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眼病防治全流程 眼科专家共谋眼病诊疗的“新解法”

科技新闻 2024-12-0387网络

AI技术已在临床应用创新中发挥出显著作用,在眼科领域也不例外。11月29日,第六届中国视觉科学会议(CVSC2024)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临床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视觉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前沿,围绕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南都记者注意到,智能诊疗技术已经在眼病防治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及预测领域均有所应用。此外,对于近视、干眼等常见眼病的防治,多位专家分享了眼病诊疗的“新解法”。

人工智能覆盖眼病防治全流程

随着眼科医学的发展,除了传统诊疗手段之外,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正在为致盲眼病的大规模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可能。

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全国5000万名0至4岁婴幼儿中,眼病发病率高达9.11%,早筛早治是提高婴幼儿视功能预后的关键。

在早筛早治方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介绍, 为开发便捷、有效的视功能损伤普筛技术,以智能手机为应用终端,研发全球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实现了对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青光眼等16种婴幼儿常见致盲眼病引起视功能损伤的早期检测。

“此外,创研手术智能辅助个性化决策系统、创建首个疑难罕见眼病智能科学随访系统等多方面的研究,也进一步探索眼科数字医疗建设的应用。”

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余浩则为记者分享了其研究成果。“我们正做的是将大模型本地化,通过智能卡的植入,使得传统的显微镜、测序仪等医疗设备具备智能化。”

余浩解释,医疗设备实现智能化后,有助于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从而更好地辅助基层医生进行诊疗。“以显微镜为例,实现智能化后,患者数据无需上传云端,而机器识别图像也更为精准,能在实时实地完成检测后,无需联网,便可自动生成检查报告。”

近视、干眼等常见眼病迎来新解法

近视、干眼等常见眼病的防治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在此次会议上,多位专家也就此提出建议。

近视防控的重要因素如何,怎么通过质量管理工具和应用达到更好的效果?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何鲜桂分享了其解法,“户外活动时间和关照等因素对于孩子视力发育情况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为此研发监测户外活动时间的智能手环、监测孩子读写行为机器人等工具。除此以外,就如何分析孩子视力的纵向变化,研究团队通过智能算法研发了全自动眼轴测量设备,便于大规模、低成本地推进近视筛查的覆盖面。

“除了可以进行行为干预以外,人工智能在图像视频识别、智能预测等多方面均有所应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主任、教授杨晓向记者分享了医院的相关成果。

例如,医院此前推出的近视眼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可精准预测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情况,患者通过输入前后两次的验光数据,可预知10年内的近视度数变化与高度近视风险。“可以帮助孩子家长及早介入,干预孩子近视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的研究上,多位眼科专家还指出,眼部疾病不仅仅只关乎眼睛,与心理状态、神经发育也存在相互关系。

在进行干眼的相关研究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防盲治盲办公室主任、教授梁凌毅同样发现,眼部疾病和心理状态、神经发育的关系非常紧密,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干眼为例,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与干眼的发展亦有紧密联系。” 梁凌毅提到,泪液的分泌受到神经发育调控,而神经发育又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作为项目负责人,梁凌毅在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笑的训练”对干眼的治疗效果。“笑的疗法”可以缓解抑郁、焦虑、压力和慢性疼痛,同时增强免疫功能,并在过去50年内被证实可有效辅助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癌症、糖尿病、偏头痛等一系列慢性病。该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BMJ上。

在儿童斜视问题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研究员常帅注意到,传统观点往往是认为患者在出现斜视或是弱视后,由于信息输入的问题影响认知。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可能是相反的过程。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