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纳德与陈香梅 中国的女儿美国的儿媳陈香梅这样评价自己
“第一个贵宾位置留给陈香梅。”1980年钓鱼台国宾馆,邓小平指着第一贵宾的位子说道,又指着第二贵宾的位子,说:“这是史蒂芬斯的位子。”
陈香梅是谁?这么厉害,比美国参议院副主席史蒂芬斯的面子还大?
看到众人不解的目光,邓小平笑着说:“美国议员有100位,可陈香梅只有一个嘛。”
陈香梅是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的遗孀,现在是里根总统的特使。
里根上台后,为了厘清中美、美台的关系,特意写了亲笔信,让陈香梅转呈邓小平。
为什么在中美双方的眼里,陈香梅都如此重要呢?
01
陈香梅出生不俗。
她的外祖父廖凤舒做过驻外大使;祖父陈庆云曾是中国招商局局长;父亲陈应荣是美国公使;母亲廖香词精通六国语言。
1925年出生的陈香梅,小时候锦衣玉食,是上流社会的娇小姐。但是,她的家庭却并不幸福。
陈香梅的父母是指腹为婚,父亲陈应龙从小勤俭节约,性格沉稳,但母亲廖香词却花钱大手大脚。
父亲的节俭和母亲的铺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人的嫌隙在婚后逐渐增大,家里争吵不断。
在母亲连续生了6个女儿后,重男轻女的父亲索性借口外放旧金山,从此与母亲和陈香梅姐妹两地相隔。
在陈香梅眼里:“母亲有时是笑的,但那笑里,藏着深深地落寞。”
父母不幸的婚姻,让陈香梅从小就发誓,长大后,绝不重蹈母亲的覆辙,一定要找一个自己爱的男人。
后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陈香梅姐妹不得不随母亲逃到香港。
担惊受怕的生活和婚姻的不幸 ,让母亲患上了子宫癌,没多久就在香港的医院里病逝了。
而此时,陈香梅的父亲正忙着续弦,甚至没时间参加母亲的葬礼。
父亲的冷漠,反而让陈香梅变得坚强:“即使没有他,我也要活下去。”
由于战乱,在陈香梅的带领下,她和姐妹们跟随逃难的人们,历尽万难千辛,辗转到了桂林。
在路上,陈香梅和姐妹们尝尽了心酸。没有食物,她们就挖野菜充饥,同时她们还要防备土匪劫掠财物,真正体验到了人如草芥。
苦难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仿佛一夜之间,陈香梅懂了,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怀着强烈报效祖国的爱国心,在辗转到达桂林后,陈香梅考上了岭南大学。
在学校里,她勤学苦读,门门功课都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她很有思想,绝不盲从。
毕业后,别人都在找工作,毕业即失业,只有陈香梅,凭着过硬的中英文底子和不俗的谈吐,成功应聘了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的记者。
得益于记者身份,陈香梅遇到了一生挚爱——美国飞虎队上校陈纳德。
02
当时的陈纳德,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曾在美国,召集飞行员和机械师,组建了一支美国空军志愿队。后来,陈纳德受宋美龄的邀请,来华帮助训练空军。
中日战争爆发后,美国空军志愿队改名十四航空队,在战争中重创日本人,一时间名声大噪,风头无二,中国人亲切地称他为“飞虎将军”。
1944年9月,通讯社总编指派陈香梅对陈纳德将军做专访。
这个任务可不容易,陈纳德脾气不好,极难采访,陈香梅的同事们背地里都叫陈纳德“老头子”。
可没想到,面对年轻青涩的陈香梅,陈纳德竟然十分配合,他们在一起侃侃而谈,像一对故友。
后来,陈香梅才知道,陈纳德和她的父亲是故交,陈父曾经委托陈纳德照顾在昆明的女儿。
爱情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在接下来的数次专访中,陈香梅和陈纳德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天,正被战事搞得心情烦躁的陈纳德,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眉头皱成了川字。这时,传令兵进来报告说:“陈小姐来了。”
陈纳德一听,顿时脸色转晴,随着一阵清脆的高跟鞋声响过,陈香梅已到门口,不一会,办公室里就传出银铃般的笑声。军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陈小姐多来几次就好了,我们就不用老挨骂了。”军官们悄悄松了口气。
报社里的同事们,盯着报纸上的专访,也开始打趣陈香梅:“你的面子够大,老头子迟早会爱上你。”
说的次数多了,陈香梅也开始审视俩人的关系,但是,陈纳德在美国有妻子,“我们是不可能的,”陈香梅在心里告诉自己。
然而,爱情的事,谁说得清呢?
1945年7月8日,美国政府要对亚洲空军改组,虽然陈纳德坚决反对,但无奈华盛顿和国民党都不支持他,失意的陈纳德不得不辞职,返回美国。
临别时,陈纳德看着陈香梅的眼睛,深情地说:“等我回来。”
四个月后,陈纳德回来了。他见到陈香梅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自由了,我们可以开始吗?”
