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与影像的美学共生(2)

文化新闻 2023-04-2190网络整理知心

  另一部不得不提的美术记载片是1956年由法国闻名悬疑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拍摄的《毕加索的奥秘》(1956)。影片记录了毕加索20余幅绘画创作的具体进程,从绘画的思想、伎俩、技法、汗青配景还原等多方面予以艺术泛起与必定,同时也带来了对艺术本体论的思索与争议。巴赞将其视为“一部柏格森式的影片”,“是示意绘画艺术影片的第二次革命”,影片泛起了绘画创作的时刻连续:“克鲁佐最终为我们显现出的是绘画,即存在于时刻中的、有自身时刻连续的、有生命的和偶然还会‘衰亡’的一幅画。”风趣的是,影片拍摄竣事后,毕加索将拍片进程中绘制的这20余幅画作悉数烧毁,此举反而使该片成为一部法国国宝级作品。

  光影复现 影像对绘画的拟真

  如《梵高》这类具有画祖传记性的美术影戏层出不穷,譬喻德里克·贾曼的《卡拉瓦乔》(1986),该片聚焦这位艺术人人布满奇幻色彩的生命体验;1974年瑞典导演彼得·沃特金斯执导的《爱德华·蒙克》则泛起了这位示意主义绘画鼻祖在实际糊口中懦弱且疾苦的心途经程。这样,美术影戏逐渐赢得了市场和观众的青睐,实现了精采的艺术撒播代价。

  假如说,美术影戏是对绘画建造进程及画家人生经验的再现,是绘画对影戏的“进入”,那么奥地利导演古斯塔夫·多伊奇的影戏《13个雪莉:实际的幻象》(2013)该当是影像对绘画还原的一个极度案例,影片不只“入画”,乃至“造画”。多伊奇很是严谨地搬演了当代艺术家爱德华·霍珀的13幅都市糊口风光画,从构图、后台、打光、人物等方面等比还原了画作场景,似乎影像对绘画的全面拟真。剧组搭建了13个拍照棚内背就连将二维平面绘画还原为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并在拍摄时保持原画视角,只做牢靠机位的迟钝推拉、平移和特写,同时,灯光师还原了与原画完全同等的经典光泽结果。

  影片中,多伊奇显然并不满意于对这13幅绘画的纯粹拟真或画面再现,他试图以一幅幅静态油画为出发点,以一个完全复现的场景来启动一段影像,再以一段段影像来铺陈叙事,睁开社会汗青的人物特写。雪莉在影片中成了纽约女演员,从她看似朴陋乏味的一般糊口中,导演以小人物为线索,串联起整个20世纪60年月的汗青,进入画作中人物的精力天下,让观众感觉期间的脉动——如影片片名所提,在“幻象”与“实际”之间成立关联。

  在那些看似安静、禁止、安谧的画面背后,影片贯串起当代社会的暗潮澎湃,从绘画出发,借由影像的视听,睁开了期间的叙事。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德国影戏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闻名的“蚁群”类比:“一个蚁堆从远处看似乎是静止的,可是走近一看,这里却是一片繁忙。假如我们可以或许很细心地通过特写来调查晦暗、沉闷的一般糊口中各种渺小的戏剧性征象,我们便不难发明个中是有着许多很是感人的工作的。”

  从早期影戏艺术家们对抽象线条的情势化动态实践,到成熟的影像技能对油画的通盘拟真再现,从“入画”到“造画”,从情势创新到叙事扩容,绘画艺术与影戏艺术成了互相成绩的美学共生体。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