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流水线月最有奔头 但工厂只是生活跳板

科技新闻 2019-12-10169未知admin

  划重点

  1

  每年的7-10月,是工厂最忙碌的周期,几乎天天加班,工资也随之大涨,算是一年中最有奔头的一段时光。

  2

  年轻人们未来都志不在此,标准化甚至有些军事化管理的流水线,让他们得以在淡旺季转换之间可以更好地思索,定义下一个阶段的自己。

  3

  这两年制造业的日子并不那么好过,有的财报业绩突然爆雷,有的厂区因为加班太少甚至出现抗议,有的直接关闭了位于深圳的厂区。

  梦想向左,现实向右

  作者:骆轶琪

  编辑:李清宇、刘雪莹

  11月的一个周末,位于广州市郊区苹果产业链的某座工厂内一片沉寂。门口保安在零散聊着天,抬眼可见的厂区内草坪上不见一个人影,一般小区内也得见的休闲健身器材空置在那里。工厂墙外边的草丛处在无人管理的疯长状态,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总让人有种时空停滞的错觉。

  厂区外围,图片:21Tech

  在这家工厂上班的张奇白天休息,他穿过只闻人声、不见人影的居住区从后院走出,低着头开始导航。要去的其实是一公里距离左右的公交车站,但刚来这里一个月,对什么都不熟悉的他,去哪儿都需要手机软件帮忙。

  要见的是从深圳前来看望的姐姐,厂区内还有介绍自己进来的叔叔,这算是一个小型的家庭聚会。

  “我就晚来了1-2个月,扎心了。”他对21Tech半开玩笑说道。每年的7-10月,是工厂最忙碌的周期,听前辈们说,那段日子几乎天天加班,当然工资也随之大涨,算是一年中最有奔头的一段时光。

  来工厂已经一年多的刘力曾享受过这样的“高光时刻”。去年6月刚入职就赶上了“加班潮”,10月工资实现了翻番,那几个月,他觉得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他想攒了足够的钱后,回到家乡贵州开一家蛋糕店,更方便照顾爸妈。

  在这个厂区,白天能碰到的几乎都是当月值晚班的90后员工。他们牺牲掉白天的补眠时间选择外出,要么是为了更接近想要的生活,要么是因为爱与牵绊。

  他们家庭和教育背景不同,追求迥异,在看起来还算遥远的未来“机器代人”风潮之下,以不变的积极努力应对万变的技术迭代,最终要配得上想要的日子。

  而这片厂区于90后们来说,不是工作寄托而是生活跳板。

  逃离到新的开始李映已经有了危机感。

  92年的他在三年前左右加入这家工厂,曾亲历原公司被收购的时期。在今年4月的一天,他告诉21Tech,感觉今年同期工作量要比去年下滑了些。

  于是有了更多时间看新闻。他才知道,这可能跟苹果的业绩表现有关,传统淡季显得更加“淡”了,顺带可能还影响了厂区所属公司的业绩。

  加上频繁见诸报端的“自动化改造”新闻,这段时间他开始更多地反思和观察。“人比人真的很……”他欲言又止,思绪回到近期几个活跃的群组里。

  一位“老表”(即老乡)的公司已经把业务推到了德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那家公司还准备进一步在欧洲国家开拓业务范围。“详细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公司是做变压器相关的业务。”

  还有一位前同事做的是工控工作,一个月下来就有几万块工资,几年内就搞定了买房首付。“人家每天全国跑,一下南方一下北方,远的时候一下子又去了国外。”

  尤其是见到上一家日系股东的离场之后,李映感觉新股东对员工的待遇和管理风格有了变化。他开始想“逃离”过往循规蹈矩上下班的日子。

  最近,思维活络的李映开着刚买不久的私家车积极参加各类聚会。他加入了一个叫做“随口说美国”的群组加紧练习。“相比文科生,我觉得我们理工科其实能见到更多的世界,当然英语好空间就更大一点,但我四级都还没过。”

  他也开始寻找靠谱的编程学习班;研读管理学书籍,进而从自身经历角度,探究不同文化背后公司的发展路径选择和管理层格局,李映希望能够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知。

