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友盟+CEO朋新宇:大数据赛道会越来越宽,同时也会越来越头
时至今日,再没有人怀疑大数据对企业的意义。从2005年大数据前身Hadoop项目的诞生到现在,这一行业已经走过14个年头。
14年里,从散落的碎片化到集成的智能化,大数据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底层技术陪伴了无数新经济公司成长,同时也挖掘出许多创业机会。
友盟+就是一家诞生在此背景下的公司。从2009年由蒋凡创立其前身友盟,到2013年被阿里收购。再到2016年,友盟、中文网站统计分析平台cnzz及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缔元信合并,“友盟+”诞生,这家公司迄今已累计为180万款App、815万家网站提供了9年专业数据服务。
2019年或许是个特殊的时点。当各种“寒潮已至”、“红利将近”的论调甚嚣尘上,精细化运营成了许多企业对抗寒冬的方式之一。而大数据作为精细化运营的手段,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在由友盟+主办的2019UBDC全域大数据峰会上,36氪采访到友盟+ CEO朋新宇,探知了他对目前大数据行业的观察。
在朋新宇看来,目前许多企业对大数据的利用仍处于“知易行难”的阶段。即使大数据的概念已出现14年,但其使用痛点仍存在于许多行业中,如对中小企业而言,数据化建设仍具备高门槛,缺少体系化的数据认知、数据化建设成本高、自建数据中台周期长等问题。“很多公司存了很多数据,但是用得好的非常少。就像把很多矿石存在家里,但是那个只是石头。”朋新宇说。
他认为像友盟+这样的大数据服务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将数据“点石成金”。和业内其他角色相比,友盟+拥有阿里云的商务乃至技术支持、获得了大数据管理标准的认证、发掘并培养了将行业经验与数据经验结合的人才,这些都是友盟+加持客户的方式。
同时,朋新宇也不否认竞争的存在。他觉得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数据公司的入局会让“赛道越来越宽”。但在赛道愈发宽的同时,整个行业格局也会更具备头部效应。“因为真正的大数据能力、认知和技术最终还要靠人才体系。有非常强的闭环和运转体系后公司才能够去聚集顶尖人才,才会越做越强。”朋新宇说。
以下是访谈部分(经36氪编辑):
用好数据的三个层面:意识、技术、服务
36氪:今年市场遇冷,很多企业开始精细化运营,“用好数据”的要求或许更高了,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朋新宇:遇冷和资金收紧每一年都在讲,但越收紧是越有机会的。现在整个互联网领域,有一些方向其实很清楚。整个国家都在提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升级。其实背后毋庸置疑的就是如何去用好数据。
用好数据其实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是意识层面,就是我们怎么理解数据,怎么和业务嫁接,而不仅仅把数据当成一个报告,一个PPT或是一个报表。数据是一种能源,不是一个外挂,它是整个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或者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CEO也好或者公司的产品也好,都要带入这个东西。
第二个是技术意识。因为现在以及未来,很多原来不被数字化、不被在线的一些业务都在线了。那这个背后对技术带来的挑战是什么?首先是采集的这些数据如何能快速地变成有效组合,这些组合背后剧增的数据量如何快速存储计算。同时在这么大的数据量和平台体系下,如何能快速地输出给业务,这都是需要一整套的技术体系,和原来PC时代是不一样的。
前几年局部数据非常稀疏,单点来看价值有限,比如家、车、办公室里的数据原来都是分区的,但未来一定会有技术或者方法能把人们在车上的行为、开车路线的偏好和整个城市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生活体验。很多公司存了很多数据,但是用得好的非常少。就像把很多矿石存在家里,但那个只是石头,你存了满屋子矿石,其实里面的黄金可能就那么一克,如何把它变成黄金,这个能力就是技术。
第三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就是如何能把你现在的数据和技术变成产品和服务,最终服务客户。如果客户感知不到,再高大上都是没用的。所以不管在数据、技术、服务还是产品领域,不管是寒冬、转型还是资金缩紧的问题,越如此我们越要练好内功,为寒潮后的开春做准备。
36氪:你觉得现在很多企业有数据不会用,怎样的标准能说明这个公司会用数据?
