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大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探索
11月26-27日,36氪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2019WISE新经济之王大会,大会下设13大会场,邀请超百位新经济社群的代表,共同关注新技术、新场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与融合,连接初创公司、互联网巨头、投资机构、地方政府、传统企业等市场参与主体,聚焦那些脚踏实地、以梦为马的未来产业之王的成长和成熟。
圆桌论坛现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生存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大公司,都面临着创新这一永恒的主题。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寻找有效创新路径,未来创新有何趋势,如何去推动创新的执行,创新之路上有何经验可以借鉴,为探讨企业未来创新发展之路,大会举办了“开放式创新”主题论坛。
该论坛由36氪创新咨询总监陈宇阳主持,邀请领英中国解决方案及服务负责人王欢、Abeam Consulting初创与创新解决方案负责人林能为、华兴资本副总裁奚星捷、群邑集团社会营销内容负责人李寅腾和Frog Venture中国区负责人黄宇令五位嘉宾,分享他们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本、消费、产品与模式设计五个领域推动创新发展的精彩观点。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经36氪整理发布:
主持人陈宇阳:大家好!我是36氪创新咨询的陈宇阳,36氪创新咨询是服务大企业开放式创新的专业咨询机构,在过去的3年里,我们服务了7个垂直领域,31家世界500强公司,与超过两千家初创企业共同探讨创新的发展。
产业创新是今年整个创投圈的一大焦点,在传统的大企业世界里面,这个方向被称为开放式创新,昨天我们在WISE大会上也发布了中国开放式创新的观察。我们提出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本、消费四个市场,以及产品与模式设计,五个模块统筹开放、协同共进的开放式创新框架。那么今天我们也有幸请到了这五个领域的行业专家和我们一起分享开放式创新带给企业未来的发展。
首先有请王总给我们分享一下在人力资源市场创新的方向和趋势。
王欢:好,我先分享一下,在人力资源这个领域的一些创新方向,其实刚才我们几位嘉宾也都谈到了,在资本市场上,人力资源其实一直是投资的一个重点方向。那么从LinkedIn的角度,首先,我们能够看到人力资源这个市场上,创新的整体市场规模其实是一直在增长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也能看到,在科技应用方面,特别是AI、大数据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应用,比如说AI对于我们目前的人力资源整个管理流程当中的应用,一些简历的筛选匹配,然后包括在组织过程当中的一些流程的优化,包括通过数据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有前瞻性的趋势,这些功能实际上都是我们这些年比较常见的一些创新的方向。
此外,从创新模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它逐渐地发生转型,从点到面。过去我们只看到针对一个功能,或者是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但是现在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企业希望做到整个管理链条的打通,因为有更多的数据,包括每一环的数据对于后面这一环的意义,其实对于整个组织来讲更有价值。所以说我们能看到现在创新的方向,从过去的一个点,一个功能,逐渐转向到面,一直到覆盖整个人才管理生命周期的这样一些功能的创新。
主持人陈宇阳:感谢王总,我们下面有请林总为我们分享一下在技术市场看到的创新方向和趋势。
林能为:好的,非常感谢!首先谢谢36氪这次的机会。我这边是服务于咨询公司,但是其实过去的几年我一直是一个创业者,我想对于创业者来说特别挑战技术创新,这几年我们很明确的感觉到几个方面:
1、技术逐渐的去中心化。事实上过去伟大的创新,以及重要的技术会从大企业的实验室当中产生。而其实近年来,我非常喜欢分享的一个故事是,近几年来在美国的一个工程师,他的女儿生了病,当时医疗费是非常贵的,但是他通过网络的社群上能够找到同样几百个家庭跟她有同样问题的一群工程师们,然后共同的开发出了一个非常便宜的解决方案,可以协助他们的小朋友们解决这个病痛。所以我觉得这样子的事情,这样子的案子是在不断发生的。
2、技术交流的全球化。我们过去在Abeam Consulting服务的客户,可能在不同国家专注于自己国家特有的技术,但是现在我们承接了许多海外的企业,他们都非常期待能够跟中国的初创团队有所交流。甚至针对特定的技术来进行合作,所以这也是我们观察到的另外一个趋势。
主持人陈宇阳:谢谢!下面有请华兴资本为我们分享一下大企业在资本方面创新的趋势。
