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1月6日,山东师范大学“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和排练厅隆重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项阳,中央音乐学院编审陈荃有,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月红,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汪洋,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张桂林,山东省音协名誉主席、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晓静,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教授周爱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教授王东涛,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贺宇,山东女子学院妇女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林琳,山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高景海,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魏凡俭,山师大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及省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此次大会。开幕式由山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宋春燕教授主持。
张桂林表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艺术创作、艺术实践、艺术教育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高等艺术教育事业、传承发展山东音乐舞蹈文化、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让业界对黄河音乐文化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更让大家感到积极参与黄河音乐文化研究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刘晓静提到,“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就是立足实际,是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优秀中华文化基因、凝聚时代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会更好地推动黄河下游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乔建中因身体原因无法亲临现场,以视频的形式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指出对大江大河探索性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依托历史悠远的历史文化遗存,成立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应当将1950年以来的民间音乐普查成果,1980年以来的集成文献成果,新世纪以来的非遗文化的相关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进行梳理,同时应当将相关资料整理为一个规范化数据库,继而进行再考查、再收集、再整理、再研究的工作。
高景海指出山东师范大学重视科研平台的建立和人才团队的建设,重视智库成果的培养,目前已有近百个校级研究中心,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成果产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将承担起黄河下游区域音乐文化的研究课题,深入研究黄河下游音乐的特质,发掘黄河音乐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将地域文化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做到黄河下游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文化自信。学校将为中心的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魏凡俭提出经过几代音乐学人70余年的砥砺耕耘,音乐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2021年音乐与舞蹈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实现了山东省音乐与舞蹈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开启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当前正是音乐学院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推动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的发展,学校决定成立“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的成立为音乐学院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项阳研究员与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高景海处长共同为中心揭牌,全体参会专家集体合影。开幕式发言结束后,又分别进行了专家主题发言、研究中心圆桌论坛以及青年学者论坛。
项阳、陈荃有、李月红三位专家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内容主要围绕黄河下游地区音乐文化展开。由于黄河下游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情况和文化历史背景等因素,造就了独特的“黄河下游音乐文化区”。研究界不仅要着眼于黄河下游音乐文化区域的研究,也要在宏观上,整体上去推动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周边地区的音乐文化与传播。下午在音乐学院排练厅一楼和二楼,分别进行了“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青年论坛”和“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圆桌论坛”。
“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和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将会更好地推动黄河下游地区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重要贡献。坚持立足实际,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优秀中华文化基因,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让业界对黄河音乐文化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更让大家感到积极参与黄河音乐文化研究的历史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