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5日 于永生)

财经新闻 2024-03-2167网络

  ——2024年1月15日在济宁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于永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奋进姿态,持续放大“九大优势”,强力突破“九大战略”,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量质齐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00亿元、增长6.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5亿元、增长6.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927个省市县重点实施类项目实现投资220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四新”经济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达到58.9%、73.3%。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超千万平方米、增长1.7%,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达到975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新增贷款910亿元,减税降费92亿元,新培育“四上”企业2760家、总量突破9000家,市场主体达到101万户。

  (二)制造强市积厚成势。连续三年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深化“干部助企攀登”,“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突破4000亿元、增长10%,智能机械装备集群入选首批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邹城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1099个、完成投资900亿元,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351家,总量达到939家、两年实现翻番,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达到69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流会、山东省工程师大会在我市召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600亿元、增长20%,新培育“晨星工厂”125家,获评全国千兆城市、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项目全面开工,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山东重工大型矿山设备智造基地、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总部基地、金龙零碳交通科技产业园、高端绿色植保产业园等7个过百亿、12个过50亿项目签约落地,招引项目质量、能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动能转换提速增效。高规格举办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聘请11位院士担任“人才大使”,新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8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9个百分点、达到49%。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总量突破1800家,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8个、达到773个,6个项目入选省重大创新工程,兖矿能源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意机械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荣获第九届省长质量奖,山推股份、经典重工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益大新材料获批省技术创新中心,辰欣药业、艾美科健等5家企业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键邦新材料获上市注册批文,济宁(颜店)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高新区。时代绿能首批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10万千瓦。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济宁高新区、兖州工业园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实施289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数字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济易办”入选全国政务服务优秀品牌,营商环境稳居全省前列。

  (四)港航物流强势崛起。省政府印发《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内河航运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召开全市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举办京杭运河港航经济发展论坛,湖西航道上级湖段、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湖段“三改二”工程纳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正选项目库,济宁港入选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国内首个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试生产,兖州国际陆港、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所正式获批。开通济宁至万州江河联运航线,物流贸易覆盖152个城市,货物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增长20%;集装箱航线达到21条,吞吐量18.1万标箱、实现翻番。

  (五)城市能级跨越提升。崇德大道主线贯通,大安机场转场通航,济邹高速、济商高速、济广高速、济微高速北段快速推进,共青团路北延等骨干道路竣工通车,都市区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实施27个片区城市更新,打通断头路35条,开工棚改6538套,改造老旧小区313个,实施高品质住宅示范项目16个,新改建“口袋公园”47处,5个县市区建成省级四星级智慧城市。完成全市域“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主城区1800公里排水管网检测清淤,曲阜、邹城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

  (六)县域经济支撑有力。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中,兖州、邹城、鱼台获评先进县,微山获评进步县,入选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在省“十强县”评选中,邹城入选工业强县、对外开放强县、现代流通强县、文旅康养强县,兖州、微山、鱼台分别入选科技创新强县、生态文明强县、现代农业强县,实现7大领域全覆盖。任城获评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兖州入选省质量强县,曲阜创成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泗水创成省乡村振兴示范县,金乡获评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县,嘉祥获评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汶上获评“工赋山东”县域试点,微山、梁山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济宁高新区入选省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先进县,太白湖新区入选省创业投资集聚区,济宁经开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七)乡村振兴立标打样。探索实施“八条路径”,启动“百区千村”三年行动,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69个,均居全省首位,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4万亩、达到68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嘉祥、汶上、梁山获评全国粮食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高标准承办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新培育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家,嘉祥大豆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挂职金融副县长、金融副镇长成效显著,实施按揭农业(畜牧业、渔业)项目22个,农业信贷担保累保金额228亿元、居全省首位,新增涉农贷款545亿元、余额达到3110亿元。全面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和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新改建“四好农村路”600公里,创成首批全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

  (八)文化“两创”高地凸显。精心组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十周年系列主题活动,高标准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走进济宁等重大活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影响力显著增强。开展文旅营销推广“十大活动”,开通高铁济宁北站始发北京“文化济宁”列车,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增长57%。政德教育培训总人数突破10万人,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干部教育领域国家级试点。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4个,《金声玉振》上榜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成功举办第11届全国杂技展演。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建成开放。济宁体育健儿在亚运会勇夺3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