  相比之下,刘力和张奇都可以算是“新人”,他们很庆幸自己离开上一份工作的选择,并准备在这里好好培养专业技能。

  图片:图虫创意

  通过老乡介绍进厂区后,刘力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虽然每天的工作流程和在上一家厂区相差不大,也同样能包吃包住,但这里有更优良的环境,宿舍配备了空调,周边就有银行和小超市,餐饮时蔬也新鲜。

  “在这里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技能。”这是他向21Tech反复提及的一句话。现在被突然提问尚且还需略有磕巴地组织语言,刘力深知,训练好自己的沟通能力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他想了想说道,在上一家厂区,工资都是用现金发放,但去银行网点存钱要走好几公里路程,买生活用品就要走更远了。

  不止如此,因为厂区小,内部流动性很大,压根没办法系统性地提升自己。这一度让他觉得茫然无措。

  张奇其实是因为不喜应酬,又恰好有亲戚在这里,才被顺势介绍了进来。“你看我也不是很娇气的人。”他对21Tech笑着说道,由于大学时候就读的是地质工程专业,张奇虽然没有完成学业,但也顺利进入了一家路建公司做监理工作。

  “上一份工作感觉更需要交际能力,领导被邀请去吃饭的时候都会带上我,就经常被要求喝酒,但我又不能喝酒。”他叹了口气,“所以在工地待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做了。”

  带进门的亲戚似乎还是这个厂区的一个小中层,但也并没有提太多建议。“我叔说,在这里做久一点,先积累些经验,再看将来能不能帮我谋份更好一点的(工作)。”张奇还享受在刚进入的新奇感中,“目前的感受就是比上一份开心和轻松。”

  不同工龄的男孩,怀揣着对大城市发展的期望来到这个城市未来大力发展的区域一隅。他们积极地融入这里,看向优秀的人,期待着收获明日之果。

  图:图虫

  “流水线”的去路“苹果产业链”可能可以被视为一个光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以更专心地感受当下。

  李映向21Tech表示,不同于某些厂区压力太大导致的悲剧,似乎此后苹果会对产业链工厂提出诉求,会诉诸惩罚性措施。“所以我们相对还好,前一家日系股东管理会更规范一些,我们相当于受到了保护。”

  厂区的流水线是采取两班倒制度。白班是早7:45-晚19:45,夜班就是另一个12小时的顺延,期间有严格的吃饭和休息时间规定。“次新”员工刘力觉得这可以更好让自己形成自律的习惯。

  “不觉得压力很大,其实有时候会觉得累,但慢慢会习惯了。”他说道,他其实乐于定义这样的生活为“锻炼人”。

  因为他知道,将来自己真正开了一家蛋糕店,将会是更艰苦的道路。现在做的,不过是在为未来铺路。

  “我之前在新东方学了烹饪,跟现在做的完全搭不上边。”刘力笑着介绍,他处在后工程阶段,主要工作是把前工程中做好的零部件收纳、整理,然后统一放到一个托盘上,流转到下一个流程。通常40分钟走完一个器件的流程。

  他也不太说得清产业链的环节,只知道流程中会涉及很多种lens(镜片),甚至会涉及芯片等“很厉害”的技术,但这都在前工程阶段会大部分完成。

  图:图虫

  “新人”张奇也被安排到了偏向后阶段的质检环节,主要工作是在电脑前核对零部件的数据精度是否出现偏差,并在需要的时候辅助使用显微镜。

  “我也不知道为啥会被安排到质检。”他笑笑分析道,可能因为机器上一般是英文和日文,对于文化水平不怎么高、不会操作电脑的人,可能还真有难度。

  工龄更长的李映相对会更了解自己所在厂区到底是在做什么,以及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其实我们这里就是做苹果手机的一些摄像头,最厉害的是来自上一家日系公司的芯片技术。”他介绍道。

  本质来说,就是手机接收到来自外部的光线信息后如何内部工作,而其所在工厂有一项厉害的核心技术,简单来说是在摄像头中部署一种红外滤光件,让画面更清晰。

  也正因为经历过股东转换的阶段,李映常常会来回比较。“日企和中企还是有差别的,相比来说工作强度变大了。”他回忆道,日系对于流程关系分界精细,在这个环节就只用做这个环节的事;但中企会“到处团团转”,在很多岗位和流程都要流转。

