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型演员钱金良 他原是永嘉县三江街道北岙村的农民
钱金良(前)在电视剧《镜海风云》中。
钱金良是毛主席特型演员。我和他相识于二十多年前的1999年,我受命赴瓯海为他筹集部分拍摄红色电视剧资金,那是我第一次听说钱金良这个人。那时45岁的他原是永嘉县三江街道北岙村的农民,1998年,他踏上“北漂”之路,赴京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
一晃20多年过去了,近日,钱金良回到家乡并邀请我们原《永嘉报》的老报人去他家聚聚。
来到北岙村钱金良新建的别墅,未至门口,远远就瞧见门前迎接的老钱。只见他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头发一丝不乱地向后梳理,露出了又宽又高的额角,魁梧的身材配上一套灰色的中山装。那神情、那步态,让人马上联想起毛主席。我们并排坐在红木沙发上,开始聆听他“北漂”的故事。
偶遇导演韦廉
钱金良原是个农民,但跟别的农民不同的是,他长得有点像毛泽东。
1998年上半年,钱金良在湖南株洲做皮鞋生意。一次,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到韶山游玩,偶遇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韦廉。韦廉对着他大呼:“你好像毛主席!”随即问他想不想成为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得到这样的评价了,特别是来到湖南之后总会有路人对他发出这样的感叹。但是,这是第一次有人因此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机遇,钱金良思索片刻便果断地回答说:“想!”就凭着这一腔热血,1998年秋天他踏上北漂之路。
我问老钱:“你当时第一次到北京担心吗?”“我不怕,因为我是个农民嘛,不成功还可以回来种田呀!”老钱学着毛泽东的口吻笑着回答我。
到了北京八一电影厂之后,韦廉导演让著名化妆师白丽君给他化了妆,后来又试了几个镜头。制片主任看了后非常满意,说他在外形上比古月更接近毛泽东。但是,要想演好毛泽东,除了形似外,更重要的是要神似,可钱金良没有一点演技基础。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韦导演便推荐他先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进修两年,师从著名教授钱学格。韦导还给他起了个艺名叫金阳。
那两年,老钱晚上和妻子住在离学校不远租来的一个潮湿、狭窄的地下室里练习表演,白天就跟那些二十多岁的本科生一起上课。忆起那段岁月,老钱说,那些表演课程对他这个初中尚未毕业的人来说,难度实在是大。所以,他只能笨鸟先飞,比别人多花点时间,起早摸黑地死记硬背,硬是把一门门课程啃了下来。除了专业知识,他还大量研读了毛主席的著作和诗词,期望深刻理解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为了有所收获,他克服了诸多的不便,如饥似渴地学习。直到进修期满,他自导自演一个话剧《毛主席和两个小八路》,老师看了都比较满意,最终给他颁发了专科毕业证书。
从配角演起
离开电影学院后,钱金良正式开始涉足影视行业。2007年,电视剧《井冈山》开拍,八一电影厂的梅厂长向导演推荐钱金良去演毛泽东。经过试镜后,导演认为他还不够成熟,让他演了一个配角。这之后,他又在《为了新中国》《毛主席在陕北》《风雨同舟》《六盘山》《红色乡下人》《毛主席和两个小八路》等影视剧里扮演了多个小角色。这一次次的历练,让钱金良深切感受到了演好毛泽东背后的艰辛。因此,他更不敢松懈下来,开始下苦功进一步学习毛主席诗词,学习湖南话,学习毛泽东的神情姿态。慢慢地,他开始接手一些重要的角色,开始演毛泽东了。
如今再回想自己的演艺生涯,老钱对电视剧《红色之旅》中一个场景记忆犹新。那天,他们正在宁夏贺兰山山顶拍摄,天空下着鹅毛大雪,“红军”大部队集结在山头静静地等候“毛泽东”上山。化妆好的钱金良骑着大白马从山脚威风地走来,即将到达山顶,前方的大部队突然振臂举枪高呼:“主席来了!主席来了!”迎着他们几乎响彻天际的欢呼声,他慢慢地到达山顶。风夹着雪从前方吹来,但是他却不觉得冷,听着人群因长征胜利发出的阵阵呐喊声,他融入其中,心潮澎湃。那种幸福感和自豪感,他终生难忘。
自己当“老板”
在北京闯荡了十年后,钱金良在多部影视剧和一些商业活动中扮演了许多角色,渐渐地也有了一些积蓄。温州人想当老板的特性没有改变,他开始萌生自己当出品人拍摄一部电视剧的想法。一次,他在香港参加活动,邂逅了时任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副主任、新华社驻澳门分社社长宗光耀。宗社长是从陕北黄土地走出来的农民儿子,他对毛主席特别有感情,因此对农民出身的钱金良也格外关照。两人一拍即合,在宗光耀热心牵线下,钱金良的华艺影视公司联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拍摄一部反映澳门历史的电视剧,并作为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献礼。为了这部电视剧,钱金良请来五位资深编剧九易其稿,创作了《镜海风云》。这部30集的电视剧,总投资三千多万元,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出资一半,钱金良和另一位温州人投资一半。