  (九)民生保障显著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到80.2%。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获评省促进就业先进地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医保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5%、97%以上,9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整体提高5%,累计建成“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195处、居全省首位。总投资110亿元的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全部启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正式挂牌,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6个,建成“名医工作室”10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8个,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实现市县镇全覆盖,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4.9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到65%、93%,57名中小学教师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500处,配置床位6.7万张。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托育发展专项政策,托位达到4万个,千人托位数4.78个,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建设目标,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入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全国“一老一小”现场交流会、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十)发展底板更加稳固。生态环境质量连年改善,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幅度居全省第2位,28个国省控断面、34条入湖河流、南水北调干线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圆满收官,第二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中期评估全省第一,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完成荒山绿化1.8万亩,治理采煤塌陷地2.7万亩。7家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达到D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5%。稳妥有序化解重点企业风险,不良贷款率保持较低水平。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推进。治安、刑事警情分别下降7.1%、14.1%,创5年来最好水平,圆满完成重大节点维稳安保任务。对口援疆和协作万州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退役军人等工作扎实推进,顺利完成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考评验收。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等工作成效明显,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仲裁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推行“334”督查落实机制和“212”工作法,有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1件、政协委员提案429件。启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创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济单位,向驻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绿色低碳转型任务依然艰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仍需加力;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有待提升;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集约化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仍有短板,民生保障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环保、金融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不能很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系统效能建设还需久久为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根据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取得新成效。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力争突破6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突破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力推进制造强市,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做强产业链条。聚焦19条核心产业链,“一链一策”实施高质量发展计划,市级领导担任“链长”,“链主”企业、市级专班主任担任“副链长”,建立高规格产业发展智库,绘制产业链“一图三清单”,突出抓好416个补链、强链、延链项目,“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达到45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提质扩能高端装备产业,完成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厂房主体、兖矿智慧制造产业园一期工程,加快山东重工大型矿山设备智造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矿用装备、农机装备、应急装备等产业;编制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实施链条跃升、技术攻关、数字转型、应用拓展“四大行动”,支持蒂德精密、镐成永生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聚力突破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一期投产,启动二期建设,全力招引上下游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支持山推股份扩大新能源产品规模,力争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下线、金龙零碳交通科技产业园试生产,支持中国重汽扩大新能源商用车投资,在招引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做精做细高端化工产业,建成投产恒信50万吨乙醇、世纪阳光3万吨有机颜料等项目,加快推进庚彩化工新材料等81个在建项目,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提档延链稀土和碳材料产业,放大先进碳材料研究院、稀土研究院引领作用,打造济宁高新区第三代半导体、嘉祥特碳新材料、金乡碳纤维等产业集群;深化与中国稀土集团、中科院合作,推动梁山、微山稀土产业向催化、永磁等下游延伸。持续壮大医药产业,提速推进鲁抗生物疫苗、辰欣高端制剂、康源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加大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研发,支持济宁经开区发展医疗装备产业。推动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太阳纸业170万吨浆纸一体化项目、华勤高端橡胶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超前布局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技术、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做优企业雁阵。把技改作为强企“总引擎”,启动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实施100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850亿元、增长10%以上,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三年技改全覆盖。加大设备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支持力度,对技改过程中购置设备、软件系统等费用给予最高10%、单户企业不超过500万元补贴;符合条件的省级重大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后,在省财政按照LPR的35%给予最高2000万元贴息支持基础上,市、县财政各按照LPR的10%再给予最高1000万元贴息支持;对纳入市级导向目录库的项目,市、县财政各按照LPR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贴息支持,大张旗鼓评选表彰“优质技改项目”。持续深化助企攀登,实施“链主”企业扩规计划,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7家,攀登企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扩量提质高成长性企业,新增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00家以上。扎实开展“五经普”工作,持续培育“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新增“四上”企业2000家。支持科技服务、创意设计等行业加快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做实招商引资。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以产业链招商为主攻方向,建立头部企业、产业链目标企业“两张清单”,新落地过50亿项目8个以上、过百亿项目2个以上。高规格办好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3场招商推介会,举办招商活动30场以上。加强与商协会对接交流,推动异地济宁商会建设发展,激励更多济宁籍企业家、高端人才回乡投资创业。用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新加坡山东周等重大平台,开展跨国公司“敲门行动”,每个县市区至少落地1个过千万美元制造业项目。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年度到账5000万美元以上新设外资项目、3000万美元以上增资项目,按照实际支出金额给予3%、最高1亿元人民币奖励,推动重点项目增资扩股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狠抓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建成投产率,对落地50亿元以上项目重点激励。

