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欧班列打冰(众生相)

今日新闻 2023-01-12135网络整理知心

  1月8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气温降至零下35摄氏度,持续的几场雪,为张广才岭披上了一身银妆。一列牵引着蓝色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山间怒吼而过,银白色的大山像是围上一串蓝色的项链。

  “雪太厚,大伙留意,万万别崴了脚。”7时30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团体有限公司牡丹江工务段地道养修工区工长王维先和3名工友,扛着长长的打冰杆,向滨绥铁路上的杜草地道走去。地上的雪一踩就是一个坑,本来不远的路,他们走了1个多小时。

  “我在这干了36年,这条路我走过无数次,每年这里的雪下得最大,鞋绑得再紧,城市灌雪。”王维先用手套掸了掸裤腿上的雪说。

  杜草地道地处滨绥铁蹊径上的张广才岭,始建于1942年,地道全长7773.5米,海拔699米,哈尔滨至牡丹江间的普速列车,以及经过绥芬河进出境的中欧班列都要从这里通过,日均列车通过量达100余趟。中欧班列经绥芬河铁路港口入境,可达到8省2个直辖市,出境的中欧班列达到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等国度,运输的货物包罗木柴、粮食以及日用百货、电器产物等,因此,这座“年逾”八十的杜草地道,也是中国中欧班列运输的重要通道。

  杜草地道地处山区,山体水量大,到了冬季,水流进地道里冻结成冰,倒挂的冰柱、钢轨上的冰坨会对列车运行安详造成影响。56岁的王维先和工区的9名工友就认真这座地道的装备查验事变,到了冬季,天天来地道打冰,成了他们的首要使命。

  “列车运行时,这些冰柱会刮坏车体,轨道里的坚固的冰坨、冰块会让列车波动,都是安详隐患,春运时代,列车开得多,中欧班列也麋集,我们的功课频率由以往的一周五次,增进为一周七次。”王维先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边走边说。

  地道有7米多高,上面挂着1米多长的冰柱,墙体、钢轨里有冻结的冰坨,工人们拿着可伸缩的打冰杆走进地道,跟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一根根冰柱纷纷落下。

  和别人的打冰杆差异,王维先手中的打冰锤只有一米多长,锤头上瘢痕点点,尖锐的锤头砸在墙体的冰块上,一打就是一道缝隙,接着整个冰块也就打了下来。

  这几年,跟着“一带一起”倡议的推进,中欧班列运量从2018年的16列1312标箱,增进到2022年884列81640标箱。年过耄耋的杜草地道变得越发热闹,快退休的王维先也越发忙碌。

  每年春运,都是东北最严寒的时节,这时也是地道里结冰最严峻的时辰,一夜间就会冻起一大片冰坨。地道里,隔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颠末,为了不影响行车,王维先和工友们要跑着去打冰,慢一分钟,都也许会延伸行车。

  在王维先眼里,打冰不只是体力活儿,更是技能活,地道里的一根根冰柱像倒悬的利剑,稍有不慎就会扎破皮肤。“一根冰柱冲击的角度、落点位置都有门道,打冰要斜一点,这样冰柱掉落不会伤到本身。”王维先一边敲击着冰柱一边说。

  地道里温度达零下30摄氏度,口中呼出的雾气在帽子和睫毛上挂上了霜,工人们手上的举措却一刻不断,肩膀、鞋面、裤腿上都充满了冰碴,无意有冰碴打到脸上更是刀割般地疼。打坏的冰块还要装袋扛出洞外,一袋子碎冰有50斤重,最多的一次功课他们要运出10多袋,就算穿戴两层棉袄,也都热出了汗。

  “我打过最大的冰柱有一人多高,像大腿一样粗哩。”王维先用手比划着冰柱的巨细。

  杜草地道是并列着的两座地道,分上行下行,王维先和工友要踩着积雪,带着打冰锤和风镐等几十斤重的器材,上午搜查一个,下战书返程再搜查另一个,午时就在地道边上一座闲置许久的老屋子里,点上炉子,煮些自带的挂面果腹。

  王维先来岁就要退休,他的儿子,30岁的王依成也是线路工。王维先想把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打冰锤再传给儿子,三代人就像平时的螺丝钉,拧在大山里的两条钢轨上,保卫着中欧班列的运输流畅。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