体资产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城中村改造等领域立法,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全面推动“八五”普法。依法依规做好“五经普”,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建设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廉洁政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领域专项监督,加强国企的预算监管和绩效管理,健全巡察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深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整治,切实防范廉政风险。

  树立用行动答卷、用结果说话的鲜明导向。坚持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推动各镇街常态化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清单,定期比拼招项目、拓空间进展成效。全面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和展会论坛支出,提升政府运转效率。加强市镇协同作战,统筹规范督查考核,减少层层陪会和接待陪同,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帮企业解难题、到一线抓落实。

  各位代表!巍巍旗峰山,滔滔东江水,见证了莞邑大地一代又一代人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光明之路、奋进之路,始于足下,系于你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道,坚持品质追求,弘扬实干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不断续写新传奇、绽放新精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名词注解:

  专精特新“小巨人”:指业绩良好、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明显的中小企业,通过培育成为行业中或本区域的巨人。

  七大战新基地:指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三大手机:指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品牌。

  企业直通车:指依托12345热线工单系统,建立全市重点企业问题诉求直达通道,着力解决企业跨领域、部门、层级的重点问题诉求,实现问题诉求闭环跟踪管理。

  “企莞家”:指由市工信局开发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申报、问题诉求处理、项目全流程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百千万工程”:指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指在南城、厚街交界区域打造1个城乡融合综合片区,打造长安、洪梅2个典型镇,打造中堂潢涌、凤岗雁田、南城石鼓、东坑丁屋彭屋黄屋、万江滘联、茶山南社、塘厦凤凰岗7个典型村,开展镇村规划提升、绿美城乡建设、村容村貌提升、城中村改造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省内对口帮扶协作9大行动。

  “五外联动”:指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

  学前教育“5083”任务: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83%以上。

  健康副厂长:指由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医务人员兼职担任副厂长,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服务。

  BNCT治疗:指中国散裂中子源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之一。BNCT治疗中心大楼项目位于东莞市人民医院,项目建成有利于提升我市治疗恶性肿瘤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视频办”:指群众使用电脑、手机或“莞家政务”自助终端与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

  八大传统产业:指传统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玩具、家具、化工、模具、造纸、包装印刷八大产业。

  “四沿”:指沿重要交通线、沿重要风景区、沿边界廊道、沿城市周边。

  “三线”整治:指规范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三种户外线缆架设,逐步推进管线下地工作。

  “四小园”:指因地制宜利用闲置地、边角地、插花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

  6个整治提升类示范项目:指莞城横坣,东城横岭,南城石鼓、袁屋边,万江龙湾、拔蛟窝6个城中村改造重点示范项目。

  “黄金双轴”:指东莞大道时代发展轴和鸿福路山水文化轴。

  “科普430”:指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中开展科普活动。

  “3 4”中职本科衔接培养:指引导重点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实习安排,推动学生不需参加职教高考即可贯通就读三年中职、四年本科,毕业后可争取留在重点企业工作。

  “五大提升工程”:指“技能人才之都”深化工程、“就莞用”服务体系优化工程、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提质工程、“就莞用”信息平台升级工程、创业带动就业提效工程。

  “五经普”: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