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乡村 共绘振兴画卷
“曾书记,今年的补贴啥时候发啊?”
“小曾,今年这个重阳节的活动还挺有意思。”
“苗苗,你中午来我们家吃,今天上街割的牛肉怪好。”
从曾书记,到小曾,再到苗苗,变化的不止是称呼,还有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2022年11月,曾智苗从河南省淅川县融媒体中心选派至大石桥乡东湾村担任第一书记。为了尽快熟悉村情,在接到第一书记通知的当晚,她便驱车前往,开启了寻路之旅。
寻成长之路 与村民心贴心
从县城出发,沿着011县道驱车半个小时左右,便来到丹江湖畔的小村落——东湾村。这美丽的湿地村,房舍整齐,错落有致,背靠连绵起伏的伏牛山,南临美丽的丹江湿地。
“以前到谁家都得先自我介绍,现在不需要了,到谁家串门都能聊起东家长西家短。这些变化的原因是我和他们越来越熟悉了。”从驻村那天起,曾智苗就把自己当做“东湾人”。
这两年,她和村民们干在一起,想在一起,用真情换真心,办好村民的每件小事,也享受着来自他们的关爱。发烧了,邻居送来中药汤,一日三餐都跑来问这顿想吃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一刻,驻村书记和村民迎来了双向奔赴。
寻发展之路 探索产业新篇
“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这样做行不行?”曾智苗常问自己。从刚驻村的陌生,到如今谈起东湾村“如数家珍”。东湾村的田野上,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东湾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柳编产业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县内大型节会大石桥柳编的展台总是能听到“手真巧”的夸赞;贾洼大樱桃种植基地的大樱桃今年已经供不应求;大同社区的伞加工车间订单不断;村里购置了一套中药材加工机器,中药材收购加工的名声初显。
她利用自己宣传工作的优势,借助融媒体中心的平台,通过新闻、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多平台推出《小杞柳 大产业 助民富》《传承草编工艺 编织幸福生活》《一根棍上开出樱桃花》《这个五一,就去大石桥吧!》等短视频及新闻报道,宣传东湾村的产业亮点和湿地风光,助力打响丹江湿地小镇的品牌。
但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打破了这些宣传营造的“氛围感”。
2024年6月11日,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鸟儿落在合欢树上的照片,本来是想知道是什么鸟,恰巧被村里收购中药材的郭令伟看到了,问她哪里有合欢花。于是,她又紧接着把收购合欢花的信息发在朋友圈、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网友们热情回复。最后,通过网络平台联系到一位大姐,收购了二十多斤品质不错的合欢花。
“这件事情并没有让我感到开心,反而更迷茫了。”这些宣传有多少转换到线下了呢?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这成为摆在曾智苗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寻振兴之路 共绘美好蓝图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村子的老百姓,要思考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发展问题,更是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她第一次找村里的老支书请教时,村支书郭丰岗对她的谆谆教导。这段话一直写在她的驻村工作日志扉页上。
东湾村通往湿地有一条路,道路两旁是成片的杨树林,穿过杨树林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有沙丘,浅滩,河塘……美丽的湿地资源保留着自然最原始的面貌。在她看来,这条路,不仅仅是通往湿地的道路,更是一条引领东湾村走向繁荣、走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乡村振兴,到底振兴什么呢?于东湾村而言,需要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人的问题。村里生活单调,守着湿地却没有没有人气。线上那么多宣传却没有落地,转化成村民的收入。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附近的崇德社区那水乡·水上青荷、郭家渠村近水远山成功出圈,打开了大石桥乡村旅游市场。借着全域旅游的东风,东湾村争取到了六十万的项目经费发展乡村旅游。“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村庄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绿水青山成为我们村庄的金山银山,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增收致富的路子。”对未来发展,曾智苗信心满满。(卢晋荥、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