朋新宇:第一,还原历史。公司大了以后你也许不能那么清楚地看到昨天或者上个小时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数据是客观的,但是数据有不同的角度,你不知道哪个角度对,这个里面必须要用非常强的分析体系和建模思想。用正确的方式还原历史。
第二,看到未知。当企业变大,比如超过了十万的DAU或者百万DAU,会有非常多的用户来用你的服务。如何快速知道用户痛点和期望点,就要去发现未知。找到未知的机会就是抓住下一个风口的机会,这一块要用到非常多的安全等模型。
第三,我们如何去创造、改变未来。创造是个虚幻的东西,未来我们可能知道些历史,也能发现未知,但是你不做干预,不做一些动作的话,未来就会朝着自然而然形成的路走。我们今天要用数据的力量把未来可能存在的不好的因素,或者一些期望的因素通过数据提前布局。
在这三个层面,其实第一个层面有很多的行业在做,在这方面我们有非常强的数据化运营和服务。第二块有算法,也有很多基于AI方式去做的服务,比如洞察风险、作弊以及刷量等。第三,未来如何能够面向增长,面对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群体没有千篇一律的,就是用人的智慧和行业的智慧。这些年我们在体系里面培养了一批懂行业懂客户的大数据人才,这个我觉得才是至关重要的。
36氪:你提到行业越收紧大家越有机会,那友盟+抓住了什么机会?
朋新宇:今年年中提出友盟云,这就是我们看到行业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遇冷只是相对而言。第一,所有的客户都会变成数字化的客户,所有的APP、网站、创业者都是基于数字体质上的创业。
第二,所有创业者的基础设施层都架在云上,没有哪个客户创业说自己现在去买一堆服务器放在机房里,都是即开即用,买一个阿里云的账号然后去用他的服务。
第三,大家希望能被更多的加持,能被更多的生态加持。比如一个新店开业、选址,原来靠经验,靠买传统公司的一些报告分析做,现在他们希望能够在整个生态里面得到一些服务。
所以我们也提出友盟云这样的概念,友盟云有两个层面的东西。首先,本身友盟+这个平台9年的积累,有非常多的客户,很多客户基本上都是和我们走了9年。
第二,我们背后有阿里云的技术加持,这就是结合。在大会上我们也宣布,将整个友盟云的数据能力、客户能力加上阿里云的基础技术能力形成战略级合作,比如技术加持和补贴优惠等。这也是我们在遇冷的情况下希望能给客户更大的利好,让大家在这个寒冬走得快捷。
传统企业迁移到云,窗口期非常短
36氪: 2019年友盟+提出了云上数据,为什么是今年?
朋新宇:倒没有刻意说为什么,整个市场在这里,客户在这里,和阿里云的节奏恰好一致,正好到这个环节碰上了,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间点开始。
当然在2019年,你能看到这个市场越来越规范,对很多P2P公司或者这些大数据公司非常严厉,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样才会让大家真正钻研技术、提高创新力,将原来发展不对称的地方提升,真正让社会得到好处。我们未来会对大数据领域越来越规范,而且我们拼的是智慧,拼的是对这个行业的洞察,我觉得这是大的变化。
当然也有很多人问,说打通会有隐私、安全这些方面的不利因素。但其实资金链越缩紧,或者大家越紧张的时候,其实人们越会对很多事情不冒险,不会激进。而且,越是做得大的公司越要坚持底线。所以我们一直在倡导真正去用技术、先进的方式、理念去引领这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变革。我们坚决抵制灰色、打擦边球,这些客户我们不会和他合作。行业里的领头羊企业一定会承担更多,因为头部企业要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多正向的东西。
36氪:关于上云,你觉得现在市场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了吗?
朋新宇:不管企业发展的快慢大小,以后大家一定会上云,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其实背后对应的是每个企业自己构建技术平台,这带来的变化是如何让传统企业的IT成本投入和人才投入快速迁移到云上,这是很大的挑战。而且这个窗口期非常短,也许会在未来一年里发生非常多的变化。
我觉得一些传统行业或者传统转型企业不要犹豫,要快速转型。在云技术这里,哪怕是创业第一天的公司和别人做了十几年的公司,也真的是在同一个技术起跑线,这次变化是原来前十年、二十年都没有的变化。
我们也见过一些客户还比较犹豫,因为他们仍旧对大数据将信将疑或者思想上还没准备好,说白了总要让他看到这个行业里的隔壁老王都做的比较好,一定要有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取决于不同Leader的敏锐度和觉悟性。
有些觉悟可能一夜之间发生,但有些可能你再怎么催生,他也觉得自己要坚持自己的认知。我觉得后者可能会错过窗口,虽然不会按兵不动但他会错过那班车,会晚。
36氪:在你的观察里,服务传统行业客户和互联网客户仍存在差别吗?