奚星捷:华兴是一家专注于新经济领域的金融机构,我们从2005年创立开始,到现在有十几年的历史,我们整个投行服务覆盖也是从私募融资,一直到并购,然后到上市,我们有自己的投资平台,也在布局财富管理。我们基于整个投行的服务链条延伸我们服务的深度,以及对新经济的理解,应该在业内还是首屈一指的。
今年整体来看,不光是大企业,整个资本市场有几个明显的变化:
相比对新技术的期待,行业可能越来越少的去谈一些模式创新,某种程度上,大家可能觉得,现在不管是从人口也好,或者移动互联网整体渗透率的增加,需求侧的底层红利可能越来越少。大家转向去看一些供给侧的潜在的可能性。
不管是传统领域的大公司,或者很多新经济的公司,很多创新本质上跟现在供给侧的变化有很多的关联。
我们观察到,整体资本市场今年比较大的趋势,一个是下沉,很多行业从一二线城市慢慢地往下沉到四五线的城市。而且下沉市场由跑马圈地阶段向精细化运营阶段过渡。头部玩家转向多元化产品矩阵,加快自身商业化进程,由核心产品出发逐渐精细化产品矩阵或扩展自身边界,提升不同细分用户的粘性,进而提高自身商业化变现效率。
第二个,我们其实也看到了更多和产业的结合。今天可能纯粹的消费互联网,大家会觉得没有太多机会,但是互联网对产业侧的改造,通过技术赋能和产业协同提升效率,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因为整体的传统产业的存量是非常巨大的,这些领域的效率提升同样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还有一个,资本层面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今年我们发现有两类资金可能会比以前更加活跃,一个是国字头的资金,它背后有很多国企做LP或者带着产业政策导向,我们看了很多产业引导性质的资金进入到市场。第二个是产业资本,大企业也在不停地增强自己的创投部门,或者增强自己战略部门的资本能力,寻找自己领域当中一些投资和整合的机会。
主持人陈宇阳:好,下面由于群邑集团集团李寅腾老师为我们分享一下在市场营销领域创新的一些方向。
李寅腾:因为我们群邑集团的特殊性,所以我们总能走在市场前沿,能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市场洞察数据,我们服务的客户也很好。在我们看来,我们觉得越来越明显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渠道的创新,在原有传统的营销渠道之外,有哪些所谓的新的市场增量,或者新的市场增长点和机会点存在,这是一部分。
还有另外一部分,内容的趋势化有一个很明显的征兆出现,就是对于我们来讲,不像传统几年前去做的一些广告采买,只要有大的曝光,大的流量团,你只要把你想说的去告诉消费者就可以了,而更多的是,要说到消费者想听的,和怎么利用这些碎散的时间,APP端也好,其他的渠道端也好,来整合达到更有效的推广。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明显的区别。
这个内容化有很多种,大家也知道,最近在无论是短视频、直播,只要是内容化的平台,以及以前一些像爱奇艺、优酷这种大的视频媒体的提供方都已经逐渐转型做自制剧、自播剧,都在往内容化趋势在转,这是一个趋势。
无论是KOL,还是KOC,在我们看来都是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有理,它既然诞生就是不同的沟通方式和不同的圈层文化,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一个看到的是渠道的拓新,一个是内容的方向。
主持人陈宇阳 :下面有请Frog Venture中国区负责人给我们分享一下产品和商业模式设计方面创新的趋势。
黄宇令:非常感谢36氪的邀请,我也简单介绍一下Frog Venture。 Frog Venture它是一个今年刚到50年的设计公司,如果大家有听过或者熟悉的,可能是因为我们在80年代的时候是乔布斯最钟意的一个设计公司。
讲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几个趋势,我觉得主要分享几点。第一点,我们现在看到设计从一个技术变成了一种思维,就是我们不仅仅去想设计是能去把什么东西变成更美,我们更多的会去想,就是设计这种思维我们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这个会牵扯到,不仅仅是设计师在学设计思维,CEO,各种战略层面的一些管理层都会开始去学,我觉得这是第一个趋势。
第二点,我们看到就是从产品还有服务设计,我们以往可能会更关心的是,这个产品或者这个服务体验怎么样?设计怎么样?还是从一个产品思维去想,但我们现在会根据一个消费者体验的路径,去想这个产品。就像我们刚才我们在看耐克的视频广播,一双鞋它的一个体验不仅仅是穿上去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我还要去想在整体购物的过程当中,我选一天到货还是两天到货都在这个消费体验里面,这也是马老师讲到的新零售消费体验。
第三点,我觉得现在设计是一个全动员的活动,因为它其实是牵扯到从营销端,到体验端,到最终的一个跟踪用户的反馈,所以它会包含各方各面,就是从IT部门,到产品部门,到CEO,到各方面的一些部门,其实都要牵扯到里面。所以我觉得现在设计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它变成了一个全动员的事情。
主持人陈宇阳:谢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各位大咖分享一下大企业在您各自关注的领域该如何去推动这些创新的执行,有请王总!