  “当然各有各的好,在日企管理下会觉得更轻松,中企来了后见识可能可以更多一点,做的东西和认识也就更齐全一些。”李映表示,但他的担心在于,所在厂区并不是公司最大、覆盖业务最齐全的那一处,常有传言说,将来这里的厂区有可能会被搬迁到华中区域,那里已经是公司在全国最大的工厂所在地。

  “我肯定不愿意回去。”他想都没想地说道。虽然平日也会经常去华中的厂区出差,但他更愿意待在这座城市寻找更多可能性。

  日复一日流水线上的生活,并没有扼杀掉他们看向远方的视角。

  经历简单的刘力还是很开心的。来了这里之后,努力可以更好地体现在“真金白银”上。为了奖励自己,今年五一期间,他终于登上了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小蛮腰”。“我是在夕阳西下时候登顶的,那种向下看的感觉……啧。”

  好心情是因为他刚来就赶上了好时候。去年6月,自己还是完全的生手就加入了厂区。“一直到10月,天天加班。那时候招了好多人,爆满。”刘力回忆,到了10月份,厂区的所有设备都转动起来了,自己还因此拿到了史上最高的一次工资。

  不过一到11月和今年初,就又瞬间冷了下来,几乎不再加班,休息时间也更多了。闲下来的时间,刘力开始思考培养自己的交际和学习能力。“这对未来开店面对客户会有帮助。”

  身边有10年工龄的工友,已经考了230多个工种的上岗证,刘力在这一年多时间内也考到了5个上岗证。“这就要看你的学习能力了。”他说道,考上岗证其实就是测试操作设备,因为机种不同就会需要多种上岗证。

  但这实际上跟升职加薪没一点关系,刘力现在还是普通级别的作业员,要到更高难度的岗位才有可能获得更大收益。现在所做的,可以定义为“职业惯性”。

  实际上,男孩们未来都志不在此,标准化甚至有些军事化管理的流水线,让他们得以在淡旺季转换之间可以更好地思索,定义下一个阶段的自己。

  站在现实看梦想这两年来,制造业的日子并不那么好过。一些工厂面临着发展困境,有的财报业绩突然爆雷,有的厂区因为加班太少甚至出现抗议,有的直接关闭了位于深圳的厂区,有的代工厂仍在港股艰难寻求着上市融资。

  不过身处在这片几乎可以被称为“与世隔绝”的厂区,年轻男孩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来自外面世界的变化。

  95后刘力默默埋着头奔向自己的下一个起点。“现在已经存了13万多,我打算等存到20万就回老家,过了今年就开始准备考营业执照的事情。”他畅想着,“我喜欢做面包和甜点,希望未来能自己当老板,给别人打工是永远挣不到钱的。”

  在教育自己的路上,爸妈付出了太多,感受到本不富裕家庭的财务压力,刘力迫切地想要独立,这也是他选择去“网红学校”学习烹饪的原因。虽然听闻过创业风险很大,但“没闯过就不能下结论,我要闯一下”。

  这恐怕也是他最不假思索对21Tech说出的话。在想清楚的事情上,刘力果断勇敢,愿意直冲目标而去。对他来说,厂区的经历积累了财富,更让他得以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对我以后开店都会有帮助。”

  他的目标可能还属少数,但跟他有相似希冀的人可能是多数。更多同龄人期望借助这个平台,做一名更优秀的“工科生”。

  张奇虽然刚来,但也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路径。“工程师应该是大家都会考虑的路,走小班、组长这样的管理路线也可以,但这就限定在工厂里了。如果是工程师,之后去哪里都会好说。”

  李映就是实践者。他早已在互联网报班,研究编程。“但这还是要慢慢实践,我有在学习,但学和做还有很大不同。”他冷静地分析,这除了需要学习基础的C语言、Java、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等相关技能之外,更需要有地方实地操作。

  虽然已经学了一段时间,但李映预估还得花个几万块进去,才能看得到收获。“这东西肯定有用,社会进步这么快,不学未来很容易就被淘汰掉了。”对此,他很坚定。

  随着年岁渐长,一批又一批的90后、95后开始进入流水线。在这里,他们不那么看重升职,反倒愿意关顾在这条几十年沉淀下来的链路上找到自我真正的价值,并向外延伸出新的可能性。而回望这些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驱动之下,各种新生事物将越来越多活跃的90后以流媒体的形式推到台前。似乎新的一切都有了可能。

  (文中李映、刘力、张奇均为化名)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