  做活园区经济。坚定不移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主阵地、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确保5家开发区进入全省“一等”。做大做强园区主导产业,每个开发区落地过10亿项目2个以上,济宁经开区、金乡开发区、鱼台开发区力争落地过50亿项目,济宁高新区、兖州工业园、邹城开发区力争落地过百亿项目,开发区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5个百分点以上,外资外贸占全市比重达到85%以上。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鼓励开展“零增地”技改,大幅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二)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创新核心地位,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

  培优做强创新主体。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60家以上。健全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按最高5%、单个企业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对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本金损失,财政按照70%比例给予风险分担,支持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票据办理贴现。实施研发突破三年行动,推行研发项目备案制管理,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35%,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研发平台、研发活动全覆盖。

  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大学深度合作,共建创新载体20家以上。积极招引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江南大学、青科大等专业院所,攻关关键技术100项以上。组织企业与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等机构对接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研发”,推动更多成果在我市转化。更好发挥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等作用,组建驻济高校院所创新联盟。聚焦“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共性需求,实施“四链”融合赋能行动,每个集群建设1家公共服务平台、布局10家研发平台、对接10家高校院所、培育2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内在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3个集群率先突破,两年实现全覆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承接国家、省重大创新项目5项以上,支持济宁高新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深入落实“济宁人才金政20条”,实施孔孟圣地英才工程,高规格举办“中科系院所专家济宁行”“名校合作直通车”等活动,新增高端人才创新团队10个、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5人,引进领军人才220人以上,争创全省人才重要节点城市。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计划,吸引青年人才4万人,建设高水平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三)加力推进扩大需求,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消费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广度。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和投入首位意识,实施10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强化重大项目领导包保和“一对一”服务机制,重点突破10个过百亿、20个过50亿、20个过30亿项目,加快推进38个重大交通项目、74项现代水网工程,再谋划储备一批支撑性、战略性项目。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政府投资撬动效应,鼓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

  着力释放消费潜能。坚持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充分激发改善性、升级性消费意愿。全力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电化行动·低碳济宁”五年行动,制定全市统一的智慧充电桩规划建设标准,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等优惠政策,新建小区停车位全部配建或预留充电设施,探索老旧小区充电桩“统建统管”模式,加大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充电桩达到1.6万台、快充桩比例超过4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25%以上。大力提振房地产消费,坚持高品质住宅、二手房、住房保障联动施策,每个县市区再开工1处高品质住宅项目,强化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公共服务配套,加力金融、公积金、团购等政策,完善带押过户、以旧换新等二手房市场政策,加大新市民、青年人、中低收入人群等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化“评定分离”改革,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挖潜服务性消费,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突破行动,大力发展医疗健康、家政服务、银发经济等产业,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全面激活接触性消费,开展百场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提升城市商圈能级,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形成“季有主题、月有热点、周有场景”浓厚氛围。积极发展电商消费,新增省级直播电商基地、供应链基地、电商企业10家以上。大力培育智能家居、文娱体育、国货“潮品”等新热点。

  着力推进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拓展东盟、俄罗斯、中亚、非洲等市场,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00家,进出口额突破1000亿元。开展新一轮“境外百展”行动,精准解决企业融资、信保、参展等问题,持续放大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产品优势,支持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提升兖州国际陆港、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所服务能力,推动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尽快获批,加快中日韩、中欧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持续扩大跨境电商规模,推广“前展后仓、展仓一体”模式,新布局5家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企业达到400家以上。

