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上广之后谁是第四城?
10月25日,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意见》提出,利用5年左右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开展培育建设,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对消费经济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地方也竞相打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口号。
事实上除了京沪以外,包括广州、成都、武汉、南京等地目前都算得上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地方学者介绍,从人口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目前国内的一些城市确实与国际城市差不多,但距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在拥有本土的国际化商圈和商品品牌等多个领域发力。
六大任务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意见》明确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六大任务,首先是聚集优质消费资源。引导企业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发展品牌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新品首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服务消费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国外知名品牌在中国新品首发的频次越来越高。2019年初,北京市商务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旨在推动首都消费市场国际化、品质化发展,激发时尚消费,品牌消费。2018年,上海也已发力“首店经济”,积极鼓励扶持新品牌和新业态在上海开设首店。
10月中旬,某以“中产收割机”知名的英国硬件品牌将一款干手器的全球首发发布会放在北京。活动现场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看好中国市场,过去的一年多款产品在中国首发。有意思的是,他们还有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面对的甲醛问题,对某些产品增加了分解甲醛的效用。
不过,相对外来品牌争相到中国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商品和特色产品发展不足,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
《意见》还提到建设新型消费商圈。提出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推动消费融合创新;打造消费时尚风向标;加强消费环境建设以及完善消费促进机制。
《意见》称,促进传统百货店、大型体育场馆、闲置工业厂区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等新型发展载体转变。
事实上,消费领域属于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商业领域,国内消费业态变化早已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日新月异,政府要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好的营商环境。
从事家政类创业项目的董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管是管家类服务还是养老服务,只要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消费需求,且愿意为好的服务付费,也就自然有好的人才向这个行业聚集,好的服务供给也会产生。
谁是第四大消费中心城市?
根据公开数据,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武汉、成都、深圳、南京。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排名相对2018年变化不大,成都社零消费数据以微小的优势暂时超过武汉。
当然,社零消费只是城市消费实力的众多指标之一,国际化水平、城市旅游消费、民航旅客运输量、消费便利程度和服务性消费等,都是评价城市作为消费中心的指标。
近年以来京沪是国内最大的消费中心城市,不管是社零消费还是服务消费,京沪都排名靠前。
上海市官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目前制约上海商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租金成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北京的实体商户时,租金成本过高也是提及较多的一个问题。
一位在北京开过近20年咖啡馆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北京开咖啡馆最大的难题是“房租成本高”。
目前北京对便利店和书店进行了政策性补贴。北京市政府将按总投资的50%,不超过500万元金额的标准对便利店商业流通发展资金给予支持;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按总投资的30%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助。
除了北京和上海,广州在2018年以9256亿元的社零消费总额位居第三。
社零消费总额仅次于广州的重庆,是全国常住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总额虽高但人均消费不如武汉和成都。相对重庆来说,武汉和成都作为内陆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更明显,同时武汉和成都在2018年分别作为中部和西部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社零消费增速分别为10.5%和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后劲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地方政策发现,近两年包括西安、重庆、成都、南京、厦门等城市均提到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消费升级、商旅文体消费联动、消费便利化等均是地方刺激消费政策的关键。
南京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解释说,一年多前他就向当地政府提出了“打造消费中心城市”的课题,不过地方都热衷上升到“国际”高度,从人口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看,这些城市确实与国际城市差不多,但从实际服务的区域范围看,其实更类似区域中心都市圈。
武汉的消费中心地位在中部地区体现得也较为明显。一位河南信阳某县城的公务员介绍,他们家经常集中去武汉购物,当地比较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也多会去武汉消费。不仅仅是实物消费,武汉的知名三甲医院也是汇集了河南、江西很多省份的跨省求医者。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