王欢:好,我就从人力资源领域介绍一下大企业是如何推动的。从我们的观察来讲,我分享这几点:
第一个,从大企业来讲,对于创新以及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智能化,创新实际上就是从工具上来实现转型。其实我上周的时候在深圳跟特别多我们中国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在沟通的时候,大家都在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企业在不断的创新过程当中,以及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怎样通过工具来提高我的组织效率?怎样发出更多的声音,能够提高我们组织的效能?我们员工人数到几十万或者到上百万的时候,发展到很多国家的时候,怎样来管理这样的一个组织?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具才能实现,这是从工具上来讲。
第二个,我想说不管对管理者还是整个企业,实际上对于创新来讲,我们有很多解释,特别是很多大企业,传统企业,但是为什么效果不好呢?比如说硅谷很多创新的企业,它其实是有很多的文化上的因素可以使这个创新发生的。比如说对于技术人员的这种重视、尊重,对于不同的观点的尊重,以及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鼓励。比如说我们常说,任何创新其实都是有风险的,那么如果说在一个传统文化环境当中,创新就意味着有可能会失败。当员工有这样一个想法的时候,可能就会阻碍一个创新的产生。
还有一个例子,中国很多管理者讲我们要的就是铁军,我们要的就是对我们文化高度认可的人,但是事实上如果没有多元背景的人才加入你的组织,你不鼓励这种不同文化的发声,不同人的发声,创新的内容一定很难产生和形成。
第三个,从管理的方式上,其实要想创新,很重要一点是作为管理者要有一个前瞻性的视野。所以对于管理者,比如通过数据,或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能够鼓励有价值、有意义的方向产生,包括在内部无论是从组织上还是从人才上来进行培养,如果没有这些前瞻性的视野和能力的话,我觉得这个创新也不可能会发生。这是从人力资源角度上我的看法。
林能为:我在这边针对于大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特别技术市场上面,从整体上来说,特别是亚洲的一些跨国企业的动态,主要是分成两块:
第一块当然是不断的探索,不管是新型的技术或者是现有技术的替代,大型的企业会通过一些途径来了解新的科技的趋势。无论是36氪的平台、资料库,还是加速器、孵化器,参加路演以及新的初创团队,而这样子的只占了一部分。
第二块,稍微少一点的,我们把它称作是融合,就是真正的挑选出合适的技术以及合适的团队一起合作,那我提出一点小的建议:
第一,不要害怕风险。因为无论如何采用新的技术,拥抱创新跟初创团队一起合作,都会有风险,但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是应该勇敢去尝试的。
第二个,找到对于公司合适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也分享一下,我觉得在现在的,特别是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有的时候不止要考虑到商业利益,还有人类的利益。其实人类的利益其实有的时候更重要,在科技创新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到它的可持续发展性,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观点。谢谢!