  (四)加力推进数字赋能,在数字强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把数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数字变革新赛道引领形成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夯实数字基础底座。新开通5G基站1500个、总量突破1.6万个,行政村5G基站覆盖率达到85%。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支持济宁高新区与浪潮集团、深圳华付合作建设智算中心,提速推进嘉祥鹏博士、汶上哈希、太白湖鲁南等算力项目,争创省5A级数据中心,全力打造鲁南算力中心。大力引育数字人才,加快腾讯融发产教融合示范园建设,提高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核心产业倍增行动,聚力突破机器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产业链条,支持珞石科技、晶导微、天博汽车、海富电子等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培强9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型企业给予10%的研发投入后补助,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720亿元、增长20%以上。实施重点产业“智改数转”行动,推动10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培育100家省级“晨星工厂”、6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梁山专用车、济宁高新区建筑工程机械“产业大脑”。实施数字经济招商突破行动,成立数字产业招商专班,积极对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企业,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形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健全以“爱山东”为统一出口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领域建设“无证明城市”,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好办、掌上易办、一码通办”。推广智慧矿山大模型,在华为盘古大模型应用上实现突破。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扩面提升行动,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积极争创省标杆型智慧社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持续提升教育、卫健、文旅、交通等领域数字化服务能力。

  (五)加力推进都市区一体化,在打造全国都市区建设示范城市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构建“大济宁、全市域”发展格局,持续提升城市能级。

  全面畅通外联大通道。编制《济宁航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安机场通航城市增至30个,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全力推动航空口岸开放纳入国家规划;放大机场枢纽作用,加强与高铁站、县市区快速通达,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提速推进济邹高速、济商高速、济微高速北段,开工建设兖郓高速,完成济广高速改扩建,加速形成“五纵五横”高速路网。加快雄商高铁、济枣高铁建设,构建“三纵一横”高铁路网,推动济济高铁纳入国家相关铁路规划,争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加快都市区一体融合。以《都市区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为引领,实体化运作都市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持续优化“大城建”运行机制,实现“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管理”,推进交通、公共服务、产业、要素保障等一体化发展,全力争取济宁都市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完成崇德大道辅路及附属工程、海川路北跨新兖铁路桥建设,提速推进蔡庄互通立交、站前路东西延等工程;以内环高架“四个立交”为基点,谋划实施8条快速连接线,年内建成济宁大道东连接线,开工宁安大道北、济宁大道西连接线,实现高架到高速无红绿灯快速通行。深入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构建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建成投用济宁金融中心、新天地国际商务中心等平台载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增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

  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持续推进29个片区更新,改造老旧小区214个,加快公交站亭智能化提升。推动洸河路、高新大道等骨干道路花境塑造,新改建“口袋公园”101处,提升高速路口、立交道口形象品质。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街区风貌、优化商业转型、引入新潮业态,打造运河记忆等特色街区,让老街区“活”起来。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持续开展城市积水点整治,完成车站东路、红星东路等5条道路雨水管网改造,加快城市燃气管网更新。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运行更有效率。

  持续强化县域支撑。全面落实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经济强县领跑、特色强县示范、薄弱县赶超”计划,推动县市区争先进位。深入实施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强企“三百”工程,每个县集中打造1-2个产值过百亿优势产业集群,培育30个产值过50亿中小微企业特色专业园区、过百亿县域特色专业园区。深化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加快汶上省级县城城镇化试点和9个省级小城镇创新提升试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六)加力推进现代港航物流,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抢抓内河航运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机遇,以港产城融合为引领,加快布局临港产业,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建设多式联运“大枢纽”。开展《济宁港总体规划》修编,开工建设韩庄港,提速推进湖西航道上级湖段、复兴河航道升级改造,加快龙拱港铁路专用线、顺达港铁路专用线、微山三线船闸建设,完成安澜路改建主体工程。新开通3条集装箱航线,深化河港、陆港、空港高效联动,规划布局“公铁水空”无缝衔接交通网络,打造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

  构筑融合发展“大格局”。坚持招产业、建园区、促融合,以京杭运河为轴线,提速建设梁山港煤钢物流园、邹城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跃进港百亿级钢铁和百万吨级粮食物流园等“六大临港百亿园区”,形成“一轴六园”发展格局,打造全国一流内河经济廊道。发挥港口带动作用,积极招引龙头物流企业,推动港口和腹地产业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加强与运河、长江沿线城市交流合作,擦亮新时代“运河之都”名片。

  打造物流商贸“大基地”。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与中粮、建发、物产中大等大型国企合作,开展“敲门”“拓链”行动,组织“企业进港口”活动,大力拓展物流贸易网络,持续扩大“散改集”规模,货物吞吐量达到8500万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万标箱。支持兖矿能源建设山能集团物流总部,鼓励济宁能源构建“港、贸、船、产、建、融”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优化提升“济港通”平台,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七)加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打造齐鲁样板引领区上实现新突破