提起拍摄《镜海风云》,老钱感慨道:一个摄制组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演员到司机一百多号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要管。其中的艰辛就好比唐僧取经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尽管成立了专业的团队,但很多事情还是要他亲力亲为:从剧本的敲定到演员的邀请,从场地的选址到费用的概算,从道具的采购到相关部门的协调……无不关系到最后成片的效果,老钱不敢怠慢,而最担心的还是发生意外。后来在东阳拍摄时,台风突袭,刮倒了一座三层楼高的置景台,直接导致十几万元的损失,所幸人员安好。经过半年多的拍摄和后期制作,《镜海风云》终于完工,经过有关部门审查,2010年在央视和各地方台播出,其中包括温州电视台。
虽然拍摄《镜海风云》,让钱金良历尽艰辛,但苦中有甜,只要一想到自己一个农民能涉足影视行业,还拍出了一部电视剧,他就觉得很有成就感。2019年,钱金良又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要求,开拍反映澳门抗日爱国题材的电视剧《澳门往事》,一共35集,投资八千万元,现已完成拍摄工作,正在进行后期制作。
路遇路霸一声吼
钱金良坦言,他在北京闯荡了二十多年,因为特型演员的身份,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爱戴。即使对他这样一个在容貌上与主席有些许相像的普通人,路过的人们也会给予无私的关怀。例如,出差途中,遇到车票卖完了,车站里警察看见他后,总会提供他方便;坐出租车,司机师傅认出他是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后,硬是不收车费……但最让钱金良感到自豪和幸福的,还是见到国家领导人的那两次经历。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演出时,遇到温家宝总理,他连忙上前问候总理,没料到温总理握着他的手笑着说了句:“主席好!”还有一次,他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活动,意外遇见了刘延东副总理。他跑过去,提出想跟她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合影,刘副总理欣然答应了,两人走到人民大会堂门口合影留念。
这一件件的事情钱金良都记在心里,每每静心思索,他都会提醒自己,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更要挺身而出。2004年的一天,钱金良坐长途汽车从温州出发到北京,临近中午,汽车行至江西省某地稍作停歇。不想,突然从公路边的小店里窜出五六个壮汉,他们强行拦车,要求车上每人交50元的人头费,否则,就不让车开走。面对路霸,车上顾客面面相觑,鸦雀无声。钱金良忍无可忍,想与这群路霸论理,司机见状拉住他,劝他不要下去,让顾客花钱买平安。他没有丝毫动摇,迈着稳健的脚步走到这群路霸面前,用湖南话厉声吼道:“你们认识我吗?你们敢拦路敲诈,我要告诉你们江西省委书记,叫他把你们‘枪毙掉’!”这群路霸定睛一看,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作鸟兽散。同车的旅客竖起大拇指称赞钱金良,而那司机返回温州之后,特地登报感谢钱金良。
晚年的两个心愿
古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垂暮之年的老钱心知自己并非大富大贵,但辛苦多年也该是回报家乡的时候了。况且他去世七年的父亲,是1946年入党的老党员,又是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从小耳濡目染,更让他时刻心怀感恩。
老钱说,自己现在有两大心愿:一是拍一部反映浙南红军挺进师题材的电视剧。红军挺进师在浙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打开了浙江南部地区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对推进浙江革命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己作为温州人,又是毛主席的特型演员,有责任把这部电视剧拍摄出来。早在十年前他已经投资几十万元请人创作了剧本,相关审批手续也正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还没有开拍。
第二个心愿是在老家北岙村建一座将军书法艺术馆。钱金良在北京的二十多年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结识了很多将军。他们好多人都曾跟着毛主席出生入死,特别崇拜毛主席。在一次红色活动中,他认识了李殿仁中将。后来李将军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不仅为老钱家的别墅题写了对联,还留他吃饭合影。老钱说,他现在收藏了两百多幅将军的书画作品,一幅作品就是一段故事,一位将军就是一则佳话。他很想在老家北岙征一块地,建一座将军书法艺术馆,把这些书画作品一一展示出来,供游客观赏。北岙村这几年发展很快,还评上了2A景区,要是再建一座将军书法艺术馆在村里,更是锦上添花。
茶香弥漫,说说笑笑间,老钱二十多年在北京打拼的生涯仿佛再次上演。说故事的人满怀激情,听故事的人不时感慨。曲终人散之际,我对老钱的敬意油然而生。这份敬意和情感,不仅仅是对老钱,更是对伟人毛主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