原来,陈纳德回国和没有感情的妻子离了婚,准备与陈香梅缔结婚约。
陈香梅动心了,分别以来,她也无比思念陈纳德。
可没想到,陈香梅和陈纳德的爱情,传到了陈香梅家人的耳中,却得到陈家人的一致反对。
外祖父苦劝道说:“你要想明白,他可能只能陪你5年,或者10年,那时你怎么办?”
外祖母也附和道:“他年纪太大了,你还是找个年纪相当的比较好。”
父亲更是暴跳如雷:“如果你胆敢和他结婚,我们就断绝父女关系,今生不再来往。”
然而陈香梅已经想好了,她平静地对家人说:“我宁愿同相爱的人只生活3年、5年,也不愿同不爱的人厮守终生。”
得知陈家人反对,担心陈香梅难过,机智体贴的陈纳德开始了迂回战术。
他经常去廖家,陪陈香梅的外祖父母一起打桥牌,棋艺精湛的陈纳德,还会不着痕迹地输牌,慢慢地,两位老人家开始接纳他。
为了让陈香梅的父亲接纳自己,陈纳德和陈父促膝长谈了很久,终于,陈香梅的父亲也点头同意了。
1947年12月21日,22岁的陈香梅和陈纳德在亲友的祝福声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中美两国媒体都大肆报道了此事,并送上了深深的祝福。
陈香梅和陈纳德婚后的生活,幸福且甜蜜,他们的两个女儿也相继出生,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羡煞旁人。
然而,幸福的日子仅过了十年,陈纳德不幸患上了肺癌,尽管他竭力抗癌,但是,病魔还是带走了他。
临死前,陈纳德深情款款地对陈香梅说:“我始终爱你。”
03
陈纳德去世时,陈香梅只有33岁。陈纳德的遗产,被前妻和10名孩子一分,并没有剩下多少。
陈香梅没有去投奔父亲和姐妹,而是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移居华盛顿,因为那里是陈纳德的埋骨之地。
她知道,没有什么比自力更生更重要,余生,自己要搏一搏了。
其后,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翻译工作,晚上还要教中文,命运的车轮,开始随着她的自强不息而转动。
为了排遣对丈夫的思念,陈香梅开始写书,她的《一千个春天》登上了畅销书榜,她编写的《中英文简繁字字典》,从1961年使用至今。
写书之余,陈香梅还四处演讲。
凭借陈纳德给她留下的军政界的人脉,陈香梅开始在华盛顿的住所招待客人,步入政坛,并加入共和党,为共和党总统竞选摇旗呐喊,她那卓越的能力和富有东方神韵的气质,给共和党高层人士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陈香梅也成了第一个进入白宫工作的华裔,她先后服务过8位总统,成了美国了解中国的窗口。
陈香梅的身份和能力,让她成了美国、大陆、台湾三地沟通的最佳人选之一。
所以,里根总统竞选成功后,特委任陈香梅为特使,带着亲笔信拜访邓小平,就中美、美台关系做出了解。
在钓鱼台国宾馆,邓小平指着第一贵宾的位子,说:“这个位置是留给陈香梅的。”又指着第二贵宾的位子,说:“这是史蒂芬斯的位子。”
面对大家不解的目光,邓小平微笑着说:“美国参议员有100位,而陈香梅,世界上只有一个嘛。”
邓小平的幽默和风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得到邓小平如此厚待,陈香梅感动不已,她默默地决定,一定要为祖国做点什么。
不久,陈香梅第二次回国,邓小平同志单独接见了她,邓小平对陈香梅说:“台湾的老兵可以先回国探亲,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有老婆、孩子。你为中国多做点事吧。”
收到邓小平同志的善意,陈香梅飞去台湾,向蒋经国提议此事,双方一拍即合,没多久,台湾老兵就掀起了回乡潮。
人们纷纷写信给陈香梅,感谢她的努力,打破了海峡两岸关系40年的冰封。
对此,陈香梅说:“中国强大,祖国统一,这一天迟早会来到。”
随着年事已高,陈香梅慢慢地从政界中抽身出来,她开始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
陈香梅拿出数千万元,设立了“陈香梅教育基金会”,奖励优秀教师、优秀校长,资助贫困学生,她说:“有好校长就有好老师,有好老师就有好学生,有好学生就有好社会。”
04
“中国的女儿,美国的儿媳”,陈香梅这样评价自己。
对于陈纳德,陈香梅没有辜负他,她用一生,诠释了她的深情,陈香梅一生没有再嫁,离世时也没有过多痛苦,因为她可以去陪伴她一生的挚爱了。
对祖国,陈香梅尽到了一个女儿的责任,她在中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中美关系稳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