  把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万亩,实施新一轮产能提升行动,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800万亩次,土地托管310万亩以上。放大3个国家制种大县优势,培育2家以上“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打造全国一流种业基地。抓好生猪、禽蛋、果蔬、油料、水产品等稳产提质,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安全、价格稳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一体推进,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分类制定攻坚方案,新认定3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增省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100家,推广紧密型“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合作模式。持续擦亮“济宁礼飨”区域公用品牌,争创国家和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放大挂职金融副县长、金融副镇长作用,大力发展按揭农业(畜牧业、渔业),新建示范项目20个,新增授信额度50亿元以上。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3000人以上。

  扎实推进“百区千村”创建。深入实施“百区千村”三年行动,完成第一批118个市级示范片区建设,启动第二批96个片区创建,新增省级示范片区2个以上。完成158个省级、102个市级和美乡村建设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750户,保持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八)加力推进服务集成,在释放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积极性。

  狠抓政策落地见效。抓住用好政策“窗口期”,完善研究、分解、落实、问效闭环机制,营造大抓政策落地浓厚氛围。聚焦国家政策“工具箱”和省政策清单,做好项目策划包装,争取政府专项债券、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国债等竞争性资金400亿元以上。优化提升“惠企通”平台,确保政策精准实施、免申即享,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锚定“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目标,出台新一版营商环境创新提升方案,持续打响“好客儒乡·宜商济宁”特色品牌。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120件跨部门、跨领域事项,推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全覆盖。强化“双随机 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推行以“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的政策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市县领导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让企业放心干事、放量发展。

  强力推动金融赋能。牢固树立“善待金融、善用金融”理念。持续扩大信贷规模,深化金融助企攀登,搭建常态化政金企合作平台,推动与省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全覆盖,新增贷款1000亿元以上,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100亿元以上;扎实开展首贷培植和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提升行动,新增首贷6000户以上,中长期贷款规模达到5000亿元;充分发挥市担保集团作用,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见贷即保”,累保金额突破500亿元。放大基金杠杆效应,出台《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加强与省属骨干金融平台、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投贷联动规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投资项目15个以上。大力突破企业上市,深化“百家企业专家行”“走进交易所”活动,“一企一专班”服务40家上市后备企业,推动3家企业首发上市;开展“投资机构走进上市企业”“财经媒体济宁行”等活动,提升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认同感、影响力。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创新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分级分类保障,统筹1万亩预支新增用地指标保障省市重点项目,鼓励县市区深度挖潜挂钩指标,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2万亩以上。深挖能耗煤耗空间,积极争取省收储指标,重点向能耗效益综合评价好的企业倾斜。加大油、电、气、运保障,解决好企业用工问题,让好项目不缺资源、好企业不缺空间。

  (九)加力推进美丽济宁,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启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统筹抓好污染防治、低碳转型、生态修复,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场标志性战役,抓好扬尘治理“十条工作线”落实,确保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率完成省定目标。以黄河和南四湖流域为重点,系统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持续巩固“黄河清废”行动成果,推进南四湖渔业养殖生态化改造,开展河湖“四乱”问题常态化整治,强化排污口动态管理,国省控断面、南四湖入湖河流、南水北调干线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落实碳排放“双控”政策,制定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家。全力推进时代绿能1.1GW大型光伏、集中式陆上风电和5个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80万千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打好荒山绿化三年行动收官战,完成荒山绿化5300亩,修复矿山1.1万亩、湿地5000亩,治理采煤塌陷地2万亩。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自备井封停专项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高标准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十)加力推进文化“两创”,在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上实现新突破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持续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不断提高文化济宁影响力、感召力。

  更大力度推进尼山片区突破。实施《尼山文化片区综合发展规划》,一体打造尼山圣境、夫子洞、耕读书院和周边村落,建成鲁源小镇核心区一期工程,全面打响“千年鲁源、万世昌平”文化地标。加快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深化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合作,筹建中国诗书礼乐文化高等研究院,完成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主体建设,牢牢把握儒学研究阐发制高点,加快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更大力度推进文化传承利用。充分挖掘文化遗存独特优势,编制济宁文化地图、优秀文化资源库、百本文化故事丛书。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推动文物活化利用,高标准打造提升曲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鲁国故城和大运河南旺枢纽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00家博物馆展示馆“一区两园百馆”。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擦亮济宁红色文化品牌。持续提升政德教育层次和影响,建设全国一流干部学院。

