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旺全:见证深圳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情感口述 2024-04-1352网络


“幸福工程光明医养爱心基地”揭牌仪式(左四为洪旺全)。
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
市医疗制度改革
专辑。
水库新村社康中心成立于1996年8月18日,是深圳
市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社康中心。
作为土生土长的宝安人,我有幸全程见证
了深圳的沧桑巨变。从曾经宝安县卫生
局的一名普通办事员,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市卫生
局领导岗位,再到退休后担任市人口基金会会长一职,在卫生系统工作的40余年里,“责任”始终是我不竭的动力,“以人为本”是我一直坚守的理念。
深圳卫生事业
如今能发展
得这么好,这其中离不开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我相信有40年改革
开放的经验与积累,未来深圳会发展
得越来越好。
洪旺全
1948年7月出生于广东宝安。现任深圳市人口基金会会长、理事长,曾任原宝安县卫生局副局长、局长,原深圳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原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深圳市政协第三届文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口述时间
2019年6月6日上午
口述地点
深圳市人口基金会
本期采写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在严控重治传染病的同时,深圳突破传统的尝试,不断拓宽办医渠道,除了依靠政府办医,还引进外地医疗资源落户深圳,逐渐走出了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

我是土生土长的宝安人
我是土生土长的宝安人。在我小的时候,那时的深圳还是一个名为宝安县的小城镇。从我有记忆开始,宝安县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两点:穷和病。
那时候县里的医疗卫生条件非常差,结核病、寄生虫病、疟疾是当时常见的几种农村病,许多村民不堪疾病所扰,很多家庭也因此分崩离析。当时宝安县做了一个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仅血丝虫一项,县里的患病率就高达约10%。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作为县里卫生宣传队的一员,参与了全县的普查普治和群防群治工作。
在工作中,县里恶劣的卫生状况和父老乡亲的生病情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记得有一次,村里有个村民肚子非常痛,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得了阑尾炎,但当时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不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更没法解决病人的痛苦,等病人连夜赶了50多公里土路,被送到宝安县县城医院时,已经阑尾穿孔了。
所以,我当时的希望就是等自己有能力了,能够在防治疾病方面做些事,帮助大家摆脱病痛。1972年,我进入惠阳卫生学校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又留校工作了几年,直到1978年。
在防疫工作中筑起防疫系统
1978年12月底,我从惠阳卫生学校调到了当时的宝安县卫生局(深圳建市后改为深圳市卫生局),回到了阔别近7年的家乡。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建市之初的深圳,卫生条件较之从前,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1981年恢复宝安县建制(辖深圳经济特区以外的原宝安县区域),我从市卫生局调往宝安县卫生局工作。当时,我到各公社卫生院调研,发现大多数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只有三样:血压计、简易显微镜和东方红X光机。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医疗设备都奇缺。

卫生条件差,各种疾病就有了抬头的征兆。1983年,疟疾在深圳暴发。
1984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关于进一步加强疟疾防治的工作会议,提出“要特区,不要疫区”的口号,每年拨出30万元作为专项灭疟经费,要求“一年控制,三年基本消灭疟疾流行”。市卫生局组织防疫队伍,协助基层卫生院深入农村开展防疫行动,积极控制疟疾流行,经历了整整4个年头,肆虐深圳的疟疾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一张庞大的防疫网在全市逐渐铺开,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市、区、街道的防疫系统。
在严控重治传染病的同时,深圳突破传统的尝试,不断拓宽办医渠道,除了依靠政府办医,还引进外地医疗资源落户深圳,逐渐走出了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

深圳职工医疗保险办法的出台,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原有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拉开了对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序幕。
医疗保险制度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
在建市初期,深圳市企业员工和机关事业
单位工作人员分别实行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这是对城市就业人口实行“政府全包型”的医疗制度。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行多年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弊端越来越显现:一是职工医疗费用由国家和单位包揽,缺乏合理的医疗费用筹措机制和稳定的资金来源,国家财政和企业医疗费用负担沉重;二是全额报销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三是医疗保障管理和服务的覆盖面小。
以公费医疗为例,由于是国家财政拨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浪费严重,比较典型的就是一张公费医疗证全家用。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有不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拿公费医疗证到医院拿龟苓膏、蜂王浆等保健药品。


随着人口增加,1992年,深圳的医疗费用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医疗保险制度不得不改革了。
1992年5月,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和《深圳市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医疗保险实施细则》,这是深圳建立统一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第一个规划性文件。
根据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企业每年给职工缴纳本人月工资总额的8%,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每年给职工缴纳本人月工资总额的9.2%,超过定额费用由职工自付10%,医疗保险基金支付90%。
深圳职工医疗保险办法的出台,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原有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拉开了对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序幕。
社会医保改革在深圳打响头炮
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当时尚无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1992年,我开始担任当时的深圳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副局长,同时,罗湖区沙头角镇被选作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