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上市阵营持续壮大 集中三大热门领域
2025年以来,海内成本市场“A+H”上市模式扩张态势明显,不少企业相继披露赴港上市打算,涉及多个规模,“A+H”上市阵营亦一连壮大。
3月27日,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芯微”)公布,公司打算刊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连系买卖营业全部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交所”)主板上市。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向《证券日报》记者暗示,纳芯微通过H股上市,可以或许打仗更普及的投资者群体,有利于筹资、优化管理布局、进步运营透明度,加强市场对其恒久成长信念,助力企业在环球半导体规模成长。
聚焦三大热点规模
经梳理,“A+H”上市案例多齐集在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三大热点规模。
新能源行业在“A+H”上市趋势中示意突出。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月22日公布,打算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今朝,公司已礼聘毕马威管帐师事宜所作为港股IPO的审计机构,正筹办相干资料。
环球锂电龙头宁德期间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起劲筹办赴港上市事件。3月25日,公司取得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境外刊行上市存案关照书,从存案受理到获批仅用时25天,揭示出高效的审批服从。按照通告,公司打算刊行不高出2.2亿股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有望成为连年来港股市场局限较大的IPO之一。
半导体规模的企业也在起劲机关“A+H”上市。自2013年创立以来,纳芯微成长敏捷,在模仿芯片规模取得必然成就,并于2022年乐成上市。此次操持赴港上市,公司意在拓宽融资途径,推进国际化计谋,晋升环球半导体市场竞争力。另外,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半导体企业也在起劲筹办,祈望借助“A+H”上市在环球半导体市场竞争中取得上风。
高端制造规模的领军企业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本年开启了“A+H”上市历程。
萨摩耶云科技团体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证券日报》记者暗示,将来“A+H”上市企业的数目在上述三大规模中有望保持增添。政策方面,相干政策出台为企业跨境上市提供精采情形;行业需求方面,这些规模远景辽阔、资金需求大,“A+H”上市可以或许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国际化需求方面,“A+H”上市有助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晋升知名度和竞争力;市场上风方面,A股估值高、活动性强,港股市场拥有国际化的投资者基本和成熟的成本市场情形,企业“A+H”上市可实现两地市场的上风互补。
泛起四大特点
记者在梳理连年来“A+H”上市案例后发明,其泛起出四大特点:头部企业引领、融资与国际化并重、政策支持敦促、上市方法多元化。
市值较大的头部企业在“A+H”上市中起引领浸染。美的团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团体”)2024年乐成在港交所上市,募资超300亿港元,制止3月28日收盘,公司A股总市值5888亿元,H股总市值5848亿港元。同样,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控股”)作为快递物风行业的龙头,成为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
中京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向《证券日报》记者暗示:“这些头部企业依附行业职位、品牌影响力和红利手段,发动行业成长,吸引更多企业效仿,为成本市场增加活力。”
余丰慧以为,头部企业“A+H”上市后借助成本市场上风加速成长,对中小企业来说,机会与挑衅并存。头部企业上市,一方面,晋升行业存眷度,吸引资源,为中小企业缔造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加剧市场竞争,促使中小企业寻求差别化竞争或相助,实现配合成长。
融资需求与国际化计谋是企业“A+H”上市重要动力。郑磊暗示,从融资角度看,企业通过“A+H”上市,可以或许吸引内陆和国际投资者的资金。港股市场资金来历多样,再融资制度机动,审批流程相对轻盈、耗时较短,企业可按照自身需求和市场环境,在两个市场选择融资方法与机缘。在国际化计谋方面,香港成本市场毗连环球,企业上市后,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对接国际资源,晋升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记者相识到,“A+H”上市历程中,企业可选择“先A后H”“先H后A”“A+H同步”三种模式。“先A后H”常见,企业先在A股上市蕴蓄成就和影响力后赴港上市,如美的团体、顺丰控股等;“先H后A”较少;“A+H同步”对企业气力和筹办要求较高,将来或有更多企业实行,富厚成本市场生态。
郑磊以为,“A+H”上市企业需应对汇率颠簸和两地法令禁锢差别挑衅。企业可运用套期保值器材打点汇率风险,成立切合两地礼貌的内部合规系统,增强与两地禁锢机构雷同,实时相识政策变革,保障运营不变。
“总体而言,‘A+H’上市一连扩容,为企业成长带来了新机会。”林先平暗示,将来,跟着更多企业插手“A+H”上市队列,A股和港股市场的联动性将进一步加强,敦促成本市场迈向更高程度的开放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