  更大力度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实施“景区焕新”行动,推动“三孔”、“两孟”、微山湖、水泊梁山等经典景区“破圈突围”,南阳古镇、羊山古镇等潜力景区“深度开发”,方特复兴之路等新兴景区“迅速爆红”。大力发展研学游、民俗游、红色游等业态,推动演艺、非遗、文创进景区,打造一批休闲度假、旅游演艺优质产品。优化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快旅游住宿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机场、高速、国省道等旅游标识系统,打造舒心文旅消费环境。积极搭建新媒体宣传矩阵,开展“十城百企千里”巡回推介,举办文旅惠民消费季、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全力“引客入济”,接待游客8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突破740亿元。

  更大力度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实施“济风儒韵”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全力冲击国家级大奖。深入推动全民阅读,打造高品质城乡书房、农家书屋,建设“书香济宁”。持续办好“百场戏曲进学校、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等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0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10亿元。

  (十一)加力推进社会事业,在厚植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持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以上,城乡公益岗在岗规模保持10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推进“技能济宁”建设,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强化创业政策扶持,顶格执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费优惠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优质均衡教育。深入实施“六个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000个,公办率达到70%以上。新改扩建中小学28所、新增学位3万个,整合乡村学校100所。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初中升普通高中比例达到62%以上,新创建3所省级特色高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创建和济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建设,做强技工教育集团,积极推进五年制中高职贯通培养。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4000人以上,新组建“三名”工作室260个,选树100名师德师风模范人物。巩固“双减”成效,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全力建设全省医疗高地。锚定综合医疗实力进入全省前三,全面提升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内涵,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医附院、戴庄医院做大做强,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优秀”等次。开展“济宁天天有名医”活动,建成“名医工作室”120个,招引培育高层次人才400人以上,争创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建成“精品国医堂”100个,积极推广中医药社会化服务。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升级版”,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30个。加大基层卫生健康投入,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保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年实现乡村医生轮训全覆盖。完善市县心理健康中心功能,争创国家级心理健康服务示范城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办好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提升群众体质健康水平。

  持续擦亮托育品牌。启动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增量、降费、提质“三大行动”,新增托位7000个,千人托位数达到5.6个,多措并举提高托位使用率。全力推进社区托育、幼儿园托幼一体发展,大力支持用人单位办托,推动实现智慧托育全覆盖。加强托育服务人才培养,开展继续教育培训3000人次、职业资格培训2000人次。建设全国生育支持政策实验基地,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

  提档升级养老事业。着力推进居家养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0户。加快完善社区养老,科学布局养老服务设施,新建老年食堂200处,争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城市。完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每个县市区至少落地1个中高端养老服务项目。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络。实施社会保险扩面提量行动,健全社保基金管理制度,推进社保服务就近办。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充分发挥“济时救”机制作用,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7.5%以上。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居民长护险全覆盖,提高失能、半失能人员保障水平。

  (十二)加力推进安全发展,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

  坚决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精准防控各类风险,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础。

  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四个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深化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所有化工园区全部建成智能化管控平台。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加强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毫不放松抓好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防控机制,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扎实做好“三保”工作,坚决防范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闭环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消防救援等各项工作。统筹抓好传染病防治、网络信息、意识形态等各领域安全。

  毫不放松抓好平安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大力度推进“多网融合”,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优化社会面精细化大巡防和快速反应机制,深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依法行政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社会监督,全面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司法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真抓实干勇担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兴调查研究,提升能力本领,扑下身子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把抓落实、抓执行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完善“政府部门周盘点、分管市长旬推进、市长月调度、市县一体强督查”落实机制,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廉洁自律守底线。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稳增长、保民生。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孔孟大地春潮涌,运河之都千帆竞。今天的济宁,“九大优势”风帆正满,“九大战略”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济宁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推进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新篇章!

上一篇: 索辰科技跌3.36% 去年上市超募13.5亿 下一篇:没有了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