朋新宇:传统行业的客户,有些经验和方法还要研究和借鉴。传统行业会和海外咨询公司形成合作,但与咨询公司合作后经常输出一个报告就结束了。这对我们来讲只是开始。我们首先对这个行业进行诊断,第二步还要有解决方案。比如你是获客拉新的问题、生产效率的问题,还是企业员工的效率问题,以及当企业大了之后,成本、供应链的问题等,都要根据前面那些方案将产品组合地落地。
这还不够,也有一些公司会卖产品比如ERP等。但我们觉得要让这些传统企业真正插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翅膀,必须要有一支人才队伍持续运营数据。我们同样也会提供培训和服务帮助企业,让它慢慢长出这种能力。另外我们还有生态合作伙伴,客户可以购买服务和寻求运营支持。我们有一套从咨询、产品购买到服务的完整体系,也是完整的服务。
赛道会越来越宽,聚集效应也会愈发凸显
36氪:今年是友盟+成立的第九年,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你觉得这九年里的变和不变分别是什么?
朋新宇:其实哪一年都在变,哪一年都会看到当年的变化,特别是这几年越来越好,整个行业的市场在变好,包括国家层面开始推进大数据立法、大数据政策,政府一些机构都在推进数字经济,这些是整个行业积极的、正向的因素,而且积极因素背后,也有更多传统企业一夜之间转变过来说要数字化。
最近有家做汽车租赁的公司来参会。他说我有钱,也有客户和车的整合能力,但我今天没有办法做数字化,不懂新零售,所以我来取经。这就是环境让很多原本不明真相的群众一夜之间(转变),比我们教育要好太多了,这是整个市场的力量,我觉得这是向好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技术的变化,技术越来越普惠,成本越来越低。在这些变化的背后,现在做APP的成本要低的多,也快很多。
第三是所有企业的运转环节全部被数字化,原来只是局部的一个企业,做了APP在线上,其它东西还在线下。当所有东西都线上化以后,原来APP只是一个企业的N分之一,现在是它的全部了,通过这个APP就能把所有的链条串起来,这背后需要一整套大数据的运营和运作体系。
换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今天的数据中台。数据中台不是APP,也不仅仅服务一家企业,而是以业务为中心,不同渠道、不同来源、不同客户的数据构建成的数据中台体系,成为企业运作里一个非常关键的组织能力,让它去赋能不同的行业和前台业务、客户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大的变化。
36氪:成立9年,你觉得友盟+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朋新宇:如果说最核心的竞争力,我觉得有三个东西。
第一是公信力。友盟+很早就进入了这个市场,品牌和公信是花钱、花时间买不出来的。这是这9年的耕耘,不管未来做5G也好,还是做IOT也好,只要在这个领域里做数据的,我觉得友盟+还是首选,这是核心的第一点。
第二,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有核心的标准。比如现在数据采集的一些标准,再比如今天我们在移动市场上的数据分析标准,这些标准体系的构建能让这个市场变成有序的玩法。
第三,最核心的是我们有180万的APP客户,这是我们最大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用实际行动使用友盟+平台上的服务,才能塑造今天的影响力、口碑和行业标准。
36氪:去年的一次采访,你说友盟+的竞争对手越打越多,因为很多人工智能的数据初创公司也进来了这个赛道。一年过去了,关于竞争你有没有新的看法?
朋新宇:第一、人工智能大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赛道越来越宽。各个行业的进来都会叫大数据公司,这种公司越来越多会让传统行业转型不寂寞。
第二,虽然从大面积上还是会越来越多,但一定会越来越精和头部化。因为真正的大数据能力、认知和技术最终还要靠人才体系完成。在实践和训练过程中,有非常强的闭环和运转体系以后才能去聚集顶尖人才,聚集头部人才公司才会越做越强、越做越大。
所以总体趋势一个是赛道会越来越宽,另一个还是聚集效应。头部的公司会越来越集中,技术、算法、人才都是越来越集中的。就像刚刚提到有行业经验和大数据经验的人才,又懂行业又懂数据,正好完美的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是最好不过的。这很难得,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积累,才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关于观察+
如果想和36氪《观察+》的编辑小姐姐以及上万氪友们近距离交流,欢迎添加氪君微信:hello36kr,加入我们的社群,一起学习玩耍。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行业与新商业世界的热点话题息息相关,并且正在寻求报道,欢迎带着简介联系我们(联系人:龙真梓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