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骨画:这种画风只有中国有 没骨法 !
没有骨气的人,人人都瞧不起;没有“骨”的画,却人人都称赞。所谓没骨画,指的是中国传统花卉画中的一种画法。因为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而得名。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没骨画技法古来有之,没骨法缘起于壁画,演变到纸绢之上还要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讲起。我们常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专供佛事的“凹凸花”兴盛一时。其中,有一佛寺里的佛画因是张僧繇所绘而获得了“凹凸寺”的美名。
早在唐朝时,就有画家在“凹凸画”的基础上采用“点画”的技法,为“凹凸画”向“没骨画”的演变做了铺垫。唐代的边鸾、五代的黄筌、腾昌祐等人都在渲染的基础上沿用了“点画”的技法。这时,没骨画中的花卉勾勒精细,敷彩后的轮廓线似有若无。
到了宋代,徐熙之孙徐崇嗣传承前人渲染之妙,自创不施勾勒直接以色状写物象的画法。评之:“花不墨眷”、“直以彩色图之”。直到这时,“没骨图”才真正成为一家学派。
进入元明后,来到了没骨花鸟画的写意期。当时因为元人主张“简泊淡雅”的设色观,没骨花鸟画经历了由工笔到意笔的过渡。没骨花鸟画逐渐转变为“墨花”的形式,画家们开始直接用墨渲染。
直至明朝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后,“没骨法”的色彩开始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从院体的“精工渲染”发展为了“放笔点染”,讲究冷暖变化、形象生动、用笔自如。没骨法
来到清朝,“没骨画”进入了工整妍丽的巅峰时期。这种画法工整而不刻板,色彩浓重却妍雅,给没骨花鸟画赋予了更多的文人画气质,被社会各阶层所推崇。
恽寿平是清朝初期最享盛名的花鸟画家。其画作多写生,人称“写生正派”;更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所画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明丽简洁,天趣盎然,为清代没骨画“一代之冠”。
时至今日,当代没骨画昌隆益胜,名家辈出,涌现了如林曦明、刘曦林、李魁正、何水法、霍春阳、萧丽、贾广健、周午生、没骨法马海方、郭怡宗、裘积木等一大批没骨技法的中流砥柱,百舸争流,实为艺坛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