奚星捷:我们跟创业企业和大企业都走得比较近,我有个观点,其实大企业做创新是非常难的,不然我们也不会看到有这么多的创业公司在人们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跑出来了,例如今天的拼多多、当年的美团,都是在大家觉得不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创新跑出来的。
海外也是一样,企业服务的创业公司很多是从大公司出来的人做的,但大公司自己做同样的事情却没那么容易,所以创新这件事情对大公司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资本角度看,怎么去破局,其实还是有不少可能性的。
第一个,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在股东层面推动创新,这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重的一种方式,涉及到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的变化。最近的几个案例,比如说百丽的私有化,格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都是在股东层面的变化来实现公司转型的尝试。但是相对来说会比较难,也比较重。
第二个,是通过投资和并购来实现业务创新。很多大企业成立了自己的战略投资部门,核心在于,要梳理自己的战略,找到自己的能力边界和业务边界,哪些在核心能力圈里需要并购补足的,哪些可以通过投资合纵连横的。比如阿里和美团,做并购背后的战略驱动就很强,不停拓展自己的边界。阿里不断在新零售领域投资、并购,美团也是同样的,去年我们帮助美团并购了摩拜,增强了它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核心是,如果通过内部组织创造一个完全创新的业务模式比较困难,核心的边界之中可以并购,核心的边界之外可以投资。
第三个,很多大企业里面的部门,它也会分拆。例如我们做的京东物流的分拆,它的物流能力已经很强了,它觉得不光京东用,可以把它拿出来变成社会化的物流平台。我们看到很多大企业内部都有很多不错的业务资产,通过分拆可以获得更好的业务发展和资本回报。
此外有一些跨国公司,会考虑把中国的业务做分拆。因为中国市场跟欧美市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把中国的业务拆出来,引入中国的产业伙伴或者外部投资人,也是考虑通过一些资本的运作,促成业务的本土化以及更多的创新。
李寅腾:我是觉得在创新这部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自己的,无论客户跟自己,还是广告主跟自己这端,从自己做起。这时候我可以分别举三个例子,比如我们某个客户在某一次推广的一个新产品的维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营销链路,而是先利用他的成熟渠道,把这个产品推向市场,先看市场的反馈,再根据市场的一些反馈,选择更合适让它扩散的方式,而不是选择传统的打一些广告。事实证明,这种营销方式对于他来讲是很有效的,但是在这里我想说,不见得这种方式是每一个都适用,但是可以尝试,这个取决于你的渠道是不是足够成熟。
2、利用外部的渠道去创新。大家都知道社交媒体比较火,在这些类似于短视频直播平台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互动属性,有些广告主就可以很好地跟消费者做沟通,然后把自己的产品线,服务等等做一个升级,这样无论对于效果还是对于品牌方自己都受益良多。在这种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无论是广告主,或者其他的成功人员,只是在新媒体做一些宣传其实是一种浪费。
3、合作方。比如拿我们自己来讲,我们无论是在创新,科技等等方面,都是有涉足的,而且每年会拿出大部分的资金去帮助广告主更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然后培养专业方面的人才。
所以综上来说,三方面各有所长,都互相有尝试,但是应该是结合的,而不是单一的。
黄宇令:聊到大企业如何创新。其实刚刚嘉宾们都提到了,我稍微补充一下。我觉得第一点首先要想明白这件事情是为什么要创新。不管是我们是设计一个新的产品,或者一套新的服务,我们最近有一个北欧的一个客户来找我们,他们在北欧他们的销量很好,但是在中国,他们可能一年只会出几万台,他们创新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就是我要增长,就是市场渗透率,这个有可能是一个产品的创新,或者一种服务的创新,所以我第一个觉得就是说,创新一定要想明白,这个是为什么?刚才也有嘉宾提到,个人的一个边界,还有能力圈,我把这个称为认清自己。
在这一点我有一个特别,可以说是以悲伤的一个故事去分享的。在十年前,在加入Frog Venture之前,在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汇丰银行。2008年的时候刚经历了一个金融风暴,我们当时全球的CEO,他说我们要往数字化转型,然后就在后面的4年,整个银行从集团层面上投了几个亿的美元,去统一我们所有每一个国家我们收购的一些系统,以及业务流程。其实事实上很多的大企业都有试过这样的项目,包括花旗银行,很多大企业都有听过。
最终这个事情是怎么结束的呢?我们在5年之后换了一个CEO,一个多亿的美元都打水漂了,找一个咨询公司告诉董事会这个事情我们不能做了。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第一个事情目标已经明确了,我们要做数字化转型,第二个事是有没有决心去做,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刚刚我们LinkedIn的同事有提到的,如果你要做一个转型,要认清楚你企业的基因是怎么样,你让原有的团队,老团队一直去安老的方式去做,现在你让他去创新是很难的。所以我总结,创新要成功我自己的看法是第一个想明白,第二个是下定决心,还有最重要的第三认清自己。
主持人陈宇阳:感谢各位今天分享的,我们今天的这个圆桌环节就到这里。再次欢迎大家初创企业、个人、专业机构以及大公司和我们共同推动开放